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选项中,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渺渺兮予怀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十三能织素(白绢) 何意致(表达)不厚 可怜(可爱)体无比
B.于今无会因(机遇) 好自相扶将(助词) 逆(预料)以煎我怀
C.便言多令(美好)才 始适(恰巧) 家门 否泰(好运)如天地
D.卿可去成(订立)婚 赍(赠送)钱三百万 莫令事不举(成功)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 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C. 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宣笔、徽墨、宣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D. 写一篇小说并不太难,但要想让自己的作品在擢发难数的小说中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就不那么容易了。
4、下列与《红楼梦》中判词所对应的人物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1)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2)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3)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4)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A.王熙凤 秦可卿 贾探春 李纨
B.贾探春 秦可卿 李纨 王熙凤
C.秦可卿 王熙凤 李纨 贾探春
D.贾探春 王熙凤 秦可卿 李纨
5、下面加点字全是词类活用相同的的一组是
①树之以桑 ②非能水也 ③追亡逐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吾师道也 ⑥是故圣益圣 ⑦却诸侯七百余里 ⑧以弱天下之民
A.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B. ① /③/②④⑤/⑧/⑥⑦
C. ①②⑤ /④/③⑥⑧/⑦
D. ①②③/⑦/④/⑤/⑥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学大师排队一年只为看一匹马
姜常红
饶宗颐,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祖籍广东潮州,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我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北钱南饶”和“北季南饶”。2011年12月13日,国学大师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2013年3月23日,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暨艺术系伟伦荣誉艺术讲座教授、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荣休教授,以及中国文化研究所顾问。
饶宗颐出生于广东潮州的大富之家,父亲饶锷开着发行钱票的钱庄,饶家不仅富甲一方,而且家学渊源深厚。饶锷在家乡建起了潮州最大的藏书楼,起名“天啸楼”,藏书十余万卷。受父亲影响,饶宗颐自幼便浸泡于此,埋首在藏书的世界里。
在父亲的有意栽培下,饶宗颐迷恋读书深入骨髓,坐拥书城的他,从小就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不喜欢玩耍,只喜欢读书。进入学堂后,饶宗颐总感觉先生教授的知识“太肤浅”,于是选择退学回到父亲身边。深受家学的熏陶,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2年,饶锷因编撰《潮州艺文志》心力交瘁,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留下一份硕大的家业和一部未完成的遗作。那一年饶宗颐15岁,他在家业与学业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父亲去世后,饶宗颐用了一年时间将父亲的遗作单独续完,并连载于岭南大学的《岭南学报》,引起了学界的关注。1935年,中山大学校长邹鲁创建了广东通志馆,破格将18岁的饶宗颐聘入馆中,专职艺文纂修。
饶宗颐学富五车,有诸多研究成果,但他并不急于在完成后立即发表,而是将文稿一压再压,一方面为了修正老知识,另一方面也为了吸纳新知识。
饶宗颐有一个著名的“兔论”:“做学问和做人一样,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守株待兔的心态。一般人太急功近利,老是想抓住几只兔子,而机会就像兔子跑得非常快,积极追的人未必能够逮到。我就靠在树底下,有兔子过来的时候,就猛然扑上去。”
当时法国学界的敦煌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留存有不少原始资料。为了研究敦煌学,饶宗颐很长时间都居住在法国。一次,他听说法国南部有个原始山洞,山洞的岩壁上画有两万年前的岩画,而且整个墙壁都是动物,其中有一匹中国的蒙古马。饶宗颐猜想这极可能与远东近东的交流沟通有关。远东近东是当时欧美人使用的一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概念,近东是指距离西欧较近的国家和地区,远东则指的是离西欧最远的亚洲东部地区。中国的蒙古马属于远东,但出现的壁画却在近东。为了证明远东近东的人类在2万年前已有沟通接触,饶宗颐决定亲自去岩洞看个究竟。
这个岩洞是在1940年被4个孩子偶然发现的,因为担心人们的呼吸破坏洞内景观,法国政府于1963年将山洞关闭,公众不得入内参观,只有科学家和获准的少数人才能在洞内逗留,且每个礼拜只开放一次,每次只有一小时,更苛刻的是,每次仅限入5人。被允许进去的中国人并不多,要排队,饶宗颐为了一睹这匹蒙古马,硬是排了一年的队。1976年,饶宗颐亲自观察了洞窟壁画后,得出了欧洲古代或已存在蒙古马借助欧亚大草原东西交流的考察结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饶宗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自幼便浸泡在藏书十余万卷的“天啸楼”,埋首在藏书的世界里。
B. 饶宗颐进入学堂后,因先生教授的知识“太肤浅”而退学,这反而培养了其超强的自学能力。
C. 父亲饶锷因编撰《潮州艺文志》去世后,15岁的饶宗颐在家业与学业中豪不犹豫地选择了学业。
D. 饶宗颐学富五年,多年的学业研究,使得他对做学问有独到的看法,其中著名的“兔论”即为此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去世后,15岁的饶宗颐在岭南大学的帮助下用了一年时间把父亲的遗作续完,并连载在岭南大学的《岭南学报》上。
B. 文章交代,18岁的饶宗颐在广东通志馆专职艺文纂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自己独家的研究理论。
C. 饶宗颐听说法国南部的一个原始山洞的岩壁上画有两万年前的岩画,岩画上有一匹中国的蒙古马,他断定远东与近东自古以来就有交流。
D. 饶宗颐作为国学大师,在国学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尤其是治学严谨值得我们学习:他为了一睹山洞岩画上的蒙古马,硬是排了一年的队。
【3】在实践“兔论”的过程中,饶宗颐有那些具体表现?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没有直接回答孔子的问题,而是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成人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咏而归的和乐画面。
(2)在《念奴娇·过洞庭》中,作者思量自己岭外的官场生活,于是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清高与明洁。
(3)在《阿房宫赋》中,形容宫殿各随地形,并且结构参差错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岀: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美人晨妆过程中使用的香料之多,表现秦宫人生活的奢侈。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擅长从树木、流水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出自己想要表达的“______,_____ ”真实意图。
(3)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前提,作为师者鼻祖的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用“______,______ ”两句营造了轻松亲切的教学氛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指出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即使脚走得不快,也能到达千里之外,不能游水也能渡过江河。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封狼居胥”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___”的结局。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白帝[注]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①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②尽,恸哭③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白帝:即白帝城。①归马:从事耕种的马。②诛求:强制征收、剥夺。③恸哭:失声痛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 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E. 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2】诗歌的第三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取诸: 从……取得
B.趣舍万殊 趣: 趋向,取向
C.感慨系之 系: 附着
D.终期于尽 期: 期限
【2】下面句子中虚词“之”,意义和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不译。
B.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
C.喻之于怀: 代词,它,代文章。
D.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以上两段文字,王羲之着眼于“死生”二字行文,表达了他的生死观。
B.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静”指的是“悟言一室之内”,“躁”指的是“放浪形骸之外”。
C.作者在选文中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地位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有积极的意义。
D.选文结尾一句意在告诫后世读者“死生亦大矣”,要关爱生命,享受生命。
【4】给下列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5】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标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指出,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做饭,种菜、维修小家电……从2022年9月开始这些技能孩子们统统都得学!然而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生活能力差点也没什么,只要学习好,长大有出息就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你以一名中学生的身份给材料中的家长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