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三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的括号内均有省略,请选出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独立(    )寒秋   B. 鹰击(    )长空

    C. 鱼翔(    )浅底   D. 激扬(    )文字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每一首流传至今的民族歌曲,都蕴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当这些耳濡目染的旋律在耳际想起,人们便会想起那流失的岁月。

    B.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笔走龙蛇的近代书法,无一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直接展示。

    C.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D.习主席的讲话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激浊扬清、振聋发聩,展示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崇高的党性品格和担当精神。

     

  •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B.落日跃入山海,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视听结合,使落日景象更显壮观。

    C.小心地探出前额,指关节揳入巨石罅隙,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血滴,作者用白描手法描绘出登山者处境的艰难。

    D.岩壁上没有雄鹰或雪豹,只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因而我攀在雪峰之侧,默享着这大自然的赐予,也有些失落。

  •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①以手抚膺长叹(坐,徒,空)

    ②如何四、为天子(四纪,四十年)

    ③行为偏僻性乖张(乖张,偏执,与众不同)

    ④万机宸翰之宝(宸,北极星,代指皇帝; 翰,墨迹,书法)

    B.①凄凄不似前声(向,以前。)

    坐促弦弦转急(却,后退)

    ③虽有槁暴(槁,枯; 暴,晒)

    ④如听仙乐耳明(暂,暂时)

    C.①河内,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

    ②画图识春风面(省,曾经)

    六百一十言(凡,总共。)

    ④无复鸡人报晓(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时间。)

    D.①声非加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强大)

    庠序之教(谨,认真)

    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④金就则利(砺,磨。)

  • 5、关于《乡土中国》内容的解说,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这种社会联系是熟习的,年老者可以预知年轻人将要遇到的问题,年轻人把年长者当做他们生活的参考蓝图。

    B.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把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乡土社会中不允许存在浮士德式的精神,因为它追求稳定。

    C.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在于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D.乡土社会中既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性的长老权力。被教化者要学习的文化虽然是先于他存在的,但是被教化者也有一定的选择的权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③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濛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④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听听那冷雨。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两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

    ⑤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辫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⑥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听台风台雨在古屋顶一夜盲奏,千寻海底的热浪沸沸被狂风挟来,掀翻整个太平洋只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压下,整个海在他的蜗壳上哗哗泻过。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烟一般的纱帐里听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墙上打在阔大的芭蕉叶上,一阵寒濑泻过,秋意便弥漫日式的庭院了。

    ⑦因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乐从记忆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乐器灰蒙蒙的温柔覆盖着听雨的人,瓦是音乐的雨伞撑起。但不久公寓的时代来临,台北你怎么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响。千片万片的瓦翩翩,美丽的灰蝴蝶纷纷飞走,飞入历史的记忆。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没有音韵的雨季。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丛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鸟声减了啾啾,蛙声沉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北不需要这些,一个乐队接一个乐队便遣散尽了。要听鸡叫,只有去《诗经》的韵里寻找。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⑧二十五年,没有受故乡白雨的祝福,或许发上下一点白霜是一种变相的自我补偿吧。一位英雄,经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额头是水成岩削成还是火成岩?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藓?厦门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选自《听听那冷雨》,2019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注】作者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随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迁居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香港和美国之间辗转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并于同年写下了散文《听听那冷雨》。1992年,他回大陆访问。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以听雨为主线,将横的地域、纵的历史和纵横交错的现实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意象密集、描写瑰丽、情切意浓的美的意境。

    B.文章先后四次重复了“听听那冷雨”这句话,但毫无拖沓、累赘之嫌,它犹如缠绵的雨丝,婉转凄清,浸润了文章的字里行间。

    C.文章描绘出了一幅丰富多彩、奇妙无比的雨景。在作者笔下,雨虽缺少触觉感,却能看得见其形,听得到其声,闻得到其味。

    D.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由“雨”展开联想,由雨想到写雨的汉字,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题。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或直接引用古诗词原文,或用典,或化用古诗词,给作品带来了古韵之美。比如“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就化用了“梧桐树,三更雨”“留得残荷听雨声”。

    B.第一段“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从大陆吹向海岛“弥天卷来”的大寒流比作她(母亲)的裾边,来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之情。

    C.第六段,连用“挟”“掀”“压”“泻”“扑”“弹”“刷”“鞭”“打”等动词,用词富于变化,凝练而准确,生动地表现了七月台风台雨的绵密悠长。

    D.第七段“现在雨下下来下在水泥的屋顶和墙上”通过没有用标点符号这种特殊形式,突出了再也听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乐所产生的惆怅,就如长长的不加标点的句子一样。

    【3】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结合文章探究“冷雨”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苏轼驾一小舟,自由畅游赤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说,要成功做好一件事,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卒章显志,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一杯清酒祭月,表达对人生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资与其他人并无差异,通过“______________ ”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 9、名篇名句默写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     ”慷慨赴秦。(《荆轲

    刺秦王》)

    (4)大丈夫应不拘小节   。(《鸿门宴》)

    (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

    刘和珍君》)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小溪逶迤而来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则形象地描写了小溪边缘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状态。

    (2)《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这也从侧面表现了其谦逊的态度。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江上的征帆,用“________________”写了江边的酒家。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澧阳韦明府

    张九龄

    君有百炼刃,堪断七重犀。谁开太阿匣,持割武城鸡

    竟与尚书佩,遥应天子提。何时遇操宰,当使玉如泥。

    (注)①明府:唐时对县令的尊称。②张九龄:唐朝开元名相,为后世人崇敬、仰慕。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③武城鸡: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④操宰:宰割。比喻施展才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百炼”修饰“刃”,强调了刃的材质之高,“百炼刃”比喻韦明府的杰出才能。

    B.“堪断七重犀”是说利刃能斩开七层犀牛皮,它照应首句,突出了百炼刃的锋利无比。

    C.颔联运用典故,言韦明府在澧阳做县令,实在是大材小用,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

    D.颈联意思是利刃终将给尚书佩戴,能让天子提在手,是祝愿韦明府将会得到国家重用。

    【2】诗的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实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下列对文中划破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C.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屋

    B.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                 仆:倒

    C.夫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相:帮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但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之美的描写和景物的叙述,或者寄托某种情致怀抱,而重在借景生论,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

    B.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

    C.第三段第一句“于是余有叹焉”,紧承上文,领起全段使文章前后衔接,过渡自然。

    D.用“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比喻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种境界“人之所罕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只有有力(不断的艰苦努力)、有物(一定的物质条件)的人才能到达。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20年春节,新型肺炎疫情严峻。当疫情来临,全国上下都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抗争中。在抗争人群中,有这样一群人,被人们称为“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不仅指那些前往疫情区的人,更指在这样严峻大背景下,依然默默在岗位上坚守,团结一致维护基础服务功能不紊乱的人,他们是铁路职工,是警察,是环卫工,是社区服务者等等。虽然要求居民尽量少出门,甚至不出门,但是城市基础性功能还需要运转,病毒不能将一座城、一群人击垮,疫情早晚都要过去,美好的生活还需继续,“最美逆行者”们就是让美好生活继续的一群人!

    一场疫情考验不单是医护人员,更是全国各行各业的人,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更是彰显新时代下我们面临困难所释放出坚忍不拔的团结力量。病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的坍塌,团结一致,我们终将战胜病毒。

    面对这样的逆行者,你的态度是什么?你的做法又是什么?请你写一封致最美逆行者的信,投稿到《潇湘晨报》的“全民防疫”栏目。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