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这个现代都市里,很多文学膜拜者不远千里来到这陌生的异乡,蜗居在亭子间,试图一展身手。
②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在这样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③或许只有加强内部的政治团结,才是欧洲走出经济泥淖的终南捷径。
④我的同桌以前是—个性格内向的人,自从老师找他谈话之后,他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⑤老皇帝病危,皇太子之间勾心斗角,朝廷上下一片混乱,帝业不绝如缕。
⑥教师上课时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时就会感觉苦不堪言,正襟危坐,只盼着快点下课结束煎熬,甚至以后一上这门课就头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作者鲁迅。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作品。另外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B. 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和九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C. 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前四史按照成书年代排序为《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 《三国志》(西晋-陈寿)《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D.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是男子束发之年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虽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但也有个别人有字。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国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才,博闻强识多国语言,毕生“横扫清华(图书馆)”。
②自从汽车线路改道,这家店面生意便大受影响,由门庭若市转为门可罗雀,几乎要关门大吉了。
③一个十分平常的素材,到了他的笔下,竟然被演绎得惊天动地,真是好本事。
④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且欧美债务危机恶化的可能性也很难排除,所以年内胶价还可能创新低并非骇人听闻。
⑤为今之计,国家不仅要预防和惩治官员贪渎的“硬腐败”,也要盯紧官员利用职权向子女输送利益的“软腐败”,反腐败没有终南捷径,严肃纲纪和钢化程序是唯一出路。
⑥市场人士指出,资源股与市场流动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煤炭、有色金属等板块涨跌体现了市场对流动性宽紧的分歧,而金融地产股涨跌与宏观经济层面息息相关。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因为接到临时任务,我今日无法光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礼一份,还请笑纳。
B.朋友远在大山支教,那里风景秀美,他常常给我寄当地的风景照,一年时间我已经惠存了上百张照片。
C.翻开筹委会赠阅的《百家论坛活动指南》,看到许多名家都来出席,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让我受宠若惊。
D.朋友远道而来,主人由于没有计划好时间而没能及时出门迎接,深感抱歉,见到朋友便说:“久违,久违了。”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①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够促进食客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饭店的收入
②经过我国航天科学家们旷日持久的科研攻关,负载着国人千年梦想的“嫦娥一号”踏上了38万公里奔月的漫长之旅。
③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引起很多人的质疑与慨叹,也引来了世界范围的口诛笔伐。
④伴随着“双十一”期间“系统崩溃”“断货”“爆仓”“滞留”等新闻的不断传出,鸿星尔克的处理能力让人另眼相看。
⑤今年的元宵晩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⑥这里有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有各国新作的争奇斗艳,也有选材不严的作品,鱼目混珠,为读者所诟病。
A. ①②⑤ B. ③⑤⑥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为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坛。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
【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
【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
【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真的猛士”做出了高度评价。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1)或百步而后止, ___________ , __________,则何如?
(2)谨庠序之教,_____ ,________。
(3)斩木为兵,_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
(4)奋六世之余烈,_______ ,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5)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
(6)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来表现老人孩子的悠闲快乐。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纯朴的民风。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批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集中表达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侧面表现箫声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3)《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前者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后者则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4)《中庸》中说“行远自迩,登高自卑”,《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都与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除夜寄微之
白居易①
鬓毛不觉白毵毵②,一事无成百不堪。
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
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注释】①因朝中倾轧,白居易外任杭州刺史。时年52岁。②毵毵(sān sān):细长散乱的样子。
【1】微之是唐朝的__(填写诗人姓名),他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简要赏析颔联的表达效果。
【3】诗歌后两联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礼,字和甫,安石之弟也。早登科,从河东唐介辟。(吕公弼)荐安礼于朝,神宗召对,欲骤用之。安石当国,辞,以为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他日得见,命之坐,有司言八品官无赐坐者,特命之。迁直集贤院,出知润州、湖州,召为开封府判官。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
苏轼下御史狱,势危甚,无敢救者。安礼从容言:“自古大度之主,不以言语罪人。轼以才自奋,谓爵位可立取,顾录录如此,其心不能无觖望。今一旦致于理,恐后世谓陛下不能容才。”帝曰:“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李定、张璪皆擿使勿救,安礼不答,轼以故得轻比。
以翰林学士知开封府,事至立断。前滞讼不得其情,及且按而未论者几万人,安礼剖决,未三月,三狱院及畿、赤十九邑,囚系皆空。书揭于府前,辽使过而见之,叹息夸异。帝闻之,喜曰:“昔秦内史廖从容俎豆,以夺由余之谋,今安礼能勤吏事,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升一阶。
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虑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绍圣初,还职,知永兴军。二年,知太原府。苦风痹,卧帐中决事,下不敢欺。卒,年六十二,赠右银青光禄大夫。
(节选自《宋史•王安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B.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C.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D.朕固不深谴也/行为卿贳之/卿第去/勿漏言/轼方贾怨于众/恐言者缘以害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这里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B.起居注,记录古代帝王、皇子、后妃和臣子的言行。从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C.陛下,对皇上的敬称。“陛”指皇帝宫殿的台阶,称皇上为“陛下”,意为臣子奏事,不敢直接同皇上交谈,请台阶下侍从代为传达之意。
D.翰林,中国古代官名。唐玄宗时,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由皇命发出的极端机密文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礼才华出众。由于当时王安石执政,他主动推辞皇帝的任命,只担任了小小的八品官。但他关于国事的见解却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B.王安礼为人正直。苏轼被关进御史狱,情势很危急,没有人敢救他。王安礼却坦然向皇帝进谏,请求宽赦苏轼,不要因言治罪。
C.王安礼善于断案。其前任审理不妥的案子,王安礼都从轻发落,释放了犯人,不到三个月,三狱院以及畿、赤十九个县的囚室都空了。
D.王安礼敢于进谏。他用文王治政首先就是掩埋路边尸骨的例子,劝说皇帝收回迁移百姓墓地的诏令。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偕府尹奏事,既退,独留访以天下事,帝甚乡纳。
(2)久之,御史张汝贤论其过,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汝贤亦罢。
【5】王安礼的直言敢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日喻》这篇文章里曾经这样写道: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没人,能够潜水之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写成引文的扩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