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斜睇(dì) 窈窕(tiǎo ) 模型(mó) 模样(mú)
B. 惊愕(è) 清癯(qú) 主角(jiǎo ) 叱咤(zhà)
C. 莅临(lì) 迥乎(jiǒnɡ) 弥漫(mí) 屏息(bǐnɡ)
D. 杀戮(lù) 广袤(mào) 校正(jiào) 焦灼(zhuó)
2、下列各项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皆为陛下所成就
A.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乃令张良留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舞阳
C. 秦王惊,自引而起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D. 大礼不辞小让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⑤①②④⑥③
B. ②④⑥⑤①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 ⑤①②③④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愤愤地大谈社会的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有什么两样。
B.有些保护区把老虎放养到大自然中去,这种放虎归山的做法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C.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
D.美方代表在解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吋毫无诚意,每次涉及实质问题,他们总是虚与委蛇,顾左右而言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比尔基纳乌的黑雪
波列伏伊
在科内普家里就着香气扑鼻的马林果酱喝茶时,我们闲谈起来。从谈话中我们获悉,奥斯威辛集中营还不是纳粹兽行之最,地球上还有比它更可怕的地方,那个地方叫做比尔基纳乌,也是一个死亡集中营,营址离奥斯威辛不算太远。
科内普先生所讲的情况,委实令人难以置信。奥斯威辛集中营毕竟属于劳役性质的集中营。囚徒只要还健康,只要还有力气,就被使用来做各种苦役。被烧掉的只是那些衰弱到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也就是,被烧掉的只是些不能生利,榨不出油水的人。当一批人被送入化人炉时,马上就另派一批人来干活,不能干了便被送去烧死,再派一批人来干。死亡的轮子就这样不停地转动着,但相对来说转的是比较慢的。
比尔基纳乌纯粹是个杀人营,一列一列载满囚徒的火车从四面八方开到比尔基纳乌来,有的来自被占领国,有的来自附属国,有的甚至来自德国本土,全部都是直达快车,沿途所有车厢全部加锁,只是到了夜里才打开车门,清除粪便和死尸。倘若有谁未经允许向外探头,当即就会被子弹打死。
列车载着注定死亡的人开进比尔基纳乌车站。与奥斯威辛不同,这个站名很少为人所知。在表面上,这是一个重要的枢纽站。几条双轨铁路线以此为轴通向四面八方。车站大楼上悬挂着开往柏林,德累斯顿,布列斯拉乌,华沙以及维也纳等地的列车时刻表,站台清洁,身穿铁路职工制服的人员在上面来回走动。进站列车停车的位置似乎是一条备用线,车门一打开,饱受几天长途旅行折磨之苦的旅客们便从车上跳下,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那些彬彬有礼的翻译向他们解释,说他们的艰苦生活结束了。可是所有旅客必须在这个车站上清理个人卫生,洗个澡,把携带物品进行消毒,然后再换乘旅客列车离开这里,去工作地点。那些手头有钱的旅客们还可以买到夹肉面包和其他食品。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两座椭圆形的建筑,分别写着:“男浴池”“妇女儿童浴池”。
旅客们兴高采烈地走进这两座建筑物,把随身携带的东西交出来消毒,然后脱光衣服,领到一个小牌和一小块肥皂直接走进一个清洁的大房间,房间的地面铺着锌版,周围有一些冷水和热水的淋浴喷头。然而,当他们开始洗澡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身后的大门已经紧闭。接着,房间的顶上便开始放出毒气,经过十至十五分钟,这些愉快地洗澡的旅客便成了一具具死尸。比尔基纳乌这座“壁炉”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工作着。旅客列车源源不断地开来,死尸源源不断地拖出去,被一辆辆小货车运进焚尸炉。在焚尸炉来不及把这些可怕的原料全部吞吃的情况下,这些尸体就被一堆堆地扔进几个大水泥坑里,浇上汽油露天焚烧,每次可以烧二三百具。
“你们在飞机上是否注意过这里的雪是什么颜色的?这里的雪是黑色的,黑的像无烟煤。”
“这种空气我们已经吸了五年啦。”科内普太太补充说,“我现在虽然看着你们,可我仍然不敢相信,莫非这一切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早晨,彼得罗维奇把我们叫醒了,我们请科内普先生带我们到比尔基纳乌去,他同意了。
约在两周前,党卫军把车站、澡堂和铁路都炸毁了,那里如今只有一堆堆混凝土块和扭曲的铁轨。
当时正是冰雪消融的时节,昨日厚厚的新雪化掉了,我们极目望去,看见直到天边的残雪确实都是黑色的,乌油油的,我伸出手来,摸了一摸这种雪,手上立即染满了污垢,这时我甚至抖了一下。这些灰渣是数十万人骨灰的微粒,这些人是曾经活过,有过感觉,爱过和痛苦过的啊!废墟永远是废墟了,根据废墟很难看出原来建筑的样子,但是在科内普先生的帮助下,我们心中又勾画出了这个附设有各种道具性质的服务系统,并且起着道具性质作用的车站,从一个堆满了大块混凝土的废墟露出一块列车时刻表的残片,我们还看到了道岔和路轨的尽头。最后,我们来到了澡堂的废墟,我们看到爆炸的气浪只掀去了焚尸场的房顶,一座焚尸炉依然故我地立在旷野中,通过敞开的炉门可以看见未烧尽的残骨,从炉里掏出一大堆骨灰,颜色有点发蓝,很干燥,踩下去所发出的并不是窸窣声,倒像个死者在脚下呻吟。
我们带着满脑子可怕的印象在向晚时分回到了方面军司令部,马上听到了一则十分有趣的新闻,白天克拉依兹布尔格已被我们方面军占领,该市是通往奥德河要道上的最后一个城市,居民都是德国人。有两个第七处的军官(一个大尉,一个中尉)刚刚从那里回来,给我们讲了一桩可笑的事情。他们和坦克部队一起进入克拉依兹布尔格。因为急于想得到这里的档案,于是找到了县长办公大楼。
正当他们翻阅一大堆文件的时候,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一个德国人打着官腔满肚子不高兴地说道:“是弗兰茨吗?我从早晨就不断给你打电话,你跑到哪里去了?总该留个人看电话吧。”
“您是谁?”大尉莫名其妙,也用德语反问了一句。
“弗兰茨,您是喝醉了还是怎么的?”对方发火了。“您疯了吧,真是死到临头还不知!俄国佬打来了,据说离你们市已经很近,你们还在喝酒,到处乱逛。”
“我再问一遍,您究竟是哪一位?”大尉问道,此刻他已经猜测出,这次谈话意味着什么。
