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2、下列选项中所有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袅娜 宛然 转轴拔弦 梗塞不畅
B.狂妄 倔强 声名狼籍 灰飞烟灭
C.步履 车辙 没精打彩 乍暖还寒
D.斑驳 坍圮 舞榭歌台 历尽沧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主办方表示,本届冬博会将免费开放,观众只要在网上注册就可以免费进入,此举能让更多人感受运动的乐趣,提升冰雪项目的普及,助力北京冬奥会。
B.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众多是一个历史问题,通过各方的努力,到2020年,保证中国农村按现有标准计算的贫困人口不超过1400万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网络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大公司将携手网上购物平台,推出不同的线上线下促销活动,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D.六年来,快报便民网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帮助本市百万家庭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4、下列各组加横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邹忌修八尺有余
D.视为止,行为迟/为之四顾
5、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醉则更相枕以卧 作《师说》以贻之
B.则施施而行 扣舷而歌之
C.悠悠乎与颢气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凌万顷之茫然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滚烫的土地
阎秀丽
秋阳很毒,像针,扎在爹的脊背上。
娘抬头看了看天,说:“歇一会儿吧,这日头忒毒,晒得人脱层皮。”
爹没有言语,只是把镐头抡得更高了些,然后再使劲儿地落下。坚硬的山土在他的镐头下只是蹦出了一个亮晃晃的镐印,几块细碎的土坷垃蹦在他裸着的胸膛和脸上,和脸上的汗珠混合在一起,变成浑浊的小溪淌下来。娘便生了气,叨咕着说:“非得刨那点儿地,不知道能种几粒粮食!”
爹回了头,擦了把汗,眼睛一横,说:“你懂啥,这片小山包荒着也是荒着,我刨出来就能有用,要不种地,要不栽几棵树,咋了!”
娘说:“咱家的粮食也不是不够吃,你费那大劲儿刨这点儿地有啥用!乐意干你干!”
我在旁边看了看爹,娘能扔镐头耍脾气,我可不敢。爹那火爆脾气,不敢拿我娘撒气,要是有个不小心,那火准定得烧到我身上。
爹头也没抬,只是把手里的镐头更加用力地刨下去。
我心里是极不愿意爹到处“开荒”的行为,但是我不敢反抗。
爹的工作在县上,机关里一个科室的科长,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公家人”。
周六回家,爹换上一身旧衣裳,扛了镐头就往山里走,娘阻拦不住。村里人也说,不值当,吃公家饭的,还差那点儿地?正儿八经的庄稼人都没人弄。
为这,爹和娘吵了一架。
娘没有去地里,爹也没有喊我,一个人扛着镐头下了地。
娘并没有想象的清闲,反而在家里走来走去。把地扫了一遍又一遍,屋里的那几件简陋的家具,也被娘擦得泛了光,映着娘有些魂不守舍的神情。并且时不时地扒着后门,一遍又一遍地望着爹去干活的山沟沟。
我心想,再怎么望,也看不到那个小山包,何况是一个人。
到了中午,爹还是没有回来,娘让我去地里看看,喊爹回来吃饭。我有些不情愿,又不敢违拗娘的意思,只能慢腾腾地向着那山沟走去。
太阳火辣辣地悬在正空,不知名的虫儿有气无力地嘶鸣着,连风都是热的。我心里暗暗气着,这么热的天,不好好在家待着,拐带得我也跟着遭罪,刨了那点山边子,还能富了?气归气,还得去,这么热的天,爹要是中暑了,那可就糟了。
我到了山沟处,远远地就看见爹抡着镐头,高高地举起,重重地落下。镐头落下的时候,
他的身体弯成了一把苍劲的弓,站起身抡镐头的时候,身体微微向后仰着,和手里的镐头成了一个别样的剪影,像一棵山崖上虬枝百结的老松。阳光从他的背上洒下来,在爹重复的动作里,纷纷地跳跃不停。
我心头一热,赶紧走到爹的跟前,喊了一声,把手里的一瓶水递给他。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咕嘟咕嘟”一口气就把一瓶水喝了个干干净净,嘟囔出一句话:“这天,真要命,咦?你咋来了?”
