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语文读本》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友兰的《儒家哲学之精神》区分了四种自下而上的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他将自己这类人归于道德境界。
B.朱光潜的《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指出,“和”是“乐”的精神,“序”是“礼”的精神。礼乐内外相应,又相反相成。
C.闻一多的《庄子》称赞其兼有思想与文字之美,是思想和文字化合而成的“第三种东西”,给读者愉快与惊异。
D.钱穆的《中国古代散文》认为《论语》多属短品,《孟子》则尽有长篇,洋洋洒洒,在散文史上可以说是跨进了一大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集《红烛》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其诗集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B.地方志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志”的意思是记述、记载,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
C.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文坛巨匠之一,诗歌《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具有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D.赋是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有骚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不同体式,《赤壁赋》属于文赋。
3、下列各句中划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 )
A. 巩固基础知识在高中的学习中至关重要,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粗心大意,不假思索,所以成绩提升很慢。
B. 明星做广告本无可非议,但是面对广告中“真实的谎言”,做广告的明星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每一位注视着你的观众呢?
C. 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喜欢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D. 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时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E. 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将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鲁迅先生的杂文,大部分都短小精悍,似匕首、投枪,针砭时弊,直指黑暗社会的要害,极富战斗力。
②年轻人正处在创业的大好年华,但有的人却不思进取,希望安之若素地生活,坐享前辈辛勤劳动的成果。
③参加国家公祭仪式的孔维俊,看到日本侵略者留下的罪证,义愤填膺,在“勿忘国耻”横幅上郑重签名。
④不要总期待对方能够“读懂”自己的心理,在做某一件事之前,最好开诚布公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⑤在市人民会堂举办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发展成就展吸引了大量市民,每逢周末,来参观的人总是不绝如缕。
⑥提到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这个名字大部分人会感到很陌生,但一提到她的谥号孝庄,想必都会豁然开朗。
A. ①③⑤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引次江北 ②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B. ①而耻学于师 ②则耻师焉
C. ①感吾生之行休 ②行将为人所并
D. ①皆口腹自役 ②既自以心为行役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弹花师傅的兰花指
干亚群
①经常来我们村子弹棉花的是一个中年人,长得有些文弱,背有些弓,右肩膀似乎长了一些肉垫,明显高于左肩膀。他走路的时双脚呈八字形,朝里面,再加上挑着弹棉花的家什,让人觉得他走路特别小心——这个文文弱弱的师傅,不像是弹棉花的,倒像弹琴的。我们老老小小都称他张师傅。
②张师傅人有些腼腆,话说着说着就脸红了,声音也越来越低下去。他弹的棉胎蓬松、匀称,据说睡十年都不会走形。他还会盘花,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镶嵌在雪白柔软的棉胎上面,尽得喜气。村里嫁女要用的棉被都等他来弹。刚开始的时候,张师傅一个人走着到我们村里来。隔了几年他骑自行车来,后面跟着一位同样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年纪十七八岁,非常的青涩。张师傅不说,我们也知道这是他徒弟。张师傅停留我们村子的时间一般至少一星期,有时会长达几个星期。他不吆喝,手中“嘣—嘣—嘣”声像涟漪一样在村里扩散开来,整个村子就像池塘被投了鱼食,顿时活跃起来。