事情已经明白了,大尉是在和布列斯拉乌市州长谈话,显然,这位州长把我们的大尉当成了自己的下属了。这个德国人竟然不知道自己所管辖的一个城市已经被对方占领(虽然这个城市距他所盘踞的布列斯拉乌并不算远),还在和我军占领的城市进行正常联络,这一点说明在德军后方,在其党政机关里面,已经出现了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的局面……
夜里我和克鲁申斯基把记者团剩下的安眠药片都咽了下去,然而收效甚微,我们一闭上眼,就看见黑色的雪,只要碰一下,就会留下一片油迹。
(选自《世界优秀通讯选》,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黑雪”格外醒目和引人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能起到揭露文章主题的作用。
B.作者写众人到站时的兴高采烈,有力地反衬和揭露了德国纳粹滥杀无率、丧尽天良的罪行。
C.作者写回到司令部听到的有趣的故事,是为了交代德国军队的滥杀无辜将一去不复返了。
D.些通讯的开头轻松愉悦与结尾吃安眠药都难以入睡对比鲜明,突显出作者的震惊与恐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呦呦鹿鸣,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________,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一)》)
(3)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白居易《琵琶行》)
(5)斜阳草树,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6)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7)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8)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________,而皆若偻。(姚鼎《登泰山记》)
(9)彤管有炜,________。(《诗经·静女》)
(10)采之欲遗谁?________。(《涉江采芙蓉》)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万物在秋天中生机盎然、自由生长的句子是“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 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视死如归的感情。
(3)《<论语>十二章》中阐明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9、《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漂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3)《沁园春·长沙》中青年毛泽东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叩问,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巧妙的回答。
(4)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用楚辞的句法,写出天气急剧变化,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
(5)《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12、阅读下而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四
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注释:①丘垄,坟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长时间在山泽间尽情游玩,和“久在樊笼里”的感受不同。
B.次句写作者重回“故渊”、复返“旧林”后,投身自然,得遂本性的喜悦。
C.第六句的“依依”与“依依墟里烟”中的“依依”都是依稀、隐约的意思。
D.“借问”两句是写作者好奇地问采薪人,这里原来住的都是怎样的人。
【2】这首诗的“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杇株”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黠鼠赋
苏轼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拊床而止之 拊:拍
②使童子烛之 烛:火烛
③有橐中空 橐:袋子
④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看见
⑤向为何声 向:刚才
⑥登龟狩麟 登:捉取
⑦乌在其为智也? 乌:何,哪里
⑧余俛而笑 俛:同“俯”,低头
A.①③
B.②④
C.⑤⑦
D.⑥⑧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讲述了狡猾的老鼠利用人的疏忽而乘机脱逃的的故事。
B.本文中“鼠之黠”表现在其用声音引人注意,装死以逃脱。
C.本文说明最有智慧的人类被老鼠欺骗的原因全在心善好奇。
D.本文告诉我们做事应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才能成功的道理。
【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汝为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
【4】本篇是苏轼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咏物赋,洋溢着浓厚的情趣,又渗透着深永的哲理。“趣幽旨深”,蓄理在中,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近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毕业典礼上设置特别的仪式:典礼现场,为选择去西部、军队、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单独辟出一块区域就座,接受来自全体师生的掌声与敬意。
材料二:
据新华网的最新职业意愿调查显示,一大部分00后最向往的职业是主播和网红。他们认为:靠读书来改变命运,需要寒窗苦读二十余载;而当一个网红,似乎只需要你对着屏幕唱唱歌聊聊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切合身份,贴合情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