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取之于蓝,而青蓝   善假物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己  壮士!能复饮

    C. 斩木兵,揭竿为旗   然后践华

    D. 积土成山,风雨兴   圣心备

     

  •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像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 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②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 而微苦的味道。

    ③作为礼仪之邦,中华民族重情重义,推崇知恩图报、一诺千金、舍生取义;那种忘恩负义、见利忘义、背信弃义之人,历来为人们所

    ④阅读杰作使我们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____________的生动联系。

    A.即便     熨帖     不耻     休戚相关

    B.即便     熨帖     不齿     息息相关

    C.虽然     贴心     不耻     息息相关

    D.虽然     贴心     不齿     休戚相关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还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

    B. 今得闻教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C. 其无礼于晋 敢烦执事

    D. 夜缒出 按剑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兄长,“悌”指善事父母。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

    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

  • 5、下列选项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①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④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⑤距关,毋内诸侯   ⑥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⑦秦王还柱而走   ⑧悟言一室之内

    A. ①③⑤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⑤⑦⑧   D. ②⑥⑦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大量分布着一种被称作地球环境癌症的“砒砂岩”。当地专家讲,生命遇之如遇砒霜,由于异常贫瘠,其上几乎寸草不生。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岩石上,科技人员也能让沙棘得以广泛栽种。他们培植出优质的沙棘品种,利用沙棘的根系横向生长的特点,将之嵌入砒砂岩的缝隙中生长,防风固沙。成片的沙棘有了,附属的经济作物就可以栽种,养殖业也可以发展起来。在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在政策扶持下,沙漠的种植资源丰富了,治沙渐渐有了生态和产业基础。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卢琦看来,中国治沙取得成效,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科技支撑、民众参与、经济运作等,其中科技研究为治沙提供基础和保障。

    (摘编自《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材料二

    (摘编自《写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之际》)

    材料三:

    中国成功的治沙经验为全球土地可持续管理和荒漠化防治提供了有利借鉴。“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65个国家中,超过60个国家正遭受着荒漠化、土地退化和干旱的危害。现在,在西安、兰州、喀什、杜尚别、塔什干、阿什哈巴德、德黑兰……一个个城市之间有了无形防沙纽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在这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910日正式启动。这一合作机制将把绿色发展理念、绿色技术和绿色投资带到沿线国家。这也意味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携起手来,共同化解挑战和困境,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摘自《共享荒漠化防治经验,构建生态安全共同体》)

    材料四:

    神农架的老百姓原先也是靠山吃山,砍伐树木维持生计,“木头经济”是当时神农架的财政命脉,但山体荒漠化呈现,严重破坏了生态。1984年,他们及时踩住了生态破坏的“刹车”,开始组织栽树活动,而这一栽就是33年。33年,神农架的开发与保护,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请科技人员培育树种树苗,有政府引导改革管理模式,最终实现了“三个转变”, 即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木头经济”向“生态经济”、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日前神农架林区森林覆盖率上升至91.1%,保护区内达到9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471.78万立方米。这里有高等维管束植物3684种,陆生脊椎动物544种,拥有珙桐、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野生动物87种。

    现在神农架人也还是靠山吃山,搞起生态旅游,几乎家家都有农家院。日子富裕了,不仅仅是体现在腰包上,“开着轿车打猪草”更成了当地老百姓的新常态。

    (摘自(神农架国家公园:从“木头经济”走向“生态经济”》)

    【1】下列对防沙治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在砒砂岩上大量种植沙棘,就是利用了它的根系横向生长的特点,在政策的扶持下,才有了生态和产业基础。

    B.从上世纪末到现在,中国防沙治沙工作成效显著,已经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C.用传统的眼光看,沙漠是“死亡之海”“不毛之地”,治沙中作“反向思维”,沙漠就可成为财富之地。

    D.“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将沿线60多个国家连在一起,使其在荒漠化防治上将走得更好更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点面结合地说明了中国治沙的成功经验,材料三则介绍了这种成功的治沙经验成了团结世界的媒介。

    B.中国能在被称作地球环境癌症的“砒砂岩”上大量种植沙棘,意味着中国防沙治沙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上世纪末,我国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每年都在扩张,现在这两者每年都在缩减两千左右平方公里。

    D.有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这个无形的防沙纽带,就将会带来相关国家的有形的治沙防沙纽带。

    【3】概括说明神农架荒漠化治理、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并用假设的语气从反面论证不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____________”。

    (2)在《谏逐客书》中,作者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了一个中等国家可能遇到的困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可以使之改观。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角度,写乐曲声中途停止时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抒写自己毕生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6)《声声慢》中词人李清照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奉行终身的,孔子告诉他就是“恕”字。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启发引导是需要时机的,只有在学生经过用心思考之后还想不清楚、说不出来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正如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君子以言行一致为美德,以言过其行为可耻。正如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出下列空缺处的句子。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

    (5)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

    (6)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9)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10)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_

    (11)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

    (12)蜂房水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

    (1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新时代我们所大力倡导和弘扬的务实态度、实干精神不谋而合。

    (2)荀子的《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_________”。

    (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不能像“巫医乐师百工”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如果彼此为师,他们之间就会出现“_______”的尴尬局面。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2)《登岳阳楼》中可以和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状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无涯,也透露出词人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自居的思想境界。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节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B. 第一节的四句诗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 加强了感情渲染。

    C. 第三节“沾着些故国泥的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呵呵”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感情推向了高潮。

    D. 第三节结尾句与该节首句呼应,从视觉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E. 第三节中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即是为了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 “最珍贵、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作者是真的忘了在哪里捡来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4在下面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分别从时间和诗人心理变化的角度概括全诗的思路。

    时间:    

    心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怀。况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况短随化,终期于尽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C.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D.犹不能不以之怀/每览昔人感之由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是一篇“宴集序”或“宴游序”,用以记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与诗文序或赠别序性质不同。

    B.癸丑,是用天干地支法来纪日,即用“天干”十二个字与“地支”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C.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彭殇,指长寿和短命。彭,即彭祖,传说中他曾活到800岁,代表长寿;殇,未成年死去的人,代表短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宴集,乐在时美、人美、景美、事美,还有天公作美。

    B.作者由缘聚想到缘散,想到朋友聚会欢乐短暂,情随事迁徒留感慨,生命有限终归于尽,因而由乐生痛。

    C.作者由今人之痛,想到古人之痛、后人之痛,三者“若合一契”,不由得悲从中来。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体现了作者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中国共产党将迎来百年华诞。一个世纪斗转星移,这个百年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称得上是奇迹的“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一条民族独立之路,人民解放之路,人民富裕之路,国家富强之路,更是一条民族复兴之路。归集到一起,就是一条信仰之路。靠着这样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开拓进取,用青春和智慧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伟大诗篇。

    也许,你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共产党人,也或许你听过这样的共产党人的故事。作为沐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的新时代青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书写你心中对党最真挚的情感。请用尽量多的关于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写一篇演讲稿,在学校举办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纪念活动中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