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2、下列加点字与“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新装修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姚鼐(nài) 济水(jì) 汶水(wèn) 石罅(hū)
B.砌石(qì) 石磴(dèng) 徂徕(cú lái) 戊申(wù)
C.岱祠(dài) 少圜(yuán) 南麓(lù) 齐膝(qī)
D.晦日(huì) 樗蒱(chū pú) 绛皓(jiàng hào) 若偻(lóu)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乃,竟)
C. ①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同声相应,唱和)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 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有地址的信
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虽然对于蒋父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父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面对接下来四年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他中了邪了……
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里面是发黄的字条。蒋晓梅接过字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蒋父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你说从没穿过那么暖和的衣服……这张字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蒋父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然后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祖祖辈辈都这么活下去……我女儿考上大学了,不会跟其他的山里女孩一样了,熬出头了!我要谢谢他……”
“人家怎么说?”
蒋父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电话号码错了,或者换了号码,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给人家写封信吧,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字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对于十年前的那次捐赠,胡美娟几乎没了印象,可当她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心里咯噔一下子。世事沧桑,她的住址已经变换了多次,原来的地址不复存在,更要命的是,那个电话号码不仅升了八位数,当时匆忙中还忘了写区号。她把那张复印的字条拿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不已,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字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需要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里面却没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怎么回事你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孩子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贫的特困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子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啊!”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到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个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找不到保留这张字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蒋父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其倔强的形象十分鲜明,比如,供女儿上大学,从未写信向人求助,十年来一直珍藏着字条。
B. 本篇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比如,在文章开篇描写蒋家“又矮又小的小屋”,蒋晓娟对父亲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等。
C. 本文虽然没有华丽、诗意的语言,也没有英雄人物般的豪言壮语,但在朴实的内容里,却藏着动人的温暖,让人感动不已。
D. 当蒋晓娟念字条时,蒋父坐得“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他虽然不识字,但将上面的内容牢记在心里。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字条的珍视和对美好的向往。
【2】有人说:“感动是可以传递和生长的。”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说虽然是围绕“助人”这件小事展开,但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依据所提示的情境,补齐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借鸟儿惊飞林中悲鸣来渲染蜀道荒寂凄清意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3)《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比兴手法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
(4)《归园田居》从听觉的角度描写山村中极为平常的景象,写出了与《老子》所谓“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相近的乡村和谐美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兰亭集序》中,表现作者以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沧海一粟”由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化而来。
(7)《游褒禅山记》中表现作者为了志向竭尽全力,哪怕不能如愿也无怨无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背诵篇目默写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蜀道难》
(2)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三》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诗人秋夜送别友人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写诗人心中悲凉难以排遣,只得付诸酒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6)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劝学》
(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望①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②,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③。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定居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年)。②三城戍:岷山三城的堡垒,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三联皆对仗工整,不同于常见的中间两联对仗,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扣题中“望”字,视角由近及远:从终年积雪的岷山、重兵驻防的三城到清澈见底的锦江和横跨江面的万里桥。
C.颔联的“海内风尘”指战乱,切合首联的“三城戍”;“天涯涕泪”切合与离别相关的“万里桥”。
D.尾联最后点出深沉的忧虑: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E.此诗前三联写“野望”,由向内审视转为向外观察,尾联才指出由这一变化的原因,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2)诗中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思想情感?请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性重厚方正,动遵礼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清泰中,为左拾遗。以母老乞归就养,改监察御史。晋初,入为主客员外郎。少帝领开封尹,奏为巡官,命典文翰。少帝即位,拜刑部郎中,赐金紫。初,岳仕后唐,尝居内署,至是温叟复居斯任,时人荣之。
周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晩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侍咸望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开宝四年被疾,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雍熙初,子炤罢徐州观察推官待选,以贫诣登闻求注官。及引对,太宗问谁氏子,炤以温叟对。太宗愀然,召宰相语其事,且言当今大臣罕有其比。因问:“炤当得何官?”宰相言:“免选以为厚恩。”帝曰:“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擢炤太子右赞善大夫。温叟子炳、烨并进士及第。
(选自《宋史•刘温叟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B.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C.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D.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同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都需要回家居丧。
D.进士及第,科举殿试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探花,第三名叫榜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温叟为人厚重方正,遵循礼法。他在任御史中丞时,因为母亲去世,退居西洛,守丧完毕后恢复本官。他先后担任过左拾遗、刑部郎中、御史中丞等官职。
B.刘温叟正直无私,唯才是举。他负责科举时,被人诬陷,皇帝怒将其录取进士中的十二人废黜,他也因此被贬为太子詹事,从此以后被罢黜的人再不得录用。
C.刘温叟清正廉洁,抵制腐败。御史府的规矩,每月赏给公用茶,御史中丞得钱一万,公用不足可以用追赃处罚的财物补充,刘温叟厌恶脏罚之名,因而不取用。
D.刘温叟清廉传家,受到嘉奖。他的儿子被罢官待选,因家贫到朝廷请求审查劳绩,皇帝因其父亲的名誉而重新任用他。最终,其子炤被提拔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
②其父有清操,录其子登朝,庶足示劝。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们之所以经常被人、事、物、景感动,是因为这些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共同追求,能发现人世间的美好,人生都会变得有意义。
②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③生活中有很多美妙的事物,它(他、她)们有各自不同的声音——可能是源于大自然的呼唤,可能是来自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可能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假如你细细聆听,你会发觉这些声音有多美!
结合自己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思,以材料③为内容,以材料①材料②为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