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红河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C.《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近日,2020年“三节”群众文化活动——“迎新春•诵经典”大学生专场诵读会在一首首激情澎湃的诗歌中拉开了序幕。

    D.读完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读者就会为这诗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 2、对对子趣味比赛活动中,有人给出上联:下列可以作为下联的是

    四面湖山归眼底”______________

    A. 万紫千红总是春   B. 万家忧乐到心头

    C. 千锤万凿出深山   D. 万户争传新乐府

     

  • 3、下列句子中加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长 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B.谁为大王此计者 若属皆且所虏

    C.沛公霸上 为击破沛公

    D.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行李往来

  •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①师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②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哪)

    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疑惑)   ④而闻者 (清楚)   万顷之茫然  (越过)  ⑥余其能行古道  (嘉奖)  ⑦ 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⑧ 纵一苇之所(到、往 ) ⑨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⑩ 崖当道者(界限,边界)

    A.①③④⑦⑩ B.①②⑤⑧⑨ C.②④⑥⑦⑨ D.③⑤⑥⑧⑩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唱类选秀节目曾经创造了万人空巷的收视奇迹,但近年却是风光不再,《超级女声》偃旗息鼓,《我型我秀》虽逆市而上,但效果显然差强人意

    ②参加了2017年高考作文阅卷的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③一批批海洋科考的“神工巧匠”前赴后继,戮力同心,驾驭着各式国产“神器”,将一幕幕深海“神奇”呈现在世人而前。

    ④针对韩国记者的提问,外交部发言人回应,与其总是在这里捕风捉影,不如切实倾听民众的呼声,采取有效措施。

    ⑤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⑥《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下雪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落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为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1】试分析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

    【2】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哪些作用?

    【3】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4】作者认为“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与马克思所言的“每种事物都好像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有否共通性?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荀子《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

    (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就能达到“圣心备焉”的境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巷》中作者用一句比喻暗示了理想的可望而不可及:“___。”

    (2)《再别康桥》中作者情感达到高潮的诗句是:“_______。”

    (3)人们历来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来表达革命者身赴敌处的英雄气概。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敢于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 10、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红楼梦》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大家玩起了牙牌令,轮到林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说了一句《牡丹亭》里《游园》的唱词,这句用春天的生机强化了杜丽娘黯然伤感的情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虽然慨叹“_______________”;但仍要故作旷达,“_______________”,借此举表现对古代英雄的祭奠。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高都护骢马行(节选)

    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

    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

    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

    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注】①高都护: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749年入朝,受封赏。次年出征讨伐石国。此诗当作于高仙芝入朝后、出征前这段时间里。②交河:西域河名。③横门:长安城北西侧城门,是通向西域的大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八句先交代胡骢马的来历,再补叙此马曾经久历战阵,帮助主人建立大功。

    B.第九至十二句描写骢马腕促蹄高,毛色如云锦,汗流似血,从外形上勾勒其雄俊绝伦。

    C.第十三、十四两句以“不敢骑”“倾城知”等语,直接展现出胡骢马奔跑时风驰电掣之势。

    D.全诗既摹写了骢马的形貌和才力,也昭示了它的品格和志向,描摹可谓形神兼备。

    【2】有人认为这首诗言马不在马,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诗歌。试就全诗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荆轲刺秦王》节选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1】下列句子中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丹不忍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①樊於期前曰:“为之奈何?”   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C.①与燕都亢地图献秦王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

    D.①伏尸哭,极哀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於期对秦的仇恨之心;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所选文段表现了荆轲的侠肝义胆、果敢勇决、擅长辞令;而樊於期就显得头脑简单,过于轻信他人。

    【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有网友评出最让父母心碎的五句话:“你别管我”“我在忙,没空”“不回家了”“说了你也不懂”“好了好了,我知道了”。

    一位母亲说:“我跟孩子说话都挺小心的,就怕碰到他的雷点。”父母的“小心翼翼”遇到我们的“漫不经心”,显得过于辛酸。

    请对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和看法。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