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廊坊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沌(hùn)     强(juè)     稻(shàn)     摈弃     望洋兴叹     莫名其妙

    B.文(fàn)     意识(qián)     永(juàn)     嬉游     残羹冷炙     和颜悦色

    C.子(chuán)     帖(yùn)     徕(cú)    峥嵘     雷历风行     梳妆打扮

    D.文(xí)   (xǔ)     (yuán)     坐落     声名狼藉     义无反顾

  • 2、下列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句是(  )

    A.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D.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以货物与常 ③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⑤武等实在 ⑥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A. ①④⑥⑧   B. ②③⑤⑦   C. ②③⑤⑧   D. ①④⑥⑦

  • 4、下面选项填入横线处,构成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遭遇无意的伤害,但请记住,我们不可为之抛弃了那一颗宽容之心。这就犹如________

    A. 牛虻叮上几口,老牛决不为此而停止耕耘。

    B. 马蹄踩踏到了鲜花,鲜花依旧簇拥着马蹄。

    C. 你不让它做一颗明星,它甘愿做一盏小灯。

    D. 山崩造成断崖,断崖却形成了壮观的瀑布。

     

  • 5、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得府君书  ②处分兄意   B. ①蹑履逢迎  ②怅然遥

    C. ①自可断来  ② 苟余情其   D. ①府吏丁宁  ②渐愁煎迫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的癖好五花八门,读书是其中之一。但凡人有了一种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特别的世界。不过,和别的癖好相比,读书的癖好能够使人获得一种更为开阔的眼光,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也许可以据此把人分为有读书癖的人和没有读书癖的人,这两种人生活在很不相同的世界上。

    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

    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至少就精神食物而言,这句话是对的。从一个人的读物大致可以判断他的精神品级。一个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逸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当然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甚至要说,他们也是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外部世界上,因为世界本无定相,它对于不同的人呈现不同的面貌。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许多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人文经典是一座圣殿,它就在我们身边,一切时代的思想者正在那里聚会,我们只要走进去,就能聆听到他们的嘉言隽语。就最深层的精神生活而言,时代的区别并不重要,无论是两千年前的先贤,还是近百年来的今贤,都同样古老,也都同样年轻。

    当前图书的出版量极大,有好书,但也生产出了大量垃圾,包括畅销的垃圾。对于有判断力的读者来说,这不成为问题,他们自己能鉴别优劣。受害者是那些文化素质较低的人群,把他们的阅读引导到和维持在了一个低水平上,而正是他们本来最需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其素质。

    我衡量一本书对于我的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写点什么,哪怕我想写的东西表面上与它似乎全然无关。它给予我的是一种氛围,一种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种合宜的气候里,心中潜藏的种子因此发芽破土了。

    怎么读大师的书?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不求甚解,就是用读闲书的心情读,不被暂时不懂的地方卡住,领会其大意即可。这是一个受熏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你用来理解大师的资源——即人文修养——在积累,总有一天会发现,你读大师的书真的像读闲书一样轻松愉快了。

    为我所用,就是不死抠所谓原义,只把大师的书当作自我生长的养料,你觉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获不是去采摘某一个大师的果实,而是结出你自己的果实。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节选自周国平《论读书》)

    材料二: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节选自培根《谈读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身份,但如果不同时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强调了人应该要爱读书、好读书。

    B.“读书”与天性及经验有密切的关系,读书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验又可以弥补读书的不足。

    C.周国平很重视阅读经典的方法,赞赏随手翻翻,点石成金,反对读破万卷,沙里淘金。

    D.透过读书的态度可以去了解一个人,如鄙视读书的人未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明智之士常常学以致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A.材料一是围绕好读书、读好书及怎么读展开的,结构层次清晰。

    B.材料一引用费尔巴哈的话意在说明读书内容跟人的精神品级绝对有关联。

    C.材料二从读书内容、策略、功用等方面层层分析,逻辑严密,体现了很强的论辩力。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分析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3】下列不能用来论证人要“好读书”的一项是(     

    A.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B.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C.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D.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

    【4】简要梳理材料二第一节的行文脉络。

    【5】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作者介绍的读书方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与朋友泛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_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停,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7)《念奴婚·求壁怀古》中苏轼具体描绘“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飞鸟猿猱的无计可施,来反衬行人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完琵琶女自述的身世后,作者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出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感慨。(白居易《琵琶行》)

    (4)《锦瑟》一诗由锦瑟起兴,象征着自己的悲凉的一生,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该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秋”是文人笔下的宠儿,他们留下了众多描摹秋景的名句,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有谁堪摘”,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到,“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当然,也有文人直接借“秋”表情达意,如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诗言志,歌永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对权贵的蔑视;而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明明如月,___________”,间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

    ③《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的观点是相同的。

    ④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比喻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吴均诗

    [南北朝]柳恽

    夕宿飞狐关,晨登碛砾坂

    形为戎马倦,思遂征旗远。

    边城秋霰来,寒乡春风晚。

    始信陇雪轻,渐觉寒云卷。

    徭役命所当,念子加餐饭。

    【注】①飞狐关:古代要塞关隘,在今河北省涞源县。②碛(qì)砾坂:指高低不平的陇山碎石山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句本应先写晨后写夕,诗句因韵而变,却先夕后晨,诗句强调的意思也因之而变。

    B.诗人虽然戎马倦顿,形色疲惫,但心思仍追随着边地征战的旗子前进,不乏壮健之气。

    C.诗中描写边城情景突出了此地霜早春迟的凄冷特点,渲染出了边城萧条与悲凉的氛围。

    D.整体上看,此诗写了柳恽远行西北边城,有感而发,遂作《赠吴均诗》告慰好友吴均。

    【2】诗歌末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琵琶行》序文,回答下列问题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 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B.铮铮/然/有/京都声

    C.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D.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2】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及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琵琶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序文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和写作原因,为全诗定下了祥和欢快的感情基调。

    C.“贾”字读gŭ,是商人的意思。

    D.“悯然”解释为“忧郁的样子”。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到;“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现实中的你,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跟母亲,跟身边所有关爱你的亲人,老师或者朋友,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故事里的你又有哪些人生感悟与思考?

    请以“在那_________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③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