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B.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C.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D.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良庖岁更刀 “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
B.子路率尔对曰 “尔”相当于“然”,与成语“莞尔一笑”的“尔”意思相同。
C.动刀甚微 “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
D.得养生焉 “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朱自清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地抒发了他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讲述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B. 在郁达夫诞辰120周年之际,20个郁达夫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和郁氏家属齐聚在郁达夫的故乡富阳,围绕郁达夫与现当代文学及纪念馆建设相关议题开展座谈。
C. 散文的生命,在于不管在什么时代,都可以读出永恒的价值。几十年前的《囚绿记》,放在今天的“文化地球”中,应该以全新的视角,赋予它全新的现代价值。
D. 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他们试图寻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5、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及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全词用典较多,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琵琶行(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
D.《声声慢》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钱钟书先生的《谈交友》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时髦的学者不需要心,只需要几只抽屉,几百张白卡片,分门别类……但得抽屉充实,何妨心腹空虚。”这段话放在十年前,恐怕仍然会为许多学者认同,只不过揶揄的对象由“卡片”变成了“数据库”。然而,在数字时代汹涌而来的今天,是否可以重审这一问题:当下的文艺研究需要“数字”吗?
在“数字人文”被命名之前,人文学者已经在人文和计算相结合的领域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最早的起点发生在阐释学和语言学领域。1949年,意大利神学博士布萨开始借助计算机处理阿奎纳的神学著作,依靠穿孔卡片编纂规模庞大的语词索引。这一创举历经30年终于告成。作为神学和文学研究的传统,类似规模的语词索引编纂工作常常需要耗费一位、数位乃至于数十位学者毕生的精力,布萨开创了语言自动处理的先河,极大缩减了索引编纂的工作量。而在今天,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同样的工作甚至可以在以月计算的项目周期中完成,更为高效。
新世纪以来,“数字人文”的提法逐渐为学界所接受。这一时期,莫莱蒂提出的“远读”理论常常用以解释研究者在与字句、文本和具体现象拉开距离之后,借助大数据,于更大比例尺中所观察到的趋势与概貌。这体现出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在处理巨量文本信息时,运用技术手段显然比经验阅读更客观、准确。莫莱蒂对《哈姆雷特》人物关系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实践,也与另一个“数字人文”的重要研究方法相联系,即借助数字方法发掘和呈现的“社会网络”研究。我们知道,通过追踪文本内外的,有可能发现被遮蔽的关系、联结关键人物及事件。这一谱系的编织如果受限于问题提出者掌握的材料,则很可能堕入自我建构的循环。当然,这一实践并不必须依赖数字技术辅助,莫莱蒂最初也曾手工绘制人物网络,并据此发现了其中的“死亡三角”关系。但数字技术显然可以为这类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在文化研究和艺术史等更为前沿的领域,数字技术带来的革新不仅在于研究工具与理论的创新,甚至已然带来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例如,新兴的概念史研究与自然语言处理、艺术史等领域相结合,可以生发出对人物关系谱系“数字艺术概念史”的考察。而在传统的文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内部,基于跨领域、跨专业合作的数字人文研究也悄然改变着学术生态,同时又会带来学科归属、合作机制、人才培育方面的思考与讨论。“数字人文”的出现不仅关乎技术,也关乎时代底色。
综上可见,“数字”之于文艺研究即便不是必需,显然也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回应钱钟书先生对“卡片学问”的担忧呢?在任何一个时代,学者若仅仅以检索拼凑为能,而不知考镜源流,都是不可取的。如果说有什么是当下研究中的“必需”,相比于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或许更重要的是依赖人文积累提出问题的眼光。将数字技术引入文艺研究不但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必将推动文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进步,成为未来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文艺理论时,不可忽视的特色与亮点。
(摘编自严程《文艺研究需要“数字”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文学者在人文和计算结合的领域所做的有益探索,最早发生在阐释学和语言学领域。
B.“数字”可以使文艺研究更加高效,可以让巨量文本信息的处理结果更为客观、准确。
C.无论在前沿领域,亦或在传统的学科内部,数字技术都带来了研究对象和范畴的改变。
D.数字技术的出现不仅关乎技术,还能呈现出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理论的时代特色与亮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援引钱钟书先生的说法,引出了文艺研究是否需要“数字”的论题。
B.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的论证方法,意在证明布萨开创语言自动处理先河的意义。
C.文章第三段以莫莱蒂的实践为例,阐明数字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丰富的可能。
D.文章先引出论题,再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最后一段解决问题,论证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的话放在十年前恐怕仍会被许多学者认同,可见当时的许多学者并不认可依赖数据库进行文艺研究。
B.人物关系谱系的编织会受限于问题提出者所掌握的材料,因此这类研究的成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掘与呈现。
C.考虑到数字技术已经带来并即将带来的各种改变,学者们应该清醒地认识现状,积极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D.文艺研究需要“数字”,但想用好“数字”的学者绝不能以此取代勤勉读书,而应借此来拓宽视野、提出问题。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焦仲卿第一次分别时,用蒲苇、磐石比喻忠贞爱情的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2】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 。
【3】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孤独漂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美景色。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山村安静祥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如丹砂一般红的色彩,写出朝阳的无限生气。旭日如丹,倒映在海面上,上下辉映,一片红艳艳,海浪翻滚,红波摇动,犹如承托着太阳一般。
11、补写下列名言名句。(任选5空)
(1)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晏殊《浣溪沙》)
(4)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5)遥岑远目,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万里归船弄长笛,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7)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长安回望绣成堆,_________。(杜牧《过华清宫》)
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和子由四首·送春
苏轼
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
酒阑病客惟思睡,蜜熟黄蜂亦懒飞。
芍药樱桃俱扫地,鬓丝禅榻两忘机。
凭君借取法界观,一洗人间万事非。
(注)法界观:佛教华严宗主张的证入法界的观法。
A. 诗题交代写作缘起。“和”的意思是“唱和”,本诗是诗人为应和弟弟苏辙而写的。
B. 颔联虚字运用巧妙,“惟”“亦”二字,相互呼应,既强化了语意,又形成了对比。
C. 本诗章法绵密,语意前后勾连:颈联上句关联“梦里青春”,下句上承“酒阑病客”。
D. 尾联表达愿望,诗人希望借法界观洗除世间之烦恼,反映出佛教思想对他的影响。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弼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辨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来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速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日:“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项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日:“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城。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B.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C.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D.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B.河阳,指黄河北岸。河在中国古代专指黄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做阴。
C.表,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D.《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袁枢编辑的纪事本末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凡四十二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停止了亲征,另一方面,史思明让刘龙仙去辱骂李光弼,挑战河阳驻军。
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
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兵虽多,器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
(2)贼众大溃,斩首千余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余人,周挚以数骑遁去。
14、微写作。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女性形象,以“赞 ”或“叹 ”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在横线上填写人物名字,把题目补充完整。1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