“娘让你回去吃饭。”
“不急,我先把这块儿刨完了再回。”
我靠在一棵树的树荫下,懒洋洋地看着两只蚂蚁爬来爬去。爹抹了一把嘴,又拿起了那把镐头。
“别刨了,就那点儿山边子地,种啥也长不出好庄稼来。”放羊的张老歪抱着一个鞭子,从山的另一边赶着羊群过来,蹲在离我爹不远的一块石头上说。
“你是白当了一辈子的庄稼人。地是通人性的,你懒了,地也懒了;你勤了,地就勤,它不亏待你,你得信得着这儿。”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说,“心里装着啥,地上就长啥。”张老歪点点头又摇摇头说:“话虽在理,不过你看,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那几块地都撂荒了,你还开荒!你信不信,等将来你不在了,刨出来的地还得撂荒,图个啥!”
“人哪,是地养着呢,就是死了,也得埋在地里,还能给你悬到半空去?人不在了,地还在,人活在地里呢。他们还能在外漂一辈子?早晚得回来,这里是根儿!”
张老歪没有说话,看着天空上的几朵白云,嘴里嚼着一根草叶子,半晌说了句:“这人养地不假,还没听说地养人的。”
“话可不能这么说!”爹站直身子,手里拄着镐头说,“一百年这样,一千年也这样,哪块土地上都有人。咱们不在了,埋在这里,有魂在这儿呢,种上一棵树,树吸收着咱们的营养,越长越大,开花结果,谁说咱们就没了?那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这不就是地养人吗?”
“儿子说要接我去城里享福,恐怕我老了那天也回不来喽。”张老歪的神色似乎有些黯然地说,狠狠地甩了一下鞭子,把羊惊得回头冲着他“咩咩”地叫了几声。
“那你就去呗。”
“要不我能去哪儿?”张老歪硬撅撅地撂下这句话,转身就去追跑散的羊去了,“你脚下瓷实,刨吧,我的脚底下可就空喽……”
风里隐隐传来张老歪的话,瞬间就被阳光炙烤得没了踪影。
爹没说话,低下头,看着脚下褐色的土地,又把镐头高高地抡起。
爹和镐头已经浑然一体,山野间回响着镐头撞击大地的闷响。爹的身影紧紧贴服着大地,浑然一体,像大地上移动的图腾。
娘扛着镐头出现在弯弯曲曲的土路上,我久久地站着,看了一眼娘,又看了看爹的背影。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那股热气源源不断地传入我的四肢百骸,让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
我走过去,把镐头从爹的手里拿过来,也像爹一样,将镐头高高地抡起。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爹跟娘吵架后,娘在家看似忙碌的行为.魂不守舍的神情和扒着后门一遍遍张望的动作里,包含着对爹的怨恨,更有担心和牵挂。
B.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喊爹吃饭的情节,写出了我内心的不情愿,为最后写“我的心也变得通透起来”这一发展转变做了铺垫。
C.在爹的心里,“地是通人性的”,“你得信得着这儿”,这既有对土地的信任,又有对土地的依恋,更体现了爹特立独行的性格。
D.文中的“浑然一体”一词将爹.镐头和大地三者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生动贴切地写出爹在山沟劳作的场景,两次使用,意蕴深刻。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多处描写天气的炎热,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烘托了爹的形象,同时还暗示了农耕环境在逐渐恶化。
B.小说语言形象生动又不失质朴,如“叨咕”“拐带”“嘟囔”等口语化词汇,既符合人物的心理特点,又展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C.小说写张老歪与爹的对话,表现了二人对土地都饱含深情,但认识不同,衬托了爹对人与土地关系的认识更加深刻,深化了小说主题。
D.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显得真实亲切,同时便于表现我对爹刨地看法的转变。
【3】小说题目“滚烫的土地”意蕴丰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指脚下的土地被太阳炙烤得滚烫。
B.指爹对老家的土地怀有与众不同的炽热之情。
C.指农业耕种越来越得不到重视时父亲内心的焦灼。
D.指土地对人有养育之恩,也是人的最终归宿,人们对土地饱含着依恋和敬畏之情。
【4】小说多次写到“抡镐头”这一细节,你认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7、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白部分。
(1)古代诗人常常借助“江”和“月”的组合表达某种人生况味和生命情愫。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就有多处这样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梦游天姥吟留别》);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
(3)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李清照用“____________”(《声声慢》)来抵挡“晚来风急”;苏东坡感慨“人生如梦”,于是举起酒杯,“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杜甫潦倒困苦,两鬓斑白,更是“____________”(《登高》),怎能不令人感慨?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下阕,以“遥想公瑾当年”引出对少年得意、英气勃发的周瑜的追怀,以“____________”凸显周瑜的战功赫赫。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人们社日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表现国土沦丧的无限哀痛。
(6)《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黯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从李白在《蜀道难》一诗的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能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5)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填空
