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
A. 干支纪年法 B. 年号纪年法 C. 生肖纪年法 D. 公元纪年法
2、(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朝鲜2月7日宣布利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美国、日本、韩国纷纷指责朝鲜发射卫星是没有道理的,将造成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不稳定”。
B. 55年来,我国核工业坚持自主创新,形成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拥有的完整的新型核工业体系,实现了从以军为主向军民结合、军民融合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C. 根据中国银联最新数据显示,境外可用银联卡支付商户数量突破二千万家,银联卡已成为中国人出境支付的主要工具。
D. 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隔离天日(遮蔽) 始速祸焉(招致)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惜)
B.六国互丧(交互) 则胜负之数(运数,命运) 隳名城,杀豪杰 (毁坏)
C.当与秦相较(应当) 缦立远视(延伫,久立)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灭亡)
D.摽掠其人(攻击掠夺) 追亡逐北(向北逃跑) 蹑足行伍之间(代指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足以畜妻子 畜:供养
B.明君制民之产 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耽误
D.乐岁终身苦 乐岁:丰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卓尔不群、久享盛誉,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C. “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将彪炳千古。
D. 盗挖天山雪莲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又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囯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囯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造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出了中囯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岀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庋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他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冋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冋席笑谑。
这情形很像先秦,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徳时代。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到处都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冋样的命运(注)。但是中囯和外囯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虛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注)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开始就把蔡元培比喻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的历史功绩与深远影响。
B. 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崇信,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
C.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最重要、最深远的改革之一,就是科学研究方法与自由研究风气的确立。
D. 材料结尾将蔡元培和老哲人苏格拉底作比较,既道出他艰难的处境,又给子他崇高的历史地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服膺“为学问而学问”的自由研究精神。
B. 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C. 蔡元培参加乡试时,引用《礼记》中“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为文章开头,表现了他的特立独行、狂放不羁。
D. 蔡元培在晚年时,不仅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对于何意见、批评也都欣然接纳,表现出了虚怀若谷的高尚情怀。
【3】材料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会了五丁开山的神话,刻画了蜀道的高危难行。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封狼居胥”,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尽描写这一音乐声足以让天地万物为之动容。
(2)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3)古代诗人经常在作品中用猿的叫声来烘托凄清、孤寂的氛围,唐诗中这样的例子就有不少,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2)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3)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_______。(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______________,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
(6)子曰:“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1)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2)屈原《离骚》里表现作者效仿古人、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语录》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语录》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孟子》)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鱼我所欲也》中承上启下,从人们生活切入来谈生死问题并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明了自己对不合礼义的高官厚禄持否定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7)《曹刿论战》一文中,表明曹刿听到“齐人三鼓”之后才同意击鼓进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百年来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 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 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两句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喧嚣的农村生活图景。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吏,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②羖:公羊。③累绁:用绳索捆绑。④粥: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B.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C.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D.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字:古代的“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由父母所命;“字”一般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男子成人礼),女子十八岁举行笄礼(女子成人礼)时所取。“名”为同辈间尊称,“字”则由长辈称呼。
B.大夫: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后来成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C.鲁定公十四年: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四种,像“鲁定公十四年”即为帝王年号纪年法。
D.摄:指古代官员升官,相同说法的还有“耀”“拔”“迁”“加”等;而降官则有“谪”“贬”“左迁”“罢”“黜”之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C.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牧场的小官等,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D.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2)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4、作文。
匈牙利诗人裴中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道出了自由至上的理念。中国教育家魏书生说:“什么人最自由?自律的人才能有最大的自由。”
请以“自由与自律”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