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家庄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寥廓  猗郁  譬见  殒身不恤 B. 团箕  度河  逶迤  揠苗助长

    C. 噩耗  葱茏  率直  绿草如荫 D. 良宵  作缉  渡步  衣衫褴褛

  • 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A.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   B. 夫晋,何厌之有。

    C. 不能容于远近   D. 斯固百世之遇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仿佛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③那碧天的云,蛮荒的山,被秋霜洗黄的野草,俨然像一位饰看金色丽纱的处子,在萧瑟的秋风中婆娑起舞

    ④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⑤随着出版业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类型多样,题材丰富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中也有一些作品粗制滥造,令人不忍卒读

    ⑥直成阔先生将《三国》讲活了,他那绘声绘色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 4、某中学为纪念“五四运动”,将为某位作家举办专题展览,下面是关于这位作家的介绍

    ①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②毛主席曾评价:“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

    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下列语句也能作为该作家介绍的是()

    A.清华大学教授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横眉冷对千夫指

    D.与胡适、闻一多等人创办“新月派”

  • 5、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晒笑        齐桓        莱茵        繁芜丛生

    B.诙诙乎     怵然        便嬖        椽木求鱼

    C.樊桧        卮酒        彘肩        苌弘化碧

    D.涔涔        蹇叔        搏髀        烟视媚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从事文学批评以来,基本写的是小说批评。现在就谈点对小说欣赏的看法。

    ②欣赏小说有三个层次,即欣赏故事的层次、欣赏思想的层次、欣赏语言的层次。欣赏故事的层次,是最低的层次。故事情节的欣赏者,完全不必受过学校式的教育,只要有正常的情智即可。中国古代的评书和戏曲,欣赏者往往是文盲或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们只被故事的惊险、离奇所吸引,其兴趣始于故事,也止于故事。欣赏思想的层次,高于欣赏故事的层次。这个层次的欣赏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或之后,还要品味一番故事情节的思想内涵,寻思一下故事情节表达了怎样的价值观念。而最高的层次,是对语言的欣赏。欣赏者咀嚼着作品一字一句的表达,品味着作品遣词造句的方式,寻思着作品中各种修辞手段。他们欣赏着、研究着作品的语言,依据语言来评价作品。

    ③这样说,似乎又在强调故事、思想、语言是可以分离的。但当然不是。实际上,小说的思想、情感、心理、风景等问题,都可归结为语言问题。方方面面的好或坏,都可归结为语言的好或坏。一个最高层次的欣赏者,始终不离语言而欣赏作品的方方面面。

    ④一定有人会从思想的角度质疑。如果一部小说语言很寻常,但却有着独特、深刻的思想,那这样的作品也不能算好吗?就算这样的小说确有可能,但这种有思想而无语言的作品,只能算是有缺陷的好作品,离杰作,离完美,还差得远。

    ⑤小说语言的美,也是千姿百态的,欣赏小说是不能忽视语言的,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小说鉴赏,都应该成为语言鉴赏,而是说,哪怕鉴赏者只字未提语言,对语言的感受也已融化在他的评说中。当鉴赏者赞美或贬斥一部作品的思想时,实际上也就是在赞美或贬斥作品的语言。当鉴赏者肯定或否定作家的观察和体验时,实际上也就是在肯定或否定作家表达观察和体验的语言。我们不能说,一个作家用很差的语言把人物刻画得很好,把风景描绘得很好。因此,当我们说一部作品人物刻画得好,或者风景描绘得好时,就是在说刻画人物或者描绘风景的语言运用得好。

    ⑥而依据某种哲学的、政治学的、文化学的、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去套作品,作品的语言是被完全无视的。因为语言是不能被这些框架套住的。再精密的渔网,也只能网住大大小小的鱼虾,却不能网住鱼虾赖以生存的水;再精妙的理论,也只能套住作品里的思想、观点,却不能套住传达这些思想、观点的语言。假如他手持某种理论框架去套作品,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价值趋同与价值错乱。当一种理论框架只能套住某种思想、观点时,所有似乎是表达了这种思想、观点的作品,具有价值上的趋同。实际上,这些作品在文学性上是各各不同的。有的语言很粗糙、文学性极差的作品,可能得到更高的评价,而语言精美、更富有文学性的作品,获得的评价却更低。这就是价值上的错乱。当鉴赏者依据某种外在于作品的理论去套作品时,他的兴趣并不在作品而在那理论本身。作品中的细节、情节、故事,他信手拈来,用作解说那理论的材料。在专家看来,这样的解说,难免牵强附会。这样的文学鉴赏,哪怕通篇都在称颂作品,也极其粗暴。

