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银川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选出用典分析不合理的一项( )

    A.《诗经·小雅·鹿鸣》是宴客的诗,《短歌行》引用“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乐府诗《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化用到《归园田居(其一)》中,二者意境相似。

    C.《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青云梯”语出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

    D.《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句的出处,作者以廉颇自比。

  •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这批手稿倾注了他大半生的心血,想不到竟在这次火灾中 ,让他痛不欲生。

    (2)我队就因终场前的一次失误, ,失掉了冠军。

    (3)这90户业主不肯退铺,让大华公司以回购商铺的方式解决大润发购物中心困境的努力

    A. 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

    B. 毁于一旦  前功尽弃  功亏一篑

    C. 功亏一篑  毁于一旦  前功尽弃

    D. 毁于一旦  功亏一篑  前功尽弃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余既此志故遂忍悲汝言之

    B.有鸟,其名为鹏盘盘,囷囷焉

    C.穷发之北有冥海,天池也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D.不知东方既白汤问棘也是已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中的“说”和《琵琶行》中的“行”都代表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偏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B.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一般自称用名,称人以字。称字时一般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称周瑜为“公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称孙权为“孙仲谋”。

    C.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都是我国古代的纪年法,《琵琶行》小序中的“元和十年”属于干支纪年。

    D.词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词的别称有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是婉约派代表词人。

  • 5、下列选项中句子的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A. 夫晋,何厌之有?

    B.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 欲与俱

    D.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昔人论唐宋诗区别者,夥矣。自《沧浪诗话》提出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诗分唐宋,唐又分初盛中晚以来,赞成者反对者争辩不休。今人钱锺书教授《谈艺录》曾概述各种论断,而认为,诗分唐宋乃风格、性分之殊,非朝代之别,指出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夫人禀性,各有偏至,发为声诗,高明者近唐,沉潜者近宋。其说法是有道理的,唐宋诗确乎是两种风貌与不同性格,包括唐宋在内的历代诗人都可以各有所偏各有所好,不仅唐人可以有宋调,宋人可以发唐音,而且有时也很难严格区划。但是,这两种风格、性貌所以分称唐宋两体,不又正由于它们各是自己时代的产儿吗?风格、性分之殊,其基础仍在于社会、时代之别。少喜唐音,老趋宋调,这种个人心绪爱好随时间迁移的变异,倒恰好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和它的主角世俗地主知识分子由少壮而衰老,由朝气蓬勃、纵情生活到满足颓唐、退避现实的历史行程。唐诗之初盛中晚,又恰好展现了这一行程中的若干重要环节和情景。

    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做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更深刻地反映着前述那整个一代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他们要求突破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富贵,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做岸不驯,恣意反抗。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束缚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思议。这是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最录李白集》)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思辨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已合而为一,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音诗的极峰。

    然而,这个极峰,与文学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那就是以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唐,其实那已不是盛唐之音。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注】①夥(huǒ);多。②《沧浪诗话》:南宋诗论家严羽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③殊:不同,差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音、宋调这两种风格、性貌上所呈现的差异被分称为唐宋两体,其根源在于社会、时代的不同。

    B.古代的人在讨论唐宋诗的区别时,对其风格差异和创作风格的时代划分,就一直争论不休,今人也是如此。

    C.对诗歌风格的喜好变化,象征式地复现着中国后期封建社会以及世俗地主知识分子起伏变迁的历史行程。

    D.李白的诗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深刻地反映着盛唐时期初露头角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少喜唐音,老趋宋调”是说青年人喜欢创作意兴飞扬的唐诗,老年人追崇创作具有义理的宋诗。

    B.从文中关于李白的例子反推之,即知识分子阶级在走下坡路时,就不再渴望建功立业与进入社会上层了。

    C.选文对李白诗歌艺术特色作了客观评价:兼具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而非庄的思辨力量和屈的深沉感情。

    D.宣扬自我的浪漫主义文学犹如烟花绽放,肤浅华丽而短暂,不如关注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深沉扎实而长久。

    【3】下列论据,放在第一段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

    B.“那一气到底而又缠绵往复的旋律之中,有着欣欣向荣的情绪。”

    C.“自破阵舞以下,皆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

    D.“宫体诗由宫廷走向市井,五律是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

    【4】选文第一段对唐宋诗殊异的原因进行精要阐述,请简述其思路。

    【5】从你积累的李白诗歌中选择一首,结合从选文中获得的李白诗歌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知识,就诗中某个突出的特点进行评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广纳贤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李斯《谏逐客书》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_________”两句,展现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形成了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周邦彦《苏幕遮》“__________” 两句,形象描绘了一幅鸟儿想要将新晴之欢与人分享的生机灵动的画面。

  • 8、在横线上补写相关的句子。

    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______________,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④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___。(苏轼《赤壁怀古》)

    ⑤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__。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⑧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 (韩愈《师说》)

    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苏轼《赤壁赋》)

    ⑶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 (荀子《劝学》)

    ⑷吾师道也,_________。   (韩愈《师说》)

    ⑸故不积跬步,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⑹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⑻彼童子之师,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⑾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论语》中对的关系辩证论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   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却仍然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对《望海潮》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海潮》是一首投赠之作,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B.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接着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对比。

    C. 词的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一派祥和欢乐。

    D.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太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②,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③,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 ①管:钥匙。②孟明、西乞、白乙:秦国三个将领的名字。③中寿:七十岁。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之子师         与:参加,参与

    B.轻则寡谋,无礼则     脱:轻慢

    C.郑商人弦高将于周    市:做买卖

    D.则束载、兵、秣马矣     厉:鼓励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郑人使我掌北门之管②且行千里,谁不知

    B.①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②郑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

    C.①左右免胄下②勤无所,必有悖心

    D.①劳师袭远,非所闻也②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蹇叔是作者笔下的正面形象。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当时,周大夫王孙满还小,看到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的现象,就向当时的秦军统帅说:轻狂就少谋略,不讲谋略,军队就会招致失败。

    D.郑国商人弦高在滑地与秦师不期而遇。于是,他就以犒师为名,上前致辞,句句是欢迎的话,处处有弦外之音,暗示郑国已做好了战争准备。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年与往年相比是不一样的,你踏入了高中,你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你接触到不同以往的人、事、物。这些都会引发你不同的思考,感悟。

    请以“不一样的为题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观察与思考。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角度,立意自定,800字左右。

    题目:不一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