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B.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C.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而成。
D.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创制了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开纪传体先河。“劳苦功高”“秋毫无犯”等成语均出自《史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无能为也已 B.共其乏困
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D.朝济而夕设版焉
3、下列关于书信用语、格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写信回家,起首称呼自己的家人,应加“家”字,如“家严”“家慈”“家兄”等,而写信给他人,起首称呼往往加“令”字,如“令尊”“令堂”等。
B.老师对学生有所教导,在书信中往往用“商量”“讨论”等以表谦逊;但学生仍当恪守分际,用“请教”“请益”等保持敬意。
C.中文书信的格式是这样的:称呼,顶格写;问好,紧跟在称呼后面写;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可单独成行;“敬礼”紧跟在“此致”后面同行书写。
D.书信作为一种应用文体,信封书写应该考虑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把信函上的称谓用到信封上面,让收信人确认自己是不是收信对象。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中国广为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西方世界评判中国文学的心态,相对端正了一些。
①有人认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证明,这是比较精辟的分析
②一个在国际上毫无话语权的积贫积弱的国家,很难让别人留意自己的文化
③所以说,从中国民间文学的土壤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莫言作品能够引起西方世界的正视
④因为综合国力的提升,至少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更多关注
⑤并且得到了正面评价,的确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⑥莫言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是其生动的注脚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5、下面对这两节诗中女郎意象的揣摩,不恰当的一项是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惘怅。
(戴望舒 《雨巷》)
A.“我”或许是一位因沉醉于爱情而惆怅的青年,这位“女郎”不正是“我”要追求的那位佳人吗?或许她的家就在巷子的尽头,或许她只是从这巷子经过,谁知道呢?
B.“女郎”的形象可以解读为诗人的理想。他一度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又徒然增加自己的哀怨与惆怅,所以“消了”“散了”也好,这就给这种理想涂上了一层喜剧色彩。
C.抒情诗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诗人自己,诗中的形象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里的“女郎”也可以看做是惆怅而彷徨的诗人自己。
D.诗人和“女郎”是二位体。即“我”是现实中的“我”,而“女郎”是理想中的“我”,未来的“我”,或另一层面的“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的出现,是有原因的。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诗经》(尤其是《国风》)和战国时期的楚国诗歌(尤其是屈原的《离骚》),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风格的诗歌传统的先河。后来,曹操父子的大力提倡,声韵调分析方法的引进,南北朝诗人在声韵格律上的讲究和艺术经验的积累等,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李白和杜甫,都是站在前人搭好的台子上的诗歌巨人。
②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由唐太宗奠定的文艺政策,是无比宽松的。诗人们写什么、怎么写,朝廷不加任何限制,没有任何要求。讥讽皇家奢靡、批评朝政、批判制度、揭露社会黑暗、鞭挞官吏贪婪,都不会惹祸上身。唐代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众多皇帝后妃王公将相加入作诗者的行列、诗歌是唐朝最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等文化环境因素,使得诗人能够成为当时社会耀眼的明星,给予他们必要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诗歌创作的动力。唐朝对外开放,外国商人、文化人云集长安,使得诗人们眼界开阔,心胸广大;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这些又使得诗人们的作品更加大气隽永,传之久远。太平日久,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空前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这使得包括李白、杜甫在内的唐代诗人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青年时代能到处游历,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精神世界。
③个人方面,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广为人知。有诗为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就是给许多人留下潇洒飘逸印象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是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的。从《古风(其一)》中可以略见一二:“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④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些,但是,李白、杜甫只有两个。理论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必然性。
⑤当今中国,有十几亿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许多方面的条件(例如交通、旅游)远比唐朝要好,但仍然未能出现像李白、杜甫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确实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1】下列对于“李白、杜甫那样的伟大诗人”在唐代出现的客观条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与《离骚》以来,历朝各代诗歌创作与理论的积累,都为李白、杜甫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B.唐代文艺政策非常宽松,朝廷对诗人的创作,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思想,批判现实,而不必担心惹祸上身。
C.诗赋既是唐代科举取士的依据,又是重要的文艺娱乐样式;诗人凭借写诗也可以成为耀眼的明星,从而产生巨大的创作动力。
D.个人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学习诗歌的刻苦精神是广为人知的,潇洒飘逸的李白,在诗歌艺术上也有远大志向,下过苦工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继承了中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受到了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影响,就取得了远高于前人的艺术成就。
B.唐代的诗歌大气隽永,传之久远,这和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得益于诗人们眼界开阔,价值观念多元化,审美理念国际化。
