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动的人群,静止的展板、图书、灯谜,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遗爱湖的正月十五,喜庆中透着书香。
B. 黄梅戏,楚戏,汉戏,京剧等等民间艺术相继登上舞台,近几年黄冈戏曲之乡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民间艺术组织相继成立,戏曲呈千娇百媚的态势,令观众大饱眼福。
C. 与此前的高高在上、遮遮掩掩相比,故宫越是开放、去神秘化,越是“有血有肉”,就越能成为公众唾手可得的文化源地。
D. 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的推出,再一次有力地证明:只要传播形态好,传统文化就不会曲高和寡。
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鲁肃为夺回荆州,设酒宴招待关羽。席间埋伏刀斧手。关羽单刀赴会,席间,关羽借与鲁肃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埋伏刀斧手未敢轻易下手,关羽安然离去。
B.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明末清初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著作还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C. 《三国演义》中,“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东吴孙坚死前对孙策说的话。
D. 《三国演义》中,关羽由于自负,忘记了刘备“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计策,与孙吴结仇,被装作穿白衣商人的吕蒙入了城,破了荆州,导致“大意失荆州”。
E.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奸雄”形象,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自己的人生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格言是他错杀吕伯奢后对陈宫所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岁月。
B.霍金在风华正茂之年身患绝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可是他一直坚强地活着,并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C.《沁园春·长沙》中“看”等领字的巧妙运用,既看出了词人创作的思路,更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读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D.优美的诗歌都富含意蕴,读诗时只有口传心授,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和道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5、下列各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位卑则足羞
C.①小学而大遗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①士大夫之族 ②郯子之徒
6、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聪明”的植物
在自然界中,植物常常背负“傻瓜”的名声,然而近来一些研究发现,很多植物也具有“智慧”。植物神经学领域的先驱、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教授斯特凡诺·曼库索认为:“如果把智能定义为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
植物是可以活动的,而且还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只是相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而言,植物的运动就像冰川移动那样缓慢,在不具备延时摄影的条件下,我们的眼睛很难捕捉到这种运动。达尔文是第一个注意到植物具有智慧并且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的科学家。他观察到,植物根尖在生长过程中可以“绕开”土壤中的障碍物,并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他甚至进一步观察到植物中存在电信号系统,这相当于动物的神经系统。
2005年,曼库索等一群科学家成立了“植物神经生物学学会”来研究植物的复杂行为。他们发现,植物的根尖处有一片极小的区域,那里能够产生电信号,即动作电位,它与人类神经元产生的信号非常类似。曼库索说,即使微小如黑麦,也拥有大约1400万个根尖,这意味着植物能产生大量的动作电位。
众所周知,人类拥有智能的物质基础是大块的脑灰质区域,这也是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但植物的神经系统是分散在每个根尖中的——显然,如果植物也拥有相对集中的“大脑”的话,那么任何一只食草动物或者一位除草人员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除掉它,这样的飞来横祸可是致命的。而分散的神经系统,就可以巧妙避免这一风险。实验表明,一株植物在90%的根尖被去除后仍然可以存活。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它们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的。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
植物的“智商”程度之高、花样之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生长在美国西部的盾叶鬼臼似乎可以根据过去和当前的天气,提前两年制订它们的生长计划。还有,在美国西部土生土长的一种大型针叶树种——花旗松,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雷锋精神”:它们通过地下根系形成的真菌共生区域为自己的幼苗及别的植物提供水分和营养物质。为了让自己的生长计划更有理有据,或者能更准确地经“开闸”收放资源,盾叶鬼臼和花旗松必须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多个变量,如湿度、温度、土壤中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的种类等。而为了对这一切了如指掌,它们必须练就一套三维视角。这种在三维迷宫般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生长的能力,甚至可以理解为植物已经通过了一种特殊形式的迷宫实验——而迷宫实验正是检验动物智能的惯用方法。
更厉害的是,植物还具有数字分析能力。2013年,英国科学家发现拟南芥会做一些相当复杂的运算,以确保自己在夜里不会“饿肚子”。拟南芥可以在晚上计算叶片中淀粉的含量,并根据生物钟估算天亮的时间,它们结合两方面的数据将储存的淀粉分段消耗,以保证自己能撑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当它们重新开始光合作用的时候,体内95%的淀粉已经被消耗殆尽——可见拟南芥算得有多精准!
