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关于文学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B.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因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典诗歌。
C.词最初称为“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称为“诗余”。又因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分为赋、比、兴三种形式。
2、下列各项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师心自用到谦卑为怀,也许是每一个完美生命必经的历程,青年学生尤其需要这种蜕变。
B. 徐峥的宵衣旰食终于为他赢得了《泰囧》《港囧》的高票房,但是影片低劣的艺术决定了他的作品不过是商业投机的典范。
C. 国家应该出台人才优待政策,防止高端科学家明珠暗投,流失到西方发达国家。
D. 学不好基础知识,势必造成八面受敌的困境,最终卡在提升的瓶颈,成绩上不来。
3、把下面带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 人物并非由一些俏皮话、酷炫行头、花俏动作所组成的模特,而是内心动作与外部行为的复杂结合体。
② 还是那句话,好莱坞的精髓并不只是精良的制作水准,它流畅紧凑的讲述中,永远都藏着有关人性和世界的朴素真相。
③ 我们从《寻龙诀》能看出的,仍然是暴发户式的思维,试图用强度与速度来掩盖本身剧情的苍白。
④ 如果只是说大制作大特效就认为能跟好莱坞相提并论,那着实辱没了好莱坞。
⑤ 而故事也不只是外部事件的奇峭组合,它更应该是无限逼近真实的内心风暴。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④①⑤② C. ①②③④⑤ D. ④③②①⑤
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竭力jié 嚼烂jiáo 徘徊huí 辽阔无垠yín
B. 聒噪ɡuō 广袤mào 召唤zhào 纤细xiān
C. 尾鳍qí 踝节huái 跳跃yuè 颤栗chàn
D. 默契qiè 脚趾zhǐ 汲取jí 璀璨夺目cuǐ
5、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
②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③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④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⑤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⑥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
A. ①②⑥④③⑤ B. ①②③⑤⑥④
C. ③⑤①②⑥④ D. ③⑤⑥④①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如何助力中国成为制造强国?首先需要厘清工匠精神的现代内涵。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艺时代。先秦时期,《周礼·考工记》曾对工匠的工作有这样的描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手艺是一种谋生的技能。工匠们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创造性地发明了各种生活器皿与生产工具,使各种材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在使用工匠所制造的器具时,人们能通过这些器具感受到匠心独运的高超技艺,体味到这种匠心之中所包含的生活大智慧。
这只是传统的“手工匠”精神,现代工匠精神需要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小至瑞士手表,大至波音飞机,都是传统手工和现代机械技术相得益彰的结晶。在波音生产线上,大量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因为机械流水线保证不了零件高精装配。然而,这只是手工技术和现代科技的初级整合。实现手工和现代科技有机融合,需要更高层次的科技突破。例如,苹果公司iMac支撑架、iPod后盖的高精需求,全世界仅有日本小林研业的纯手工打磨能满足,但产量有限。苹果公司视频记录手工打磨全过程,精密分析手工操作精髓,将结果用于改进机械加工技术,成功实现了机产。
真正的工匠精神渴求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的匠人,只有在“创”中才能成就这样的匠人。“创”者,从仓从刀,敢于对既有知识仓库内的成果大刀阔斧地改造,这是现代工匠精神应有之义。
最近,在美国著名众筹网站Indiegogo上,有一个中国项目Czur扫描仪首发即筹得近百万美元。Czur重新定义了扫描仪,可自动“抚平”卷曲纸张、清除手印、切除白边,可扫描3D物体、变身视频展示台,还能自动连接高速Wi—Fi传输。这种扫描仪跟手工技术完全不搭界,但无疑是现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通过对扫描仪技术性能的极致开发,完成智能扫描仪的华丽转身,这是只有会思想的芦苇才能完成的任务。如果他们只管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地在既有技术路线上精益求精,没有批判、创新,那远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匠”在字形上可以理解为:在有限空间内斤斤计较。工匠精神需要斤斤计较,不仅计较品质、手工技艺的炉火纯青,更要计较手工与科技的相互增益,计较富创意、有创见、敢创新思想的诞生。倘若我们仍是认为鼓励工匠精神是鼓励人人安心做忙碌的陀螺,这不仅极易误导人们,也不利于工匠精神文化的发扬光大。
(摘编自刘艳琼《“人技共进”诠释现代工匠精神》)
材料二:
当下,在中国发展智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攀升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关注和重构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如果没有建立起这种文化体系,中国制造业就无法转型升级,无法从一个制造大国顺利地走向全球制造强国。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行为文化。要鼓励消费者的“挑剔”行为。美国管理学家波特指出,消费者近似于苛刻的“挑剔”行为,是日本厂商改进产品质量的重要外在力量。因此,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的消费行为,其实是纵容厂商在构建工匠精神上的不作为。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管理文化。国人的工匠精神不足,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把聪明劲用在了“灵活性”上面,经常对应该遵守的程序和规则采取变通的处理方法,比如对应该严格遵守的加工操作程序和步骤,不是一丝不苟地按部就班,而是“灵活地”跳跃处理。很难想象,这种“不守纪律”和程序的工作态度,可以生产出德国那种高精尖质量的产品。很多时候,固守某种程序,看起来是傻,其实是精明。因此,企业应当在管理方法上处理好“灵活度”与“守纪律”的关系。
建设支撑工匠精神的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市场体系的制度规范和管理要求。如果市场秩序混乱,就没有人会愿意去精益求精。例如,如果政府对市场中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不处理,假货制造与销售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等于变相地放纵这类行为,最后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因此,为了给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创造生存的土壤,鼓励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必须严格地监管市场竞争者,惩罚造假、侵犯知识产权等不法行为,尽快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的合力,形成制假必重罚的制度。