C.许多唐人的诗句,反映出唐代社会太平日久、经济发展、生活富足的社会现实,这些为诗歌的发展与诗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D.唐代诗人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游历四方,接受自然山水之美的熏陶,能广交朋友,增长见识,切磋诗歌艺术,丰富内心的精神世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的诗歌创作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的原因可以从艺术积累、时代环境和个人努力等诸多方面来解释。
B.李白、杜甫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的,但这些原因充其量只是产生李白、杜甫的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
C.当今中国人口数量是唐朝全盛时期的二十余倍,交通、旅游等条件远比唐朝时要好,应该说具备了出现杰出诗人的物质条件。
D.当今中国未能出现在文学史上有超一流成就与地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家,原因恐怕主要得从文学传统、政治环境等方面去寻找。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离骚》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君易老、昏聩误国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国殇》中的“__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场上敌军之众多,来势之凶猛。在这种敌强我弱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楚军将士争先恐后,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④《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高雅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步调一致、奋起作战的句子: 我同你一样仇恨敌人:______ 我同你一起行动起来: _________;我同你一起上战场:与子偕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侍坐》)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3)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______,__________。(《礼运(节选)》)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过秦论》)
(6)始皇既没,_______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7)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 __________。(《阿房宫赋》)
(8)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六国论》
(9)爱而不见,__________。(《诗经·静女》
(10)王于兴师,__________,与子偕作。(《诗经·无衣》)
(11)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12)人生如梦, 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13)想当年,金戈铁马, 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假舟楫者,_____________,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⑵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⑶余音袅袅,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⑷_____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⑸乱石穿空,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⑺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荷塘月色》)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绵延不尽的乐声之美。
(4)陶潜在《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束缚,终于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十二章)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①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②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注】①薰风:暖和的南风。②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蝉”“小荷”“薰风初入”“榴花欲燃”,准确表现了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B.上片写室内静态之美,从听觉、触觉入手;下片写室外动态之美,从视觉落笔。
C.首句中“咽”字,表现蝉声尚不流利;下片中“燃”字化静为动,突出了榴花的红艳。
D.全词写景美好清新,写事富于生活情趣,虽是写女性的闺情词,却写出了别样的闺情。
【2】以下词句分别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①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②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万松桥记
(清)姚鼐
徽州之县六,其民皆依山谷为村舍。山谷之水,湍悍易盛衰,为行者患,故贵得石桥为固以济民。吾至徽州,观其石梁之制,坚整异于他郡;盖由为之者多,石工习而善于其事故也。
黟之西南有叶村,村北大溪东流,达休宁渔亭,以合新安江水。村东西各有小溪,北流入于大溪。两小溪上有石桥四,皆叶君有广芥一先人之所为也。而大溪曲当村口,有万松亭。亭侧架木溪上为桥,曰万松桥,时为大水决去。村人病之,欲易石久矣。然其工巨不可就。
乾隆五十三年夏,徽州蛟水发,叶村之南山崩陁,坏田庐,毁桥岸。其后数年,民修田庐既饬,而山之崩坏未复,地脉亏败,叶氏以为忧,群出财修之。众举叶君掌其事,垒石培土,山之形势,不逾月而完,余银数千两。众喜,复请君董为石桥于村口。当昔蛟水之发,山陨一巨石于地,方三丈余。叶君视其质坚而理直,取为桥材。嘉庆七年九月桥成。长十二丈,广丈六尺,高如其广。仍名之曰万松桥。。犹有余石与银,叶君使工复为石桥于其溪上游,曰西干桥。而村之左右旧桥尽修而新焉。
当蛟起之年,余适在歙,见被害者之远且巨,甚可伤痛。今叶公为桥,乃反因其陨石之力,因祸得福,转败为功,岂非智乎?余嘉叶村之族,不吝财以营功事,而又得叶君之诚笃而明智,善任其事以督之,故众工无不举。是皆足书也。嘉庆六年八月,桐城姚鼐记。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而大溪曲当村口,有万松亭。 当: ______
(2)村人病之,欲易石久矣。 病:_____
(3)复请君董为石桥于村口。 董:______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徽州:古代安徽的东南部,古称歙州、新安。中国先秦时代就有“州”的地理区域划分,东汉以后开始作为行政区划。
B. 先人:祖先,古人。也有的地方称自己过世的父亲为先人。文中的先人可能指叶有广已经亡故的父亲,也可能是他的祖先。
C. 乾隆: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开始就有年号,汉武帝即位后创年号为建元。
D. 丈:是杖的本字,像手拿着一根棍状的东西。后用作量词,作十尺。周朝创立八尺。十尺为丈。诸葛亮“身长八尺”并非我们现代所指的高度。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由为之者多,石工习而善于其事故也。
(2)今叶公为桥,乃反因其陨石之力,因祸为福,转败为功,岂非智乎?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洪水爆发之后叶有广在叶村采取了哪些恢复措施。
14、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完成作文。
孩提时,我摔倒了嚷着要大人抱起,妈妈说,有人帮你是你的福运,自己起来才是生活的常态……
失恋时,我流泪了关上心门不再相信爱情,妈妈说,有人相伴是你的福运,寻寻觅觅才是生活的常态……
年老时,疾病宣判了我的生命期限,我对孩子说,曾经拥有是我的福运,终要告别才是生活的常态……
在你眼中,哪些属于生活的常态?这首诗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以“生活的常态”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以上。作文中不要透露学校和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