除了会数学,植物的语言能力也不赖。植物可以通过根部散发出的不同化学物质与其他植物以及土壤中的有机物“交谈”,可以通过散发迷人的香气来吸引传粉者,可以产生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来抵御食草动物。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构成了植物的海量“词汇表”。
自我认知行为被认为是动物具有智能的必要条件,但人们有所不知的是,植物也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在美国西南部莫哈韦沙漠和索诺兰沙漠里生长着一种矮小灌木,当它的根系与其他植物发生直接接触时,会毫不留情地挡住人家的路,但不会抑制自身根系的伸展。植物不仅能认出“自己”,也能认出“自家亲戚”。以海南芥为例,科学家将一组海南芥与来自同一母株的“兄弟姐妹”种在一起,另一组海南芥则与“非亲非故”的其他植物种在一起。几星期以后,前者的根系呈现出一派“和平共处”的局面,而后者的根系竞争则惨烈得多。
我们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这些具有智能的植物呢?有伦理学家认为,既然植物不是一种无意识的静物,它们就理应得到尊重。
(王健/编译)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达尔文发现植物有智慧,可以进行有意识的活动,甚至进一步发现主宰植物活动意识的是植物根尖的电信号系统。
B. 植物可以通过光感受器察觉人类的活动,有的还有实时监测环境中的变量的三维视角,这种能力充分体现了植物的智能。
C. 拟南芥白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喂饱自己”,夜晚通过精准估算叶片中淀粉含量和天亮时间,分段消耗,确保夜间“不挨饿”。
D. 植物的语言是它们散发出的化学物质,这些形形色色的化学物质,能够起到帮助植物与外界交流、抵御风险的作用。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 植物具有电信号系统,它们分散在每个根尖上,但不存在神经系统,也没有相对集中的大脑,这有助于植物规避风险。
B. 海南芥不仅能识别“自己”,还能和平对待亲缘类,这说明植物具有自我识别的能力,也能够区分“自己”和“别人”。
C. 植物不是一动不动的“傻瓜”,它们不断地和外界沟通,可以感知障碍、危险、变化,甚至通过了检验动物智能的迷宫实验。
D. 本文既有生动的叙述,又有大量的细节描写,综合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多处引用专家学者的话,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曼库索认为“我们可以从植物身上学到很多”,植物身上有哪些“智慧”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7、名句填空。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
(5)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6)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④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揭示主旨,表现了诗人的高尚节操。
(2)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 ,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能够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建康
【宋】仲殊
钟山影里看楼台,江烟晚翠开。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
寂寞处,两潮回。黯愁怀。汀花雨细,水树风闲,又是秋来。
【1】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怀古和悲秋之情,请加以具体分析。
13、读下面文言,完成小题。
赤壁赋(节选)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端正)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斟)
C. 驾一叶之扁舟 (一片树叶) D. 托遗响于悲风 (余音,指箫声)
【2】下列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3】下面句中“属”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属”字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举匏樽以相属
A.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B. 此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 名属教坊第一部 D.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
译: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B.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译: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
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
D.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这些知识本领不可能一下子得到,不如在悲凉的秋风中演奏箫声。
【5】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B. 选文的抒情议论都与江上风景和赤壁之战的故事有关。
C. 这一段,作者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由遥想昔日英雄转入对自身境遇的悲叹。
D.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与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了,教人如何坐高铁、坐地铁、上医院,居然能在短短20多天内涨粉百万?近期,一位名叫“打工仔小张”的视频博主,就因为这个火了。一切生活常识都可以成为她“如何如何”系列视频的内容,如何乘坐地铁、如何去医院看病、如何办银行卡、如何办护照、如何吃麦当劳……
这些视频下一片“沸腾”:
“这不是常识吗,也需要教?”
“没出过县的高中生真的需要这种科普。建议我们学校开这样一门课,要不进了大城市就和傻子一样啊。”
“都什么时代了,吃麦当劳也能拍视频?这也太水了吧?”
“楼上的言论,教我学会一句成语——何不食肉糜……”
“很需要这些‘人生常识课’。我是严重‘社恐’,碰上再难的事也不愿张口问人。第一次用医保卡看病时就闹了大笑话……”
“教人如何的视频很多了,但是他们都是坐着讲课,让我很不爽。up主赤膊上阵,真人演示,现场感很强,就是不为了学什么,也想看看。”
“感谢up主。年前妈妈到我这里来,她是第一次出远门,也不太识字。但她看着up主的视频,顺利达到……”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将其写成一篇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得宿构和套作,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