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则耻师焉中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序八州而同列,百有余年矣。 B.吾从而 

    C.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 2、下列音节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

    A.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B.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C. 它/歌唱在/一片/枯槁的/树顶上

    D.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手抚膺长叹 坐:徒,白白地

    B.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C. 画图识春风面 省:曾经

    D.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 4、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一节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的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着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 5、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若郑而有益于君  ②日夜望将军至  ③踞以骂曰  ④使使以大王 ⑤群臣  ⑥其人居  ⑦太子  ⑧常以身蔽沛公

    A. ①④/②③⑧/⑥/⑤⑦   B. ①⑤⑦/②⑧/④/③⑥

    C. ①⑤⑦/②⑤/③⑧/④   D. ①④/②③/⑧/⑤⑥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未来的医疗可能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将收集到的人体生理数据传入云端进行分析处理,医生给出诊断或康复建议,甚至为个人定制健康全记录。

    未来的教育可能是这样的:个人学习终端融入资源云平台,线上教育机构就会根据学生特点推送相关资讯,特别是培训信息以及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信息;并贯穿于终身学习的全过程。

    尽管很多人还不太熟悉“大数据”这个新兴的术语,但正如一篇专栏文章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作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大数据被称为“碎片中的智慧”,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关键力量,正在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消息称,大数据给谷歌公司带来的日均收入高达2300万美元,一年就有80多亿美元;“脸书”并没有多少实物资产,但上市后拥有1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就是它的数据。

    大数据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也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所认识,并将其置于战略高度加以推动。美国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将其视为另一种“国家核心资产”,并发布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众多行业、企业开始使用并利用大数据作出变革,全球500强企业中90%以上的重要决策都取决于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分析;不少创业者也扎根大数据开创自己的事业,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万亿级别的机会”;数据技术产业包括数据采集、加工和应用,已经成为各路投资者角逐的对象。国内也有不少企业不遗余力地投入这片蓝海,比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数据仓库”在市场上寻求商业效益。

    中国有6亿网民,手机设备持有量超12亿台,将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这也为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政府部门也要主动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推出相应战略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和改造IT基础设施,推动隐私保护和公共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立法,明确界定互联网数据商业化应用范围、确定数据滥用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合法性。此外,还要资助大数据的基础技术研究,尤其是人才培养,以解决产业发展急需数据科学家、数据架构师的人才供给问题。

    (摘编自经济日报评论员《抢占“大数据时代”先机》)

    材料二: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产生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牢牢绑在一起。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杀”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相关部门应在监管的体制机制上积极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此外,针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还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明确大数据杀熟的判断标准,明确界定大数据的法律属性和使用范围,从而做到监管有法可依,提升执法效率。

    技术是把“双刃剑”,大数据被用来优化服务我们欢迎,被用来精准“杀熟”我们必须亮剑。把个性化服务变成坑人陷阱,既失信缺德,也涉嫌违法。监管层、法学界、商家必须对这一问题提高警惕,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让大肆薅用户羊毛者付出应有代价,让无良商家不敢为、不能为。

    (摘编自高健钧《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被视为驱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核心力量,得到所有国家和企业的重视,已经成为投资者们角逐的对象。

    B.想要抢占大数据浪潮的先机,政府部门应主动作为,全方位做好推进大数据产业化进程的相关工作。

    C.中国已成为大数据最重要的市场,广大企业要敏锐捕捉数据背后的商机,为推动客户转型升级提供精准服务。

    D.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来杀熟,原因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发布“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把大数据视为“国家核心资产”,说明美国已经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价值。

    B.材料一举谷歌公司、“脸书”大数据效应的例子,论证大数据正显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C.两则材料不约而同提出,需要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数据市场交易的合法性。

    D.相关部门在监管体制上创新,监管技术手段升级换代,是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提升执法效率最好的途径。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众多快餐企业更新经营理念,开始根据“送外卖”的数据调整门店布局。

    B.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上演争夺移动客户端的“三国演义”。

    C.农产品生产企业邀请当红影视明星参与农产品推介会并为农产品代言。

    D.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送产品信息,发现潜在消费客户。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大数据”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①《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②《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_____

    ③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④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

    _____________ ,桃李罗堂前。

    ⑦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书写工整。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杜甫《登高》)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__________。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5)故木受绳则直,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荀子·劝学》)

  • 9、补写出下面句子想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

    (2)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

    (3)周公吐哺,_________________

    (4)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我不得开心颜?

    (6)半壁见海日,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8)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

    (9)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的比喻往往取材于生活,巧于运思,如《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用磨刀之功比学习之效;《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用衣带喻环绕山腰的云雾。

    (2)“风”经常撩动诗人的情思。李煜《虞美人》中也正是“________________”一句牵引出词人的故国之思;秦观《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让人深味相逢的美好。

    (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极写女孩顽皮活泼之形象,而“________________”则表现出男子焦灼万状的情态。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张孝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为了使弟子们能毫无顾虑地畅所欲言,他说∶“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______________”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上阕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2下阕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宗嘉祐五年,召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安石,临川人,好读书,善属文,曾巩携其所撰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授淮南判官。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及是,为度支判官,闻者莫不喜悦。安石果于自用,于是上“万言书”,大要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患在不知法度。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患在治财无其道耳。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上览而置之。英宗治平四年,以王安石知江宁府,终英宗之世,安石被召,未尝起。

    神宗在颍邸,韩维为记室,每讲说见称,辄曰:“此非维之说,维之友王安石之说也。”帝由是想见其人。及即位,召之,安石不至,帝谓辅臣曰:“安石历先帝朝,召不赴,今又不至,果病邪,有所要邪?”曾公亮曰:“安石真辅相材,必不欺罔。”九月,以王安石为翰林学士。时宰相韩琦执政三朝,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位则不可。”帝不答。王安石始至京师,诏安石越次入对。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

    吕诲上疏言;“大奸似忠,大诈似信。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大奸得路,则贤者尽去,乱由是生,臣窃忧之,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诲既斥,安石益自用,司马光由是服诲之先见,自以为不及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故事/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不求/试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声望的读书人。

    B.英宗,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君主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汉武帝。

    C.尧舜,是上古的圣君,儒学的政治理想要求统治者效仿二者,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D.参知政事,唐代设置,宋初于同平章事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简称为参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富有实干精神,担任地方官时,在水利、粮食安全等方面均有所建树。

    B.王安石无意仕途进取,多次拒绝朝廷征召,这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很高声誉。

    C.王安石得朋友赞许,朋友在还是太子的神宗面前的推许,有助于他将来被重用。

    D.王安石得神宗认可,王安石与神宗论治国之策,提出变风俗立法度的策略,神宗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彦博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2)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诚恐陛下悦其才辩。

    【5】神宗朝王安石毁誉参半,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劳动最光荣。请从你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如工作中的父母、教师、医生、门卫保安、快递小哥……)中选取一个人物,为他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讴歌平凡中的伟大。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小诗不超过 150 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