工匠精神的价值观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形态,它需要在长期的价值激励中慢慢形成。让工人技师有崇高的地位及不菲的身价,是鼓励实体经济复苏、抑制社会浮躁、恢复崇尚实业和技术技能风气的开始。
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共同致力于建构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我们的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应该就是战无不胜的,那时应该就是中国跨国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时刻。
(摘编自刘志彪相关文章)
材料三: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被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着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你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孩子从小没有被染上功利心,长大成人以后,无论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摘编自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诞生于手工艺时代,《周礼·考工记》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B.从“创”和“匠”的字形的角度来理解,工匠精神要求匠人们要敢于创新,斤斤计较。
C.现代化的工匠精神不追求手工至尊,只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究。
D.在平凡的岗位上墨守前人的智慧,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工匠在制造器皿用具时的高超技艺与智慧,体现了“手工匠”精神。
B.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孩童时期开始,要努力专注细节、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C.Czur扫描仪项目因为体现了对既有技术专注精进的追求,所以得到了认可。
D.材料一和材料三从不同角度对“工匠精神”进行深入分析,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苛刻与挑剔,可以从客观上促进企业追求工匠精神。
B.摒弃国人灵活跳跃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就能提升我国现代工匠精神。
C.政府需要联合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加强对市场秩序的规范和监管。
D.对工人技师施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能够激励社会崇尚工匠精神。
【4】达到“卓越”应具备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三的事例简要概括。
【5】现代工匠精神将怎样推动中国成为制造强国?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
7、默写填空,每题2分。(6分)
(1)蜀道的开凿过程“ , 。”《蜀道难》
(2)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一天齐,险似绝壁“ , 。”
(3)《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
, 。”
8、默写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易水送别的场景中,荆轲慷慨而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达对权贵蔑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写“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一句比喻句:“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与“思”的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名句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 ,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_________,不为生事。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
(5)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不可即的明月,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
杜甫
大家东征逐子回①,风生洲诸锦帆开。
青青竹笋②迎船出,白白江鱼入③馔来。
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
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注)①大家,典出《后汉书》:“帝召(班昭)入宫,号曰大家。”东征,班昭随儿子到陈留赴任时作《东征赋》。逐子,跟随着儿子。②竹笋,典出《楚国先贤传》:“孟宗母好食笋,冬月无之,宗入林中号,笋为之生。”③江鱼,典出《后汉书》:“姜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姜夫妇尽孝,力作鱼脍以奉,舍侧忽有泉涌,味如江水,每旦辄出双鲤,以供母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暗写王十五判官奉母归养之事,呼应标题中“扶待还”三字,领起下文。
B.“风生洲渚锦帆开”实写归舟之景,景中融情;“离别不堪无限意”则是直接抒情。
C.颔联用叠词“青青”“白白”写竹笋、江鱼之美,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尾联写诗人为友频举酒杯,表达了对友人还黔后大展宏图、建功立业的热忱祝福。
E.全诗层次分明,多处用典,增强了内容的厚重性。语言有的含蓄隽永,有的通俗。
【2】本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留侯张良者,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
良尝得力士,为铁锥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B.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C.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D.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 “拜良为厩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予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 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秦的强大。
B. 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躲藏起来。
C. 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自规劝刘邦。
D. 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化解之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格拉德威尔
②坚韧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必会把人唤醒的。
——朗费罗
③在百米跑入9秒83前,苏炳添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挑战有多难。高龄、伤病、亚洲无人突破的极限,每一个理由单拎出来都足以令他选择放弃。“我个子不高,100米要比别人多跑七步”,坦然承认自己“天赋不佳”的苏炳添,在反复考虑后最终打消了退役的念头,继续在赛场上挥汗如雨。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联系实际,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