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中“之 ”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③/②⑥/④/⑤⑦   B. ①②/③⑥/④⑤/⑦

    C. ①④/②③/⑥/⑤⑦   D. ①③/⑥⑦/④/②⑤

  •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于楚(从属二主)             函陵(驻军)

    B.越国以远(把……当作边邑)        亡郑以邻(增加)

    C.而夕设版焉(渡河)           又欲其西封(扩张)

    D.若不秦(侵损)              以乱整(改变)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登上黄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B.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C.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人体炸弹或许威力不大,但以牺牲肉体为代价的做法却极其残忍,就恐怖手段而言,恐怕无出其右了。

  •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然而,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①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②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③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④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⑤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

    A.③④①⑤② B.②③⑤④① C.③⑤②④① D.④①③⑤②

  •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律)                   暧暧远人村(模糊的样子)

    B.契阔谈(同“宴”,宴席,宴会)     方宅十余亩(方形)

    C.三十年(离开)                   枉用相(问候、探望)

    D.对酒歌(应当)                     何时可(拾取,摘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他们最后的区别是: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讨论的“阅读”是指对提高文化素养与人文修养、涵养情怀等方面书籍的阅读。

    B. 钢琴演员由于缺少丰富的文化知识,虽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但无法表达自己情感。

    C. 有文凭的人并不一定有文化,当今教育培养的硕士博士大多是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

    D. 很多海外华人和富二代、富三代内心空虚,对中华文化茫然无知,没有文化归属感。

    2下列对本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尾照应,开头点明阅读与文化素养的关系,结尾揭示阅读与道德、品格、情怀等人文素养的关系。

    B. 文章用钢琴家和钢琴演员的事例进行对比,揭示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能让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的道理。

    C. 文章层次分明,分别从文化阅读的概念、重要性、 必要性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阅读对于个人及国家的重要价值。

    D. 文章从大学生、海外华人、国内富人存在问题的事实展开论证,得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这个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门心思追逐财富、缺乏文化阅读容易导致对社会文明的无知和社会责任的缺失。

    B. 很多海外华人让孩子补上国学课,了解中华文明,目的是让孩子获得文化归属感。

    C. 倡导心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的阅读,是解决当前文化缺失危机的重要路径。

    D. 中国慈善事业要得到发展,需要提高国人家国情怀,重塑国人的财富观和人生观。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直率表达自己治理千乘之国的志向,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理成效。

    (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江水与山峰分别比喻成白绢与箭头,描绘出晚秋江山如画的景色。

    (3)“轩”有窗子的意思,在古典诗词中是一个特殊的物象。古人常在窗边神思缥缈,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诗人关切国事。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使蛟龙起舞,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反映箫声的魅力。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山顶,见到的积雪美景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场面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这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4)《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杜甫《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落叶和长江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既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又抒发了移步之后再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古仁人”胸襟豁达、处世淡然的特点。

    3)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

    金·元好问

    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羸马月三更。

    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①官有程。

    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②识姓名?

    注:①檄 ,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②“岂不怀归”出自《诗经·小雅·出车》。③春官:指礼部,礼部执掌人才推荐、选拔、考试诸事。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中“鸟羽轻”意义双关: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表示紧急;文书传送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

    B. “敝裘羸马月三更”,紧承首句,“月三更”更是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写出了诗人连夜赶路的情景。

    C. 第二联中“官有程”三字,直接点明官府征召有期限要求,诗人接到文书后,不得不日夜兼程,向邓州进发。

    D. 本诗采用了比兴、虚实相生、用典等表现手法,收到了疏密有致、言简意丰、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十七年,秦大良造白起伐楚,拔郢,烧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徙都于陈。秦以郢置南郡,封白起为式安君。四十年,秦相国穰侯伐魏。韩暴鸢救魏,穰侯大破之,斩首四万。暴鸢走开封,魏纳八城以和。穰侯复伐魏,走芒卯,入北宅,遂围大采,魏人割温以和。四十一年,魏复与齐合从。秦穰侯伐魏,拔四城,斩首四万。

    四十二年,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穰侯曰:事急乎?故使公来。陈筮曰:未急也。穰侯怒曰:何也?陈筮曰:彼韩急则将变而他从,以未急,故复来耳。镶侯曰:请发兵矣。乃与武安君及容卿胡阳救韩,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武安君又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魏段干子请割南阳予秦以和。苏代谓魏王曰: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欲玺者制地,魏地尽矣!夫以地事秦,犹抱薪教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

    韩、魏既服于秦,秦王将使武安君与韩、魏伐楚,未行,而楚使者黄歇至,闻之,畏秦系胜一举而灭楚也,乃上书曰: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王若能保功守成,绌攻取之心,而肥仁义之地,使无后患,三王不足四,五伯不足六也。王若负人徒之众,仗兵革之强,乘毁魏之威,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恐其有后患也!《》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易》曰:‘狐涉水,濡其尾。’此言始之易,终之难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

    B.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

    C.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

    D.赵人/魏人伐韩/华阳韩人告急于秦/秦王弗救韩相国/谓陈筮曰/事急矣/愿公虽病/为一宿之行/陈筮如秦/见穰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指战国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策略,秦在西,六国处南北,故称合从。

    B.玺,始于秦朝,是皇帝专用的印章,称玉玺、传国玺、传国玉玺等,是皇权的象征。

    C.黄歇,即楚春申君,与齐孟尝君、赵平原君、魏信陵君均礼贤下士而并称“四公子”。

    D.《诗》,即“四书”之一的《诗经》,与书、礼、易、乐、春秋合并称为“六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起攻占楚都郢后,楚王被迫迁都,楚都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秦国在此设立机构,由白起管辖。

    B.秦国穰侯前后三次讨伐魏国,魏国虽有韩国暴鸢的相助,但均以失败告终,魏国被迫割地以求和。

    C.苏代认为让想得到秦国相印的段干子与想得到魏国土地的秦国勾结,魏国的土地将会被瓜分殆尽。

    D.黄欧为了楚国免遭战祸而游说秦王,劝秦王立足长远,广施仁义,防患未然,让秦霸业流传久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八日而至,败魏军于华阳之下,走芒卯,虏三将,斩首十三万。

    (2)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

    【5】韩国面临赵魏两国的攻伐,形势危急,可陈筮拜见秦国穰侯时却说“未急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陈筮这么说的用意。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写作。

         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③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