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被八创(受) 持干金之资币物(钱币)
B. 刑人如恐不胜(尽,用尽)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
C. 秋毫不敢有所近(亲近) 失其所与(结交)
D. 引其匕首提秦王(掷击)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签署 挑战 炉火纯青 义无反顾
B.疆域 浮燥 废寝忘食 脚踏实地
C.检验 蕴藏 丰衣足食 身先仕卒
D.指责 详尽 无与论比 落荒而去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D.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熟悉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组织上与他谈话以后,他不但不接受批评,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歧路上越滑越远。
C.许世友将军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是个暴虎冯河的常胜将军。
D.导演对筹拍的这部电视剧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得不到任何信息,大失所望。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到了宋代,苏东坡写雨总是令人 。他用诗写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将夏天的雨写得 ,也是一派大家风度。他用词写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风雨自然不只是自然界的风雨。到了 的境界,人,已经活在了风雨之上。
A.无与伦比 淋漓尽致 超然物外
B.无法企及 穷形尽相 超然物外
C.无与伦比 穷形尽相 随心所欲
D.无法企及 淋漓尽致 随心所欲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和其他文学品种相比,诗的语言最具特点。宋代王安石把诗歌语言称为“诗家语”是有其道理的。诗家语是诗人“借用”一般语言组成的诗的言说方式。一般语言一经进入这个方式就发生质变,意义后退,意味走出;交际功能下降,抒情功能上升;成了具有音乐性、弹性、随意性的灵感语言,内视语言。用西方文学家的说法,就是“精致的讲话”。
②从生成过程来看,诗有三种:诗人内心的诗,纸上的诗,读者内心的诗。因此,诗的传播就是从内心走进内心。诗人内心的诗是一种悟,是无言的沉默。在这一点上,诗和禅相通。禅不立文字,诗是文学,得从心上走到纸上,以言来言那无言,以开口来传达那沉默。这是诗人永远面对的难题。有人说:“口开则诗亡,口闭则诗存。”在心灵世界面前,在体验世界面前,一般语言捉襟见肘。因此,古人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诗人寻奇觅怪,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
③诗家语的特点是德国学者黑格尔所说的“清洗”。诗的内蕴要清洗,诗家语也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天职。诗是“空白”艺术。高明的诗人善于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诗不在连,而在断,断后之连,是时间的清洗。诗在时间上的跳跃,使诗富有巨大的张力。臧克家的《三代》只有六行,却既写出了一个农民的一生,又写出了农民的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农民的命运,从具象到抽象,从确定到不确定,从单纯到弹性,皆由对时间的清洗而来。诗不在面,而在点,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是悼念母亲的歌。诗人只写了一生中两次“最忘情的哭声”,一次是生命开始的时候,一次是母亲去世的时候。“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可以说,每个字都是无底深渊。恰是未曾落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
④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是诗家语的美学。诗人总是两种相反品格的统一:内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从中国诗歌史看,中国诗歌的四言、五言、七言而长短句、散曲、近体和新诗,一个比一个获得倾吐复杂情感的更大的自由,与诗歌内容的由简到繁正相反,诗家语却始终坚守着、提高着它的纯度,按照与内容相对而言的由繁到简的方向发展。五言是两句四言的省约,七言是两句五言的省约。这是诗歌艺术的铁的法则。
⑤诗家语在生成过程里,诗人有三个基本选择。第一,是词的选择。诗表现的不是观,而是观感;不是情,而是情感。诗的旨趣不是叙述生活,而在歌唱生活。所以诗倾吐的是心灵的波涛,而落墨点却往往是引起这一波涛的具体事象。第二,是组合的选择。在诗这里,词的搭配取得很大自由。这种组合根本不依靠推理逻辑,而是依靠抒情逻辑,尤其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常常产生异常的诗的美学效应。同时,虚实的组合也会让诗有了很大的情感容量。第三,是句法的选择。优秀的诗在句法上都是很讲究的,许多名句和句法的选择分不开。从散文的眼光看,诗句好像不通,其实妙在不通。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轻轻的我走了”,词序是倒装的。(摘编自吕进《“诗家语”的审美》)
【1】下列关于“诗家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家语诗中最具特点的语言,源于王安石为区别其他的文学品种而命名。
B.诗家语是由一般语言组成的,但又能导致一般语言发生质变的言说方式。
C.诗家语的特点是清洗,是因为诗的内蕴要清洗,清洗杂质是诗的职责所在。
D.诗家语的美学是一与万、简与丰、有限与无限等两种相对相反形式的统一。
【2】根据第五段,下列理解和判断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杜甫不讲天下太不公道,却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词的选择精当到位。
B.田间的《给战斗者》“他们永远/呼吸着/仇恨”,这样的诗行是动词与名词的组合。
C.戴望舒的《雨巷》“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是依靠抒情逻辑,是意象叠加的组合。
D.方敬的《阴天》头两行:“忧郁的宽帽檐/使我所有的日子都是阴天”是虚实的组合。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诗人以“不说出”来传达“说不出”,和“诗之未言,正是诗之欲言”相似。
B.臧克家的《三代》,时间跨度长,言简而义丰,富有张力,这是时间的清洗。
C.余光中的《今生今世》母子亲情,骨肉柔情,诗在点外之面,是空间的清洗。
D.诗歌的形式由简到繁与诗家语内容由繁到简的变化,是中国诗歌艺术的法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写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5)《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引起对婚变情况叙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行人过青泥岭时可以手摸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的细节。
(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
(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的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赞颂将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桑叶衰败的景象预示两人婚姻的破裂。
(3)《离骚》中,屈原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爆发出痛苦烦闷、失意无奈而走投无路的浩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他绝不改变自己,并以凶猛的鸟儿自比“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绝不同流合污的品格。
10、名篇名句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村落隐隐约约,天然的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
(4)《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5)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以“_________”一句,概述了万物在深秋季节里自由发展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以“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梦中经过著名诗人谢灵运曾经的住处,表现其住处环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_______,_______”,以消除弟子顾虑。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子路不谦虚所以笑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①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②内,江湖异态栏干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注】①诗人被贬陈留,靖康之难后,流亡到洞庭湖时写下此诗。②南服,指南方。周朝时,王室将王畿以外的土地分为“九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联写登楼倚栏远眺,江堤曲折,草木连绵,江水与洞庭湖水呈现异态。
B.颈联写诗人在靖康之难后被贬,新添《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的体验。
C.尾联凭吊古迹,“风壮浪涌”,写出水势湍急,也写诗人心潮起伏,怅然迷惘。
D.纵观全诗,一、二联景象壮观,以乐衬哀;三、四联感时伤世,格调沉郁顿挫。
【2】有学者称本诗“学杜而得其骨”,此诗与杜甫《登岳阳楼》在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 头发上指 B. 项伯杀人,臣活之
C.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 拔剑撞而破之
【2】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①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
【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 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 “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D. 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
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
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
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