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湘西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接到家中姐姐打来的电话,知道父亲已经病好出院,小刘非常高兴,几天来的忧虑和烦恼也瞬间   了。

    ② 近期,会成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成员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真抓实干,通过严打严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震慑,最终让本地的犯罪分子

    ③ 20年之后再回首,当年“科学一号”上的奇人们,早已 ,唯有这本“厚重”的海上日记向人们展示着当年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

    A. 销声匿迹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B.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风流云散

    C.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销声匿迹

    D. 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销声匿迹

     

  •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有人一度预言,纸质书已经进入“生命倒计时”。而现在看来,纸质书非但不会退出历史舞台,还大有重整旗鼓之势。

    ②网络是把双刃剑,如果利用得当,就能聚蚊成雷,一呼百应,传播社会正能量;如果不加辨析,随意转发,就可能以讹传讹,危害社会。

    ③为弘扬传统文化,我校语文组和美术组联合举办校园书画展,师生一起舞文弄墨,大展风采。

    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由14颗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其网络实现全球覆盖计日程功

    ⑤老张65岁才从单位退休,不过不断有人上门请他做事,他总是笑着说“老啦,我只有敬谢不敏啦。

    ⑥一些经济学家批评特朗普时经济走向的预测只是他耸人听闻、吸引眼球的一次“出位表演”。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②③⑤

     

  • 3、下列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说理散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同属于先秦历史散文。

    B. 徐志摩,当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他的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C. 司马迁所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词是一种有一定格律的韵文,初时称“曲子”“杂曲子”和“曲子词”,也叫长短句,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 4、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文(xí)       郁(wěng)       (nuó)       窸窸窣(sū)

    B.稻(xiān)       帖(yùn)       持(bǐn)       然而止(jiá)

    C.永(jùn)       (shū)       (dēng)       残羹冷(zhì)

    D.脚(biè)       (pēi)       (zhuó)       幽静(pì)

  • 5、下列各句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团队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了中医药学的精(sui),成功地从青蒿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B.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qián)敬的行动,掩饰一颗魔鬼般的心,这样的例子是太多了。

    C.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jiá)着烟蔼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D.马克思是当代最遭(jì)恨和最受诬蔑的人。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题壁涂鸦有好诗

    从数量上看,题寺壁、驿壁、斋壁,是题壁诗的大项,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南宋偏安后,朝廷避谈恢复,逸乐于歌舞升平,诗人林升讽刺当朝者忘怀国耻只顾享受,曾经写过一首《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郁闷至深,不形于色,淡淡道来却针砭有力,可作史实诵读。另有无名氏的《题壁》,讽刺也很深刻,“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说临安(杭州)远郊官道上的白塔桥边有“卖地经”(卖地图)的,路过的官员只买《朝京里程图》,以便尽快进京朝拜腾达,对沦陷的中原故土却无人问津。宋朝每十里设置一邮亭,每三十里设置一驿站,“地经”上标识邮亭和驿站通常都比较清楚。此诗似不经意的一问,直刺朝廷官员的苟且,针砭有力,此种冷峻非常的平淡奇崛,最不易作。后人谈诗论史,言及南宋淡忘故土恢复事,多举此二诗,足见其影响。

    古代民间有怨苦不敢疾呼时,或选题壁方式,广而周知,企盼公正降临。因为这些题壁文字大都有不便直言的苦衷,故多匿名,并且以隐字暗喻等手法曲婉出之,聊可舒啸不平。明李应升《书驿亭壁方寿州诗后》有“最是临风凄切处,壁间俱是断肠诗”,展示出题壁诗反映民间苦情的一个侧面,实际上,也点出题壁诗作为诗歌文学表达现实的重要性。

    赋诗题壁,或可看作民间发表诗文的一方阵地,所以时有苛政杂税灾患等反映百姓疾苦而不愿具名的讽世诗,题于楼馆粉壁。官府如果察纳民风,通常会及时采集这些无名氏的题壁诗,作为体悯苦情的仁善之道。题壁,岂止是文家墨客遣怀斯文的私事?知道“有录方有史”的地方父母官,向来不会忽略题壁文化。且不说幸逢诗文家题壁留下的历代佳话,可以光炳地方史志,也应该掂量得出诸如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等正气高标的题壁文化的厚重。自包拯题后九百余年,拜谒肇庆和合肥包孝肃祠者已难以计数。古今拜谒者皆诵读包拯题壁诗以寄托现实,也顺便净化一下容易沾染世尘的风气和灵魂。其意义影响何须赘言,奈何今之旅游胜地,宁可斥资万万修筑惊天动地的天桥地道,却不愿砌墙立壁,让当代的李杜苏黄留题挥洒。

    其实,放眼九州,景点因历代名家佳诗佳题而成为中华著名山水胜迹的,大都流传着地方因题壁诗文而受益的种种好故事,所以文化功德的事,不可轻率断定其大其小,即使沧桑变异,兵燹战祸已致某地自然风景荡然无存,如果题壁诗文尚有著录可查的话,好故事则是镌刻在史册的永久不灭的精彩。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林升借《题临安邸》表达内心的郁闷,提醒朝廷不要只顾享受,忘怀国耻