    ⑦文学创作与文学鉴赏,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但是,文学创作者和文学鉴赏者,却必须具有同样的基本素质,这就是对语言的敏感。一个作家最值得称道的贡献,是语言上的贡献。诗人哲学家尼采终生自傲的东西之一,是自己用德语进行思想表达时所表现出的诗意、诗性。自从有了我和海涅,德语才成为一门语言。这是尼采的自我评价。如果说尼采这是在自我吹嘘,那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中也这样吹嘘过普希金:在普希金之前,俄语是粗鄙的、混乱的、虚浮的……是普希金让俄语变得雅洁、清晰、朴实,变得适合于表达各种细腻的情感和微妙的思想。人们常说,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这首先是因为,普希金把俄语变成了一门适合于文学表达的语言。

    ⑧伟大的文学作品、伟大的文学家,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远远超出人们通常的估价。

    (选自王彬彬《欣赏文学就是欣赏语言》,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于小说或戏曲故事情节的欣赏者,往往文化程度不太高,这类阅读的层次最低。

    B.欣赏语言就是通过品味作品字句和修辞方式等,品读其思想、情感、风景等内容。

    C.所谓价值错乱指的是,用某种理论框架去套作品,对作品的语言进行粗暴的评价。

    D.虽然工作方式不同,但对语言的感受力是文学创作者和鉴赏者都不可缺少的素质。

    【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欣赏语言是欣赏小说的最高层次,然后从鉴赏和创作两个角度展开论证。

    B.第④段通过自问自答,否定了重思想轻语言的观点,再次强调小说语言的重要性。

    C.第⑥段以渔网类比理论框架,以水类比作品的思想,论证了用理论套作品的危害性。

    D.文章最后引用尼采和高尔基的话,证明了伟大作家和作品对本民族语言的重要贡献。

    【3】结合文章内容,下列选项属于“价值趋同”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从不同角度演绎了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B.读者用“后现代理论”评价王小波的小说集《青铜时代》,认为每篇小说具有等值性。

    C.近年来,网络类型文学发展迅猛,一部分语言粗糙的作品受到过高的评价,名不符实。

    D.有论者认为《红楼梦》善于塑造“圆形人物”,体现了立体多元、贴近生活的真实形象。

    【4】文中提到,“小说的思想、情感、心理、风景等问题,都可归结为语言问题”,请从语言角度鉴赏下面的语段。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至刘姥姥的跟前。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荀子·劝学》中,以“木”“金”为喻,目的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突出学习的重要意义。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叙写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4)韩愈《师说》和《荀子•劝学》的开头都是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韩愈《师说》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则提出“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6)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常被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7)___________,层林尽染,__________,百舸争流。(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8)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言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群小诬陷、风气败坏的环境,在发出优愁苦闷、走投无路的慨叹后,仍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曹操用周公的典故表现了他求贤若渴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抒发对世间万物繁盛却如流水转瞬即逝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关汉卿《滚绣球》一段中作者借窦娥之口直斥“天地”(统治者)的句子是:地也, _________ ?天也, 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两句诗写出了宇宙时间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这两句诗是:“ _________ , 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3)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目。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①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写诗寄给北方的人。当时诗人在巴蜀,他思念的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1】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月夜》开头就从想象妻子思念自己时的情状入笔。

    B.《月夜》第二联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孩子的深深思念。

    C.《夜雨寄北》开头就表达了因夜雨阻隔,作者无法归家。

    D.《月夜》侧重对人物的实写;《夜雨寄北》注重对虚境的开拓。

    【2】《夜雨寄北》的结尾划线句有对《月夜》结尾划线句的传承和超越,请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乙)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目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B.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C.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D.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的分)

    A.美人,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与《离骚》中的“灵修美人”寓意有相同之处。

    B.“子”意义丰富,既指“公候伯子男”中的第四等爵位,又是古代对成年男子或对对方的尊称。

    C.荆州,在今湖北、湖南一带,与冀州、宪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合称“九州”。

    D.蜉蝣,一种小飞虫,春夏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3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第二段重在抒情,第三段重在说理。先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而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B.甲文节选自《赤壁赋》,这是一篇游记散文,但作者绝不仅仅是为了记游,文章以文为赋,意象连贯,结构严谨。作者依托于景物描写,抒情说理,因景生情,借物喻理,使文章的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完美统一。

    C.乙文中,写泛游之前的活动,包括交待泛游时间、行程、同行者以及为泛游所作的准备。写初冬月夜之景与踏月之乐,有了良朋益友、佳肴美酒,再游赤壁顺理成章,不多的几行文字,让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D.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被贬期间,虽用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前赤壁赋》重在记游、状景,字字秋色,宁静清幽;而《后赤壁赋》意在借景抒怀,阐发哲理,句句冬景,清冷深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美国作家奥尔多·利奥波德说:人应该象山那样思考。

    我国古代理学家周敦颐说:思则睿,睿作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