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是( )
A.①不拘于时 ②学于余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①崖限当道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而今安在哉? ③微斯人,吾谁与归!
D.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
, 。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 兄弟亲情海峡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B. 海峡兄弟亲情隔不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C. 兄弟亲情不能被海峡隔断,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D. 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A.阴山
B.边关
C.燕山
D.华山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别人以为自己很忙。
B. 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C.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尽量打破“亡羊补牢”的思维定式,对待工作既不凑合也不麻痹,恪尽职守,力图做到曲突徙薪。
D. 各种品牌的汽车展销商津津乐道自己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向人们展示、讲解这些因环保要求和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款汽车。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谢家来贵门 乃令张良留谢
B.余独好修以为常 退将复修吾初服
C.处分适兄意 始适还家门
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湘绣旗袍
薛媛媛
过几天就是薛师傅的六十大寿,他准备过完大寿就不碰针了。
女儿薛蓝今天穿了件吊带旗袍,圆润的肩部露出来,透过薄如蝉翼的雪纺还能看到肚脐和整个腰部。薛师傅鼓起眼睛看,气得火就要从眼睛里冒出来。他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些“时尚”了,这样的旗袍全没有精致的手艺,但旗袍的贵气就在这手艺上,少了那种贵族气就少了旗袍的韵味。但年轻人爱模仿薛蓝穿衣的派头,找薛蓝做旗袍的人很多,而他却成了摆设的古董。
“我想请您做件湘绣旗袍,做那种低领连袖圆摆。”门口站着一个女人,手里拿着一块翠绿色缎面真丝布料。
“你还喜欢那种旗袍?”薛师傅疑惑地看着女人。他有好几年没做这种旗袍了。
女人说:“我是访问了许多人才找到您的,这条旗袍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他迟疑着,又看了女人一眼,她身材颀长,气韵好,是个能够把旗袍穿出韵味的女人。
他站起来,要女人站到光亮的地方,自己眯一只眼,把女人从头到脚看了一眼说,七天后来取。
薛师傅把自己关在房里,开始裁剪旗袍,领口不能歪也不能大,腰部要收到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地步,下摆两侧不能露出大腿,但要看得见整个小腿,既能走出风采,又不失典雅。旗袍的剪裁和针脚是要靠眼力的。特别那些针路,得靠手工一针一线缝出来。如果眼不好,手不匀,面子上就会浮出线头或“蜈蚣虫脚”,是湘绣的大忌。
几天后,薛师傅打开了房门,剪裁好的旗袍上画了一只金凤凰,凤凰的头从旗袍的胸部开始,到旗袍下摆正好是凤尾,深红和黄黑颜色搭配绝妙,他把老婆拉进房,又关上门。老婆在案前摆好布绷子,开始飞针走线,粗的细的各种颜色的丝线在她的手中飞舞着,那只凤凰活灵活现,就像随时会飞出来。
旗袍做好后,薛师傅将旗袍穿在迎门的一个模特儿身上,泛出幽幽的色彩,闪烁流动。
薛蓝今天穿了件红印花超短旗袍,下摆比阿婆的短裤长不了多少。薛蓝得意地说,这是改良。传统的印花织布,标准的中国红中加入金色花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情结。黑色琵琶扣点缀,内配金色小吊带,现代的尖角翻领与露背元素,中西合璧,性感妩媚。纵使薛蓝讲得天花乱坠,薛师傅也只是越看越生气,搬了板凳坐在店门口,等着旗袍女主人。
燥热的夏天就在薛师傅的等待中过去了,女人还没有来。薛蓝不满地说,其实旗袍这种衣服,若不看重,不过是女人衣橱里多件衣服罢了,再过段时间还不知有没有人穿这种旗袍,既繁琐又不适用。
薛师傅心里猛然扎了一下,他知道薛蓝从没有真正地喜欢过旗袍。她能做,是靠了她的灵性,倚仗的是技术,女儿要的只是旗袍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旗袍的内涵。
又过了一段时间,女人仍然没有来。坡子街的旧房要拆除,这下薛师傅寝食不安了,女人来了怎么找旗袍店?薛蓝说,我们在原地方钉块牌子,告诉我们的新地址。搬到新门面后,薛师傅又不放心了,“我还是到那里去等吧!”
薛师傅端了盒子里的旗袍,蹲在薛蓝钉的牌子旁,像上下班一样准时。薛师傅蹲在那里,眼睛空洞地一直望到巷子的尽头,目光游离而迷惘。
不久,薛师傅被诊断为晚期胃癌。病床上,他还在问,女人来了没有?
薛蓝没作声,第二天,她在晚报上登了一则领取旗袍的消息。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人领旗袍。这一天,她又找出那张报纸细看,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条讣告:全国著名民族学学者夏玉珍女士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于昨日去世,享年48岁。
这天中午,薛师傅接到了一个女人打来的电话,说她就是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送走那件旗袍后,薛师傅兴奋了大半个晚上,才迷迷糊糊睡着。这一睡,薛师傅就永远睡过去了。
薛蓝伤心至极,原来,是她突发奇想,找来朋友,扮成那个旗袍主人的女儿。
收拾父亲的遗物时,薛蓝拿着那件旗袍,泪汪汪地盯了半天。母亲说,这是你父亲一生做得最用心的一件旗袍。
现在旗袍仍然挂在模特身上,成了路人永远注意却无人领走的绝品。
(有删改)
【1】小说中薛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2】小说多次写到薛师傅父女之间的冲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为什么要写薛蓝留着父亲做的最后一件旗袍?
【4】在薛师傅生前,他的女儿和他对湘绣旗袍分别有怎样的态度?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直接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是写“愁”的高手,他在《虞美人》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抒发内心无穷愁绪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里客人面对浩瀚的长江,直接抒发人生短暂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运用反衬手法,以淇水、洼地都有边界来说明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村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吟咏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也有相似的人生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用____________总结所描绘的壮美湘江秋景图。
(3)《荆轲刺秦王》文中易水饯别时,通过众宾客的神态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饮酒》(其五)中,说明诗人虽然身处“人境”却能够做到没有喧嚣和烦扰的原因的一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也道出了心理感觉与外在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太山、河流为喻来说明 “______,______ ”的道理。
(2)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慨叹历代帝王“虎头蛇尾”,往往有好开始,却“______”。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两人意见常常相左的原因是“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朝喜爱繁华奢侈,不顾念百姓,使天下之人“______”,这种顺从的假象让独夫秦始皇日益骄固。
(5)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词人的“______”的胸怀与洞庭月下“表里俱澄澈”的气象相交融,意境恢宏,人格高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两句从仰视和俯视的角度动态地写出了大好秋景。
(2)惨象,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3)《荆轲剌秦王》“易水送别”时,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青龙渡头
陈允平
天阔雁飞飞,淞江鲈正肥。柳风欺客帽,松露湿僧衣。
塔影随潮没,钟声隔岸策。不堪回首处,何日可东归。
【注】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诗人。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中“欺”和“湿”两个宇的妙处。
【2】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羁旅行役的诸多愁绪,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13、阅读《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那个人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 朝济而夕设版焉
B.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C. 臣之壮也 邻之厚,君之薄也
D. 子亦有不利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
A. 邻之厚,君之薄也
B. 共其乏困
C. 阙秦以利晋
D.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
B. 以其无礼于晋
C.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14、本学期,同学们阅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00字。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乡土中国》一书中的章节供课上研读。你会选择哪一个章节?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并简要陈述理由。要求:准确说出章节题目,理由合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