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B. 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他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C. “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地咳嗽。
D.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雷辛初涉文坛,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长篇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B. 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2%;零售物价涨幅从21.7%回落到14.8%,实现了年初预定的调控目标。
C. 宇宙原始气体也可生成能源矿藏这一新发现,将大大丰富人类能源认识的范围,并为新能源的寻找开辟领域。
D. 不但他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王老师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据说,在许多犹太人家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大人就会翻开一本书,涂一点蜂蜜在上面,叫小孩子去舔,其用意不言而喻,读书是甜蜜的。
B. 湖南卫视的亲子真人秀栏目《爸爸去哪儿》是购买了韩国一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栏目版权,中国版的节目整体设置和原版如出一辙。
C. 2013年12月24日,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南京六合汉代古墓发掘出一把一米长的神秘宝剑,其剑身完好、柔韧性强、且锋利无比,十分难得。
D.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纷纷争先恐后地诽谤他,诅咒他。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透。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凭借,利用。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C.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道理。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6、爹的脚,娘的脚
陈军
小时候,买了新鞋,穿上后总感觉一只大一只小。娘说:“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一只小。”我问为什么,娘说:“一只脚是爹的,一只脚是娘的。”
我想,都说男左女右,左脚应该是爹的。儿时脚长得快,用不了几个月,左脚的大拇指就挤得生疼,不知不觉就把鞋钻出洞来。而右脚总是舒服的,等到左边的鞋子破得不能穿,右边的鞋子还是好的,我猜右脚可能是娘的。
直到现在,我记忆中爹的鞋总是破着洞,沾着泥,踩在哪儿都留下大大的脚印。特别是秋天上早工,回来吃早饭时擩一脚的露水,鞋帮沾着泥,鞋带和破洞处沾着密密的婆婆针,感觉那双脚虽然很不堪,但可以蹚河、爬山、过坎……甚至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对这双脚既依赖又敬畏。
最记得爹的脚步声。初中时,我到同学家偷喝酒,醉了一天,第二天才去上学。班主任让家长去学校。在老师办公室里,我靠着墙缩在角落里。突然,一阵熟悉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像一阵紧锣,我紧张得双腿发抖。等脚步声到门边时,我竟然横下一条心:自己做事自己当。
见了我,爹愣了一下。我以为他要抽我一耳光,但他没有。他只是弯着腰堆着笑向班主任道歉,请求不要开除我。看到班主任半晌不说话,他突然冲我大声说:“老师不说话是给你机会,还不赶紧滚回教室去!”班主任一脸诧异,还没回过神来,爹一把拽着我就往教室走。在过道上,他重重的脚步“咚咚咚”地穿过一间间教室,我看到他脖子上青筋暴出。到了教室他问我坐哪儿,我指了指自己的座位,他拽着我过去,一把把我摁下去,就走了。 我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
而娘的脚像棉布般素净。秀秀气气,白白净净。她舍不得买鞋穿,几乎都是穿自己纳的布鞋。每年冬闲时,她都要给家人纳千层底。小时候,穿娘做的鞋穿多了,特别是长得有娘高时,总想有双从商店买的鞋。尽管商店的鞋夹脚,不透气,容易脚臭,我还是喜欢。可爹不一样,平时干活都穿破了洞的解放鞋,出门、上街、走亲戚就穿娘做的新布鞋。白白的鞋边,黑黑的鞋面,那双大脚把鞋撑得鼓实又大气,就感觉这个男人家里有个好女人。
冬天晚上睡觉前,娘都会烧一壶烫烫的洗脚水,一个大木盆火塘边一放,四把椅子一围,水往木盆一倒,满屋子就热气腾腾了。水烫,爹的脚先下,他踮着双脚沾沾水,双脚互相搓一搓,几下就可以直接放在热水中了;接着娘的脚下去,有点烫,双脚交换着在盆边歇一下、水里泡一下;接着就是我和妹妹,脚一下去就大呼小叫起来。渐渐的,我和妹妹的脚可以踩着爹娘的脚,半淹着水了。一个木盆里,四双脚热热闹闹地依偎在一起,青筋暴出的、秀气白净的、稚嫩顽皮的,不时扬起小水花,日子就这般挤挤囔囔磕磕碰碰地冒着热气、响着欢笑……
可有时,爹突然抽出木盆里最下面的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我们直叫烫,可几秒后就可以忍受了,渐渐那温度从脚到了腿慢慢地往上升腾,等到了心窝上,烫就变成暖和了。洗完脚就该睡觉了,星星在屋顶上亮着,老鼠在墙角吱吱叫着,脚热了人就不冷,慢慢的,鼾声梦话渐起。梦里月是圆的,雪都是暖的。
慢慢长大,我沿着爹娘的脚步,从小学到了中学……后来,我的脚步走得更远,走了他们没走过的路,到了省外,到了全国许多地方。穿着各式的鞋子,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了,脚开始一天天、一点点念起娘做的布鞋来。绵乎乎的,细密密的,纤纤的线儿穿过那细细的针眼儿,是那样柔曼而迷离。这双脚从哪里来的,路是从哪里出发的,我都记得。只是,在这尘世里,阳光越照越旧,爹娘的脚步越来越慢。我害怕有一天,他们扶着墙,影子越来越小,脚步越来越轻,渐渐的都踩不出声音了。
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我又回到那一针一线缝补起来的棉布小屋里,一丝丝棉线退回那细细的针眼儿;娘的白发一根根返回青丝,爹的驼背也一点点直了起来。我的双脚一只回到爹那儿,一只回到娘那儿。
(选自《2018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鞋是一样大的,是脚一只大一只小。”这种理解是有科学依据的。
B.父亲到学校,和班主任说:“老师不说话是给你机会,还不赶紧滚回教室去!”说明父亲和老师达成了默契。
C.父亲平时干活都穿破了洞的解放鞋,出门、上街、走亲戚就穿娘做的新布鞋。体现出人物爱面子 ,十分注重外在形象。
D.后来,我在恍惚中:娘一只手握着我的脚,另一只手拇指和食指分开量着我的脚。告诉我们母亲对孩子产生的深刻影响和母爱的伟大。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脚”为线索贯穿全文,分别叙写了爹的脚和娘的脚的不同特点,并表达了“我”对爹娘的 的丰富情感。
B.文中画线句“我不看他,低着头,红着脸,任他的脚步声越来越远”,既有对父亲的愧疚之意,也有愤恨之心。
