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②实现中国梦,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它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奋发有为,辛勤耕耘,而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一挥而就的。
③毕业却不就业,虽然身无长物却又极为挥霍,上海日益壮大的“啃老族”令中国社会孝道传统经受严峻考验。
④夏夜的郊外风儿轻抚,虫声唧唧,但陶醉于美景,尤其是行走于瓜田李下之时,特别要注意草中的毒蛇。
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张军还只是个学生,犯了点小错误是不足为训的,你也不要太过责备。
⑥早期的高乔人居无定所,习惯了风餐露宿,他们纵马走天下,在广阔的潘帕斯草原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荣耀。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则创始于《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3、下列句子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组是( )
A.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B.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4、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爱眉小札》等。
B.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有《家》、《寒夜》、《随想录》等。
5、下面的情境中,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学校举行书法展示活动,同学们邀请你当场挥毫,你推让不过,说:“好吧,那我只好献丑了。”作品完成后,你谦虚地对大家说:“写得不好,见笑了!”组织活动的老师奖给你一件礼物,你对老师说:“谢谢老师,这礼物我就笑纳了”。你的书法老师应你之邀参加了这次活动,你对他说:“感谢您百忙之中光临指导!”
A.献丑 B.见笑 C.笑纳 D.光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比,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摘编自喻思南《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日报>2019年10月16日)
材料二: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通过自主捕获和厂商交换获得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103万余个,通过对恶意程序的恶意行为统计发现,排名前三的分别为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恶意扣费类。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监测分析发现,在目前下载量较大的千余款移动APP中,每款应用平均申请25项权限,其中不少APP与电话业务无关,却申请拔打电话权限,数量占比超过30%。在个人隐私方面,每款应用平均收集20项个人信息和设备信息,涉及社交、出行、招聘、办公、影音等各方面。此外,大量APP有探测其他APP信息、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等指导举办的“2019年网络安全博览会”展示了今年1月至9月中央网信办等4个部门开展APP个人信息保护专项治理工作的成果,其中就包括近600款APP的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评估和处理情况。
中央网信办网安局一级巡视员兼副局长杨春艳提到,针对当前APP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等数据安全问题,中央网信办起草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办法》、国家标准《移动互联网应用(APP)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草案)》等系列制度文件。
(摘编白陈亚楠《对APP“强制索权”说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1日)
材料三:
日前发布的《2019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37.4%的网民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较多,58.75%的公众网民表示曾遇到个人信息侵犯。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背后,是强烈的商业驱动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专家说,数据本身就是财富。APP后台运营商大都是互联网公司,其用户日活量背后带来的海量用户信息是吸引投资的重要方面——掌握越多的用户个人信息,APP就越值钱。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背后,是我国个人数据保护立法尚不完善。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李建瓴认为,个人信息保护虽已写入网络安全法,但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业内专家认为,APP专项治理工作应做到技术手段与行政监管并重。“好的技术手段需要依托行政监管落地,行政措施也需要技术手段来做支撑。'’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说。
李建瓴建议,尽快推进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的制定和出台,为个人信息提供系统性、体系化的保护。
避免个人信息泄露,用户也有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专家建议,用户要选择正规渠道下载APP,并重视手机隐私权限管理,及时关闭不必要萌APP权限。
(摘编自《中央网信办等部门治理APP超范围收集信息、强制收集信息、过度索权》)
【1】下列对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迫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B.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不断延伸,个人信息的保护难度也逐渐增大。
C.个人信息的让渡程度可以体现出一个时代的数字发展的程度。
D.目前,我国网民网络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侵犯的状况不容乐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信息具有个人私密和社会公共双重属性,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到两者的平衡与安全发展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B.目前,资费消耗类、流氓行为类和恶意扣费类等恶意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互联网的网络安全,人们的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C.曼目前,许多移动APP普漫帝在蓼多收集个人社葛、m行、影音等各方面信息,甚至还存在读写用户设备文件等异常行为。
D.队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数据本身就是财富,掌握越多的用户个人信息,APP就越值钱,这也是APP强制收集信息、过度索权的重要原因。
【3】在互联网时代,为保障个人网络信息安全应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7、用原文中的句子补写空缺部分。
(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作者发出感慨 ______,_______ ,______ ?
(2)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3)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2)《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现自己想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极言跋涉攀登之难,在听到悲鸟、杜鹃的哀鸣之后,不禁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登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极写作者的羁旅之愁,病痛之苦及孤独之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曾皙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心态。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弯腰俯首。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
(4)《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秋天的爽朗平静,这也是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的风流余韵,经历了无数的历史风雨之后都一去不返,只留下京口北固亭这样的遗迹供后人感怀凭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①·其六
[唐]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②。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③,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
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
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本诗颈联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①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尚: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B.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C.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D. 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指一般河流,这属于词义扩大。
B. 侯,古代爵位之一。我国古代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
C.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D. 《史记》是东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起有杰出军事和政治才能。他做西河太守,有很高的声名。魏相田文也承认多方面不如吴起。
B. 吴起能及时认识到自身不足。当田文反问后,吴起知道自己不如田文,认可田文为魏相国。
C. 吴起为人廉洁而以名声自喜。因此,魏相公叔利用这一点设计让吴起离开,终令吴起离魏奔楚。
D. 吴起变法令楚国国力强大,但吴起的变法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
(2)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14、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穀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
②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
③奋斗是青春最亮预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
④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之际,校团委举强“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主题演讲比赛,请你以参赛选手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