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明星大侦探》凭借独特的节目内容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以及明星的吸粉效应,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逻辑推理并对该类节目产生了很深的兴趣。

    B. 近期出台的“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提出,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办法,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建立高校及学科建设的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

    C. 陈世锋会得到应有的审判,刘鑫也会受到相应惩罚;但江歌母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都要独自面对内心巨大的创伤,因为我们能清理心理的伤口,却很难让它完全愈合。

    D. 由于装备昂贵,冰场数量有限,冰壶运动在中国很难培养广泛而深入的群众基础,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近,许多电影导演公开发声,抱怨观众欣赏水平参差不齐,众口难调,导致多数电影票房很不理想。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电影作品的质量。电影本身质量高,能收获长久的掌声;若作品不佳,能赢得一时的票房,却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从长远来看也是失败的。抱怨观众,认真打磨作品。

              ④       ⑥

    A. 只要     虽然   所以   不是   而是

    B. 如果     即使   所以   尽管   还是

    C. 不仅   而且     因此   即使  

    D. 只有     或许   因此   与其   不如

     

  • 4、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沛公起厕 纵一苇之所

    B. 卮酒安足   大礼不小让

    C. 刑人如恐不 沛公不杯杓

    D. 君安与项伯有 今事有急,幸来告良

  •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

    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考察中国国情可以预见,中国今后的民主法制建设不太可能全盘引进西方理念,而更可能采取立足

    民主、务实渐进,逐步实现制度的进步和升级。

      C.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表示,APEC服装的设计由外交部主抓,经过严格招标和层层选拔,最后拟

    采用东道国首脑本人的意见为准。

    D.一年来,省部级高官频频落马显示了新一届党中央的反腐决心,但“打几只老虎”仅仅是第一步,当

    务之急的工作是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艺术作品享有更长的寿命,在较长的时间里能继续发生影响,“不朽”并不具有哲学概念的“永恒存在”的意思。拿屈原的作品来说,汉朝初年的贾谊被感动的痛哭流涕,今天试找了一位大学中文系的青年来读一下,他的感受总难达到贾谊的程度,即使这位青年也有深沉的苦闷,满腹牢骚。《红楼梦》也是一部名著,和《诗经》、《楚辞》一样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五四”前后青年男女知识分子没有读过《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占少数,现在青年读《红楼梦》的比例显然要少得多。

    ②以上现象,借用电信通讯的概念,可以称为“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远距离的通讯联络,讯号逐渐衰减,距离越远衰减越明显,为了防止衰减,中间设有接力站,使讯号得到增益,衰减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古人的处境与今人不同,古人的思想感受有与今人相同处,也有与今人不同处,时代相去久远,古今人之间感受的差别越大。

    ③中国哲学有极丰富的文化遗产,孔子、老子等思想流派到今天还有影响。我们常听人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首先要发扬孔子的哲学。也有人认为孔子思想与今天中国的现代化关系不大,倒是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这两种看法都有根据,现在从文化影响的衰减现象来看,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一种文化现象两千多年永远长寿而不衰减。

    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影响长久不衰,完全是凭借了两次接力站的补充,得到增益的结果。第一次增益,西汉的董仲舒抬出孔子为号召,增加了汉朝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建立了宗教神学,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哲学史上出现了全国性的第一个高潮。思想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而变革的,当董仲舒的哲学不能应付佛教、道教的冲击,孔子的独尊地位保不住了,宋朝的朱熹起了第二次接力作用,把魏晋隋唐时期已经趋于衰减的儒家振兴起来。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形成了儒教经学,为了壮大自己,儒教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从而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⑤经典文句是凝固的。它的影响会随着时移世变而衰减,但对经典的解释却可以随时改变、充实,使它免于衰减,记载孔子言行的可靠经典《论语》,这部书不过一万多字,它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来自各家的解释、阐发。朱熹的《四书集注》就经常用注解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取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不得不抬出孔子作为招牌,以述为作,是古代学者通用的办法。辨明这个事实,就不难看清董仲舒的孔子是汉代的孔子,朱熹的孔子是宋代的孔子。“五四”时期提出“打倒孔家店”,要打倒的不是鲁国孔丘,而是经过朱熹改造的巩固封建社会的儒教。长久不衰的不只孔子一家,道教老子也火了两千多年,道教老子也是一个招牌。

    (摘编自任继愈《文化遗产的寿命》)

    【1】下列表述的内容,对“文化影响衰减”现象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楚辞》虽然被人们称为不朽的作品,但在事实上它们只是比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存世的时间更加长久一些罢了。

    B.屈原的作品可以使汉初的贾谊感动的痛哭流涕,但是无法使今天的青年有同样深切的感受,因为这个青年不可能也有过那样痛苦的遭遇。

    C.“五四”时期,《红楼梦》在青年男女知识分子当中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现在,《红楼梦》在青年中几乎没多少影响。

    D.古人的处境跟今人有所不同,所以古人的思想感受也就可能跟今人有所不同,时代距离越远,古人和今人思想感受的差别就越大。

    【2】下列关于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的理解,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虽然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代都有影响,但是实际上按“文化影响衰减”的说法来看,孔子思想的影响力量只会越来越小。

    B.孔子的思想在秦汉之际出现了衰减,但西汉儒家学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高潮,于是董仲舒把当时流行的天人感应,阴阳五行学说加进孔子思想中。

    C.魏晋隋唐时期孔子思想出现了第二次衰减,宋朝的朱熹把儒家学说变成儒教,并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心性修养内容,大大丰富了儒家经学。

    D.孔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一书中,由于这部书只有一万多字,不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造成深远影响的主要是后代各家的解释和阐发。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当我们说孔子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时候,是把董仲舒、朱熹等人的思想影响也一起考虑在内而这样说的。

    B.有人说,今天中国有些保守思想是孔子哲学造成的。其实这种保守思想应该是后人加入的,并不是当初鲁国孔丘原来的思想。

    C.以述为作,就是通过注解古代经典的形式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为了获得权威性的理论根据,朱熹《四书集注》一书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D.中国哲学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同样长寿,当然道家思想中也同样存在着后人的接力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名篇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______”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4)《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两句,感慨人生的短暂,于是会情不自禁的洒酒祭奠。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提问,指出笑子路述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词人遥望金陵的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指出只要坚持不懈,就会“___________”;反之,若半途而废,则会“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仙府石门大开,首先呈现在诗人眼中的是一派壮丽缤纷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中,面对亘古东逝的长江,人类很容易感受自身的渺小,“长江”这一意象便承载着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语出《诗经》,原指姑娘思念情人,在曹操《短歌行》中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在篇末点题表现李白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2】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阿房宫赋(节选)

    杜牧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乙】过秦论(中)(节选)

    贾谊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不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于在之粟粒        庾:谷仓

    B.使六国各其人        爱:吝惜

    C.罪者众                  蒙:蒙受

    D.是二世之            过:过错

    【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同时期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极言细微。

    C.四海,指天下、全国,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环绕。

    D.公侯,古代指公爵与侯爵。《礼记》把爵位分为依次递减的公、侯、子、伯、男五等。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B.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C.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D.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揭竿而起。

    B.甲文第二段转入议论,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和秦朝覆灭的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施仁爱民。

    C.乙文指出秦二世比秦始皇更加暴虐无道,从而导致奸险欺诈之事纷起,天下人陷入苦难。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使说理更生动形象。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2)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6】试概括甲、乙两文写法上的相同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成长路上,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难忘。

    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特征鲜明;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名称(如果出现用“复兴中学”代替)、真实姓名;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