C.烫脚时,父亲会“踩着我和妹妹的脚不让抬起来”,这一动作看似简单粗鲁,实则藏着父亲对儿女真挚的爱。
D.这篇写人叙事的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善于使用叠音词、短句,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3】文章标题“爹的脚,娘的脚”有什么含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秋词》里用“晴空一鹤排云上”表达自己豪迈乐观的感情,《沁园春·长沙》中同样借助动物意象的“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两句,与刘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世事无常,生命如雨如花,生活却时有不如意,每每感伤之余,我们往往会借助《琵琶行》中的“_________③,________④ ”两句来抒发自己和他人境遇相似的感慨。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⑤,_________⑥”两句,交代出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正值青春年少、春风得意之时。
8、补全下面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3)未能助上大有为,_________________,则某知罪矣。(《答司马谏议书》)
(4)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劝学》)
(5)黄庭坚在《登快阁》中表达了自己归隐田园,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书愤》中最能表现陆游壮岁已逝、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⑴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⑶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面对物质诱惑不能违背礼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犯,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静女》中描写男子对女子所赠的彤管的喜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8)随着时代的进步,IT行业出现了很多学生业绩赶超老师的事例,许多人用韩愈《师说》中的两句话抒发感慨,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述孔子问志(询问几位学生的志向),看他们将来都准备做什么,表现了孔子教学循循善诱、长于启发的特点。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是用刺客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
(4)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词人已忘情于月白无风之夜,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其一)①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②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③共云山④。
羯胡⑤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⑥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在夔州写成的。②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③五溪衣服:这里指居住在五溪的少数民族。④共云山:共居处。⑤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⑥庾信:南北朝诗人。侯景之乱,庾信长期羁留北朝,到了暮年诗风由原来的绮靡变为沉郁苍劲。
【1】下面对这一首古诗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本诗首联描写了时局混乱和自身处境的艰辛。“支离”充满对国家蒙难的担忧,“漂泊”一词介绍了流寓夔州的事实,“天地间”广阔的背景衬托出自身的渺小和无奈,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 颈联“淹”字用得巧妙,三峡楼台的掩映使日月惨淡无光,想象与夸张中充满强烈的主观色彩,创造出雄奇壮美的意境,映衬了作者愤慨的内心。
C. “哀时”是本诗诗眼之一,“时”就是时局,就是国家的命运。本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诗人以“词客”身份自指,既有对时局的思考和点评,又有“且未还”的无可奈何。
D. 古代诗评家说“诗穷而后工”。杜甫对庾信“诗赋动江关”的成就是赞赏的,而且认为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其人生萧瑟的经历有关联。
E. 咏怀古迹作为诗歌一类常见题材,常常是触景生情,借古伤情,发表历史兴亡的感慨,本诗亦杂以庾信自况,表达了壮志难酬,只能以诗名垂青史的愿望。
【2】“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重要的风格特色。何谓“沉郁顿挫”?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请你说说本诗是如何体现“沉郁”的特点。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④飞龙:指皇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意常不足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B.度终不可禁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C.亦如是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下面句子的横线处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翌日, 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A.沈宣词
B.客
C.王公遂
D.李公蔚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提示:直,价值、价钱)
【5】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呈上升态势。
(2)近年来,我国多地组织了“阅读马拉松”活动,让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人们重温深度阅读的魅力。
(3)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身份和语境完成写作。
①高一的你,给即将参加期末考的自己的一封书信。
②大学的你,给初三的弟弟(或妹妹)的一封书信。
③作为教师/父亲/母亲的你,给高一的学生/孩子的一封书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