    B. 无名氏的《题壁》因写作技艺高超,最不易作,而成为后人谈诗论史的对象

    C. 明代李应升《书驿亭壁方寿州诗后》因反映了民间苦情而受到后人的肯定

    D. 题壁诗大都有不便直言的苦衷,他们采用这种方式使自己的怨苦得到了公正处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了林升和无名氏的诗来论述题壁诗精彩多多,影响也比较深远的观点

    B. 文章引用了宋明时代的题壁诗,为标题“题壁涂鸦有好诗”提供了有力的例证

    C. 文章从题壁诗内容上反映百姓疾苦的方面,肯定了题壁诗的社会功用与价值

    D. 文章分析了题壁诗的发展历程,得出了其终将随社会的发展而消失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壁诗既有文家墨客的遣怀之作,也有疾呼民间怨苦之作,两者都值得研读

    B. 宋代包拯的《书端州郡斋壁》反映出正气高标的题壁文化的厚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 当今许多旅游胜地不愿砌墙立壁是由于当代再也没有李杜苏黄这样的大诗人

    D. 题壁诗即使因毁坏而荡然无存,如果尚有著录可查的话,也将难以磨灭其文化功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朱自清在《松堂游记》中写道:“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作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用《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有对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的忧虑,更有对人们忘却战败的历史的担心。

    (3)杜甫《登高》中感慨自己暮年坎坷、生活窘迫,却无法借酒消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凄切,作者的心情也由欢乐转入悲凉。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了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4)“____________________”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短歌行》中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对个人志向的提问,子路的理想是治理千乘之国,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作者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当今社会我们更要终身学习,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观点一致。

    (2)《论语》中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两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美丽的女子在城角楼上等我。

    (5)《涉江采芙蓉》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变幻不定。从“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稍作停留,并可想象此时两位友人正在岸上携手笑谈。

    B.诗人善于借景抒情,诗中“春风”“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构成送别友人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其间融入诗人深情厚谊。

    C.尾联中的“青袍” 意同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 “青衫”。“儒生”代表读书人,“已”“误”二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满腹才华,却被官场所误、仕途不畅的愤闷之情。

    D.这首诗运用一连串的“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写景的目的虽不在描画山水,但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2中间两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论上

    苏洵

    史何而作乎?其有忧也。何忧乎?忧小人也。何由知之?其名知之。楚之史曰《梼杌》。梼杌,四凶之一也。君子不待褒而劝,不待贬而惩;然则,史之所惩劝者,独小人耳。仲尼之志大,故其忧愈大;忧愈大,故其作愈大。是以因史修经,之论其效者,必曰“乱臣贼子惧”。由是知史与经皆忧小人而作,其义一也。

    其义一,其体二,故曰史焉,曰经焉。大凡文之用四:事以实之,词以章之,道以通之,法以检之。此经、史所兼而有之者也。虽然,经以道、法胜,史以事、词胜;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经非一代之实录,史非万世之常法;体不相沿,而用实和焉。

    夫《易》《礼》《乐)《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行事。仲尼惧后世以是圣人之私言,故因讣告策书修《春秋),旌善而惩恶,此经之道也;犹惧后世以为己之臆断,故本《周礼》以为,此经之法也。至于事则举其略,词则务于简。吾故曰:经以道、法胜。史则不然,事既曲详,词亦夸耀,所谓褒贬,论赞之外无几。吾故日:史以事、词胜。

    使后人不知史而观经,则所褒莫见其善状,所贬弗闻其恶实。吾故曰:经不得史,无以证其褒贬。使后人不通经而专史,则称谓不知所法,惩劝不知所祖。吾故曰:史不得经,无以酌其轻重。

    经或从伪讣而书,或隐讳而不书,若此者从,皆适于教而已。吾故曰:经非一代之实录。史之一纪、一世家、一传,其间美恶得失固不可以一二数,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安能事为之褒贬,使天下之人动有所法如《春秋》哉?吾故曰:史非万世之常法。

    夫规矩准绳所以制器,器所待而正者也。然而不得器,则规无所效其圆,矩无所用其方,准无所施其平,绳无所措其直。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吾故曰:体不相沿,而用实相资焉。

    噫!一规,一矩,一准,一绳,足以制万器。后人其务希迁、固,实录可也!慎无若王通、陆长源辈,嚣嚣然冗且僭,则善矣。

    (有修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之论其效   卒:最终

    B.而用实相   资:帮助

    C.善而惩恶习   旌:表彰

    D.故本《周礼》以为   凡:平凡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史何而作乎   仲尼惧后世以是圣人之私言

    B.其名知之   故因讣告策书修《春秋》

    C.然弗验行事   人其务希迁、固

    D.其论赞数十百言之中   规无所效其圆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子不待褒而劝

    君子不用获得褒奖来进行劝诫

    B.经或从伪讣而书

    经书有的是依据虚假讣告写的

    C.安能事为之褒贬

    怎能对事事都进行褒贬

    D.嚣嚣然冗且僭

    扬扬自得冗长而且不知高低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孔子志向远大故而忧患深广,忧患深广故而著述伟大。

    B.作者认为经书只是一代历史的实录,史书却是万古不变的常法。

    C.作者认为《春秋》能够让天下人的一举一动有可以遵循的准则。

    D.作者以规矩准绳与器的相互作用类比,表明经与史之间的关系。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史待经而正,不得史则经晦。

    6根据文意,概括“经”与“史”的异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诗人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法国作家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俄国作家果戈里说:“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

    青春的颜色是丰富的,青春的滋味是多样的。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青春的感受或理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②不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③书写整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