(1)《氓》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 “桑之落矣,____________。” 运用比兴手法,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运用赋的手法写女主人公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我往矣,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诗经·采薇》)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关心民生疾苦,“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追求美政,坚定不移,“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学习前贤,坚守正道,“_________,________。”修德明志,情操高尚,“制芰荷以为衣兮,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相似境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 ,________ 。(《孔雀东南飞》)
(6)《涉江采芙蓉》中,抒情主人公由喜转忧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_。”
(7)曹操《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贤才的思慕,把贤才比作光华四射、高悬天宇而难以企及的明月:“_______,_______?”诗歌还用典故,卒章显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评论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既质朴又美丽,既简约又丰厚。《归园田居》中先简笔勾勒出桃李竞艳,素淡与绚丽交映成趣的近景:“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淡淡的色彩晕染出平静安详的远景:“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 。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 。”
(9)_________ ,洞庭波兮木叶下。___________,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10)白居易《长恨歌》运用夸张手法表现杨贵妃艳压六宫、美色无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又以花喻人 ,写临邛道士见到仙山上的杨玉环娇柔凄美的容颜:“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状况。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创设出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表达了悲哀之情。
(4)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5)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和思念之意。《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两句笔墨洗练,高度概括,破题点旨,将离别伤心情怀聚集到劳劳亭。
B.这首诗因地起意,构思新巧,落想奇特,移情于景,风格俊逸,语言明快自然。
C.李白设想春风有情,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
D.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
【2】本诗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已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势盛为咎。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B.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C.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D.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设立的一种科目,以便选拔和任用官员。“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B.“乞骸骨”意思是使骸骨得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自请退职的说法,委婉表达自己请辞的心意。
C.“缞绖”,在古代缞和绖就是丧服和丧带,“缞”“绖”合在一起指整套衣服,后来渐渐引申为服丧。
D.“郎中”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至南北朝,职能有所变化。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喜好经学。他师事博士焦永,到了官府后,又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B.乐恢廉洁正直。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求他,乐恢都一一拒绝,不予应答。
C.乐恢选举公道。尽管杨政多次诋毁乐恢,他也没有怀恨在心,仍然举荐了杨政的儿子。
D.乐恢不计得失。妻子劝他明哲保身,他仍坚持上疏劝谏,后来在窦宪逼迫下饮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2)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后征拜议郎。
【5】面对窦宪兄弟的放纵,乐恢上书皇帝,提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中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
从此,他课余时间走出课堂,亲自下地研究水稻,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躬耕于田间。
即使是盛夏,他也每天带着馒头和水壶,拿着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寻找理想中的苗株。
学校组织“梦想与行动”的主题教育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主题班会演讲稿,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