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天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句是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不秦(侵损、削减)                      如其礼乐,以君子(等待)

    B.沛公今事有急,去不义(逃跑)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C.又欲其西封(放纵)                       常在沛公也(意图)

    D.乃《经首》之会(合乎)                  乎大国之间(夹处)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殷商、西周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央王朝拥有绝对的文化主导权,中国文化的若干基因那时________生成,________对祖先的崇拜,对天帝的敬畏,对社会等级秩序的追求等等。春秋时代的主题是诸侯争霸,国力强盛________成了生死存亡的关键。如此严酷的形式之下,各国的执政卿大夫都拼命汲取前代的政治经验和统治智慧,________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________《尚书》《诗经》《周易》等典籍受到重视,迅速变成了执政卿大夫阶层的思想武器。__________“王官之学”于贵族阶层普泛化,文化下移,形成了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A

    慢慢

    甚或

    /

    并且

    而且

    所以

    B

    最终

    包括

    能否

    /

    然而

    故而

    C

    渐次

    与否

    因此

    /

    D

    已经

    /

    竟然

    即便

    因此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陶渊明的田园诗平淡而隽永,读者透过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的生活画面,但觉意境含英咀华,自然中显非常奇妙。

    B. 南京很多主干道的法国梧桐树栽种于1925年前后,历经了多少风雨沧桑,几代南京人对这些梧桐树的情感是根深蒂固的。为了保护梧桐树,南京一些普通市民自发组织“绿色丝带活动”。

    C.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来来往往的游人孜孜不倦的惊叹牡丹的华贵,兰草的高洁,始终没有人将目光认认真真的投向平凡不起眼的昙花。直到有一天,一位艺术家出现了。

    D. 学校里有位潘老师,他常常参加我们的文学活动,很少发言,但喜欢给每个同学赋诗,他一挥而就,就是一首五言绝句或七言律诗。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云南邀请中国作协老作家李凖、老诗人李瑛等一批著名作家访问昭通,我也忝列其中。

    B.他说:“当我经纪人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赏光接受了球队的邀请”

    C.为回馈新老客户,增进与客户之间的感情,本专营店开展上门惠顾活动,服务到家。

    D.修改是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的官印为何由方变圆?

    在1931年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出现之前,方形印章曾是不二之选。但是,方形印章在当代中国却有了不同命运,如今只在一个地方硕果仅存——人民币背面的“行长之章”和“副行长章”,相反,圆形公章已通行于世。

    中国最早的印章出现于春秋时期,当时文字写在竹简上,印章主要是用来钤印封泥。《周礼·地官·司市》有“凡通货贿,以玺节出入之”的记录,当时公私印章都可以称为“玺”。秦始皇规定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只能称为“印”。

    中国印章图案完全由文字组成,字形的形体美对印章布局之美起决定作用,最常见的大篆、小篆和汉篆,宋元以后隶书、楷书和各种宋体书也开始出现在印章中。由于汉字本身结构,无论采用何种文字入印,汉字整体形状都成方块状,为体现对称之美,从秦代到明清,皇帝、王侯、官署的正式印章都是方形的。

    《大明会典》和《大清会典》对印章的规格和尺寸做了规定。皇帝、皇后、太后、太子、亲王的玺印称为“宝”或“玺”,用玉和金制作,印钮为盘龙、交龙、蹲龙或龟。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印章用银或铜铸造,印的边长从三寸四分到一寸九分,厚度从一寸到二分二厘不等。文官的印钮均为直钮,只有御史的印钮上面有穿孔,便于随身携带,而总督、将军等高级武官的印绶为虎钮。

    古代玺印中青玉地位高于白玉。明初六玺中,等级高的天子之宝、天子信宝、天子行宝是青玉制,次一级的皇帝之宝、皇帝信宝、皇帝行宝是白玉制。金玺再低一级,主要是皇后、太后、太子用。这些宝玺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比如祭天时用“皇帝奉天之宝”,颁发诏书用“皇帝之宝”,祭享百神用“天子之宝”,调兵征伐用“皇帝信宝”,调发番兵用“天子信宝”,册赏赐劳用“皇帝行宝”,赐封藩邦用“天子行宝”等。

    《大明会典》中记载的明朝传国宝玺有二十四方。清朝的传国玺在乾隆时期最终完备,大体上仿照明朝,但增加了一颗“大清嗣天子宝”,变为二十五方宝玺,存放于交泰殿。此外,乾隆帝传位嘉庆后,又用青玉制作了一方“太上皇帝之宝”,用于任命正三品以上官员,但这方宝玺只使用了一代。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制作了五方印玺。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制作五方新国玺,其设计尺寸均大于袁世凯时期的旧玺。1949年以前中国普遍使用方形公章,例外情况一是圆形的邮政印章(邮戳),一是中国海关日戳。目前收藏于国家博物馆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印应当可以算作中国最早的圆形官印。它与传统中国印章最大的区别是将图徽符号加入印章,打破了以往中国印章只有文字而无图徽符号的结构,因为追求对称以及必须将镰刀锤子图案置于中央,只能选择圆形。

