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巴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等。

    B.慢词是篇幅较长、配乐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申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扬州慢》都属于慢词。

    C.子规,杜鹃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诗人多借之抒思国怀乡之情。

    D.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慢词。他善于铺叙,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其词大多反映都市的繁华风光,抒发离愁别恨。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善遇之                 击沛公于坐

    B.具告                       待大王来

    C.臣死不避                    为之奈何

    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今者有小人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昨天接到您的宴会请柬,我和内人都感到分外荣幸。感谢您的盛情邀请,我们一定会拨冗莅临!

    B. 在好朋友家聚会,叨扰了他父母很长时间,我们感觉很不好意思。

    C. 刚刚忝任副市长的他召开紧急会议,要全市做好安全工作。

    D. 今天是刘大爷98岁生日,孙子刘伟为他精心准备了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爷爷身体健康,能活到一百岁!”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美妙的歌声深深地打动听众,真是________,三日不绝。

    ②他的表情很为细腻,可说一丝不苟;嗓子也很响亮,唱几句真的是________。

    ③音乐家美妙的歌声,真可谓是________,余音不绝。

    A. 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B. 绕梁三日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C. 余音绕梁 响遏行云 绕梁三日

    D. 绕梁三日 响遏行云 余音绕梁

  • 5、下列各项加点的词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申之以孝之义 (敬爱兄长)

    B. 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察)蒙故业遗策(凭借)

    C. 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匹敌,相当)师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D. 伏尸百万,流血漂(船桨)是故贵无贱(没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

    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讷讷地对儿子说。

    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咂巴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

    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

    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

    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

    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

    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

    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作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

    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

    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

    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

    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

    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就算敲定了。

    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

    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 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

    【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

    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

    B.孙玉厚希望少安多捐点钱重建庙宇,想不到被一口回绝了。随后少安提出准备拿出一大笔钱重建小学,玉厚老汉虽然感到吃惊,但并没有表示反对。

    C.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

    D.在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着力塑造了孙少安这位明辨是非、依恋故土、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儒商形象。

    E.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描述了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

    (2)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孙玉厚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双水村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有哪几种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在雨的哀曲里, 散了她的芬芳。(戴望舒《雨巷》)

    (4)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戴望舒《雨巷》)

    (5)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6)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7)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再别康桥》中有这样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纪念刘和珍君》“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 9、默写。

    (1)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摘,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3)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若定、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师者,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3) 《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和李白都在诗词中表达过对居高位之人的蔑视之情,它们分别是《沁园春·长沙》里的“____________”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里的“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借听众反应和景物描写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认为表达的是消极情感,有人认为是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完成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是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了人类的一个思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D.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

    2《金黄的稻束》写的是一片秋天的静穆,一幅米勒式式的画面。诗人不单是借景抒情, 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金黄的稻束”象征什么?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甫,字子美,京兆人。李邕奇其材,甫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廊州贏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B.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C.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D.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B.庙号,起源于商朝,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肃宗是庙号。

    C.布衣是麻布衣服,专指科举考试中没有考中的读书人。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人。

    D.关辅指关中及三辅地区,关中指长安一带的渭河平原,三辅泛称京城附近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富有才华,却自夸于己。李邕和唐玄宗都曾非常看中他,玄宗命宰相考他的文章。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可以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

    B.杜甫敢于直言,却触怒皇帝。他同房琯有深交,在房琯兵败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被撤了宰相之职时,极力上疏救助,触怒了皇帝。

    C.杜甫出身名门,却一生凄苦。他的先人奉儒守官十一代;他的家人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困;在京师时,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一生潦倒,却忠于君主。他没有考中进士,当过几任小官;唐肃宗即位后,他想要从鄜州去投奔肃宗;他的诗歌情系皇帝。

    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请以有种幸福在心间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抒情的记叙文。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人要有细节描写,记事要有情节波澜;

    书写要规范工整,不得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