    实际上在50年代前半期,新政权各级机关和地方政府所使用的印章都是方印,但是到1955年之后统一改成了圆形公章。等级最高的是国印,直径七公分,中央为国徽,国徽外刊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字,使用时由国务院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钤用。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玺”为天子专用,臣民印章称为“印”,明清时期皇后、亲王的印章也可称为“玺”。

    B. 春秋时期,为保证写在竹简上文字的保密性而使用印章钤印封泥,这里的印章是中国最早的印章。

    C. 我国古代正式印章采用方形,主要由印章上汉字字形的形体美、印章布局之美决定。

    D. 明清前各朝代对印章的规格、尺寸、材质都有明确规定,明清时代的规定更具体严格。

    2下列又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我国官印“由方变圆”的演变为论题,阐述了不同的形状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B. 文章以官印的形状为主要内容、以历史沿革为主线呈现了中国官印的演变与发展。

    C. 在论述过程中使用很多具体可考的实例,就增强了材料的权威性和观点的说服力。

    D. 对于官印形状,文章先综述观点,接着介绍印章起源,最后分析“由方变圆”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要根据一方文物印章推断其使用者,其材质、尺寸、印钮等细处特征均是重要参照。

    B. 明初,宝玺需要做出之宝、信宝、行宝等多种类型以供使用,这是因为不同的玺用途不同。

    C. 我国第一枚圆形官印将图微加入印章,为追求对称及必须将图案置于中央,只能选择圆形。

    D. 1955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印也改成了圆形,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才有资格使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诗人因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

    (3)《赤壁赋》中表达客人希望与仙人相交、与月亮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6)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词人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等,词人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7)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采薇》中,运用对比手法,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以哀情写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9、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________”,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2)《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琵琶声时而浊杂粗重,时而轻细、急促。

    (2)《荀子·劝学》中,把人踮起脚后跟往远处看和登上高处往远处看进行比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义隆本希望建立像霍去病“____________”那样的功业,却因草率出兵,最终落了一个“____________”的结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对偶精当,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写出了天姥山之高。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在琵琶声停之后仍然沉浸于其中的情景,突出了琵琶乐音之美。

    (3)荀子在《劝学》中评论蟹,说它有着优越的条件,但“____________”,这就与蚓无爪牙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诗人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鹭欲弃凉州,徙边郡不能自存者入居三辅,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曰:“譬若衣裳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公卿皆以为然。郎中虞诩言于太尉张禹曰:“大将军之策不可。凉州士风壮猛,庶众便习兵事。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凉州士民所以持锋执锐,蒙矢石于行陈,而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今推而捐之,割而弃之,民庶安土重还,必引领而怨曰‘中国弃我于夷狄!’如卒然起谋,豪雄相聚,席卷而东,则函谷以西、园陵旧京非复汉有也。议者喻以补衣犹有所完,诩恐其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禹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几败国事矣!”因更集四府,皆从诩议。邓骘由是恶诩,欲以吏法中伤之。会朝歌贼数千人攻杀长吏,州郡不能禁,乃以诩为朝歌长。故旧皆吊之,诩笑曰:“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槃根错节,无以别利器,此乃吾立功之秋也。”始到,谒河内太守马稜。稜曰:“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诩曰:“此贼犬羊相聚,以求温饱耳,愿明府不以为忧。”稜曰:“何以言之?”诩曰:“朝歌者,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愿宽假辔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及到官,设三科以募求壮士,自掾史以下各举所知,其掠劫者为上,伤人偷盗者次之,不事家业者为下,收得百余人。诩为飨会,悉贳其罪,使入贼中诱令劫掠,乃伏兵以待之,遂杀贼数百人。又潜遣贫人能缝者佣作贼衣,以采线缝其裾,有出市里者,吏辄禽之。贼由是骇散,咸称神明,县境皆平。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B.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C.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D.背太行/临黄河/去敖仓/不过百里/而青冀之民流亡/万数贼不知开仓/招众劫库兵/守成皋/断天下右臂/此不足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辅,汉代指治理京城及附近地区的三位官员,也指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B.夷狄,古代分别指东方和北方的部族,文中泛称华夏族之外的其他部族。

    C.辔策,用以御马的缰绳和马鞭,虞诩以此代指马匹,向太守请求兵马支援。

    D.掾史,汉代指中央和各州县设置的分曹治事的属官,一般由长官自行辟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诩熟知边事,十分了解凉州的风土民情,他对凉州刚猛剽悍、惯于反叛的民风非常担心,提醒太尉张禹要严加防范。

    B.邓骘和虞诩意见相悖,最终虞诩的建议被采纳,于是心胸狭隘的邓骘对虞诩怀恨在心,想要利用职权对虞诩打击报复。

    C.朋友为虞诩被任命为朝歌长感到担心,虞诩却把处理复杂的事务当成检验能力的机会,毅然赴任,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气魄。

    D.虞诩让招募的壮士诱贼外出劫掠,又用偷缝在衣服上的标记辨识叛贼,既斩杀擒获了不少叛匪,也动摇了贼众的心理防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庶几败国事矣!

    (2)君儒者,当谋谟庙堂,乃在朝歌,甚为君忧之。

    【5】“疽疮侵淫而无限极也”这一比喻,如何形象地表达了虞诩的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定《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