③张师傅弹棉花的时候腰间系一根宽宽的带,弹棉花的弓一头插在背后的腰带上,他左手持弓,右手持槌,弓上的一根弦凑近棉絮时拿槌敲。一床棉絮他得弹好几个小时,弹得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外面寒风呼呼,他却浑身冒热气。
④随着他张力十足地“嘣嘣”弹着,棉花在他的弓上变薄变软,慢慢从一团变成一片一缕。他不停下来,村庄就一直处于这种节奏中,“嘣着嘣”“嘣着嘣”。灶膛里的火头也跳起来了,村子里的树像是被人挠了痒痒,也“咯吱咯吱”左右摇晃,而人似乎坐在弹簧椅子上,听着听着,眼睛慢慢眯缝。只是他徒弟的活儿非常单调,就是蹲在一旁扯棉絮。看得出,徒弟很不情愿,脸上是寡淡的表情,手上也是寡淡的动作,好几次他不是在扯,而是在拿。张师傅看到了,很严厉地指出来,文弱的样子荡然无存。第二年他来村里弹棉花的时候,那个徒弟不见了。我们以为徒弟满师了。他淡淡地说:“那个徒弟被我辞退了。”我们不解。他说:“弹棉花的不能抽烟。绝对禁止吸烟,哪怕不弹棉花时也不能抽。这是我一开始就定下的规矩,那后生也知道的。尽管背着我抽,可怎么能瞒得过我。”
⑤吃午饭的时候,每个东家会给张师傅备下一壶黄酒。他只喝半壶,慢慢啜饮。喝过酒的张师傅有些活络,脸红扑扑的,伸出兰花指,唱一段越剧,比如《十八相送》。自然是他一个人唱,一会儿是憨厚老实的梁山伯,一会儿是含情脉脉的祝英台,那样子要多文艺就有多文艺。唱祝英台时,眼睛斜过去,又正过来,兰花指配合着他的眼睛,移了,翘了,又压了,转了,旦角的神情婉约毕至。
⑥他的兰花指像辣椒指,不够纤细修长,拇指搭在中指的第一关节,觉得不像兰花的花蕊,往下再移一个关节,出来的花舌更不像。于是,他干脆把拇指搭在中指的指腹上,这时出来的是豌豆花。可我们看得津津有味,以为兰花指就是这么个指法。
⑦《十八相送》唱完了,张师傅的酒意也减退了一半。他收起兰花指,背好弓,一把握住槌,又一丝不苟敲起来。张师傅能拿彩色棉线在上面盘花,老人用的盘“寿”字,姑娘家的是“喜”字或牡丹花。这个活计很难做,彩色棉线短了长了,都不妥,主人家会不高兴,但他每次都把握得恰好。“寿”字看上去像一条龙,“喜”字模样像凤凰。主人一旁呵呵地看着,呵呵地笑着。
⑧我母亲请张师傅弹过好几次棉花。其中两次是我考上卫校和哥哥考上大学之后,张师傅在我的新棉胎上盘了三枝竹节,寓意节节高。母亲把张师傅的作品当作预言,似乎看到了我的未来,乐得一整天都喜气洋洋。也是午饭后,张师傅捧着一碗茶,跟着父亲聊着天。因记得他的《十八相送》,我想让他再唱一唱。张师傅连连摆手,说是难听死了,不能唱。兰花指却不经意间翘了起来,这回拇指搭在了中指的第一关节,像一朵兰花了。
⑨张师傅弹的棉胎确实好,几年下来,还不变形,尤其太阳一晒,晚上睡觉时总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再冷,也用不着缩起身子,一点不像张师傅翘起的兰花指。
(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师傅的徒弟因为抽烟而被辞退,张师傅对徒弟的严厉与他文弱的外表形成鲜明的对比。
B. 第⑤段写张师傅唱越剧,作者运用动作、心理、神态和细节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C. 文章多次出现张师傅的兰花指,不仅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而且丰富了人物形象。
D. 文章塑造了张师傅这一手艺人的形象,同时也展现出温润的、质朴的、温馨的乡村生活。
【2】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张师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一诗,用“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洞庭湖恢弘的气象。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舟行江面、水鸟高飞的景致。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皎洁而邀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批评世人违背标准争相苟且取悦他人的诗句是“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茂林修竹,_______,映带左右”。
(3)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古代贤人自比殷勤接纳贤才的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惨象,______;流言,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淇则有岸,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孤独思亲是杜甫诗歌中的常见内容,如《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异乡思亲怀人的情感喷薄而出。
(2)苏轼《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莫存非分之想。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颜色的描述,写出作者站在泰山之巅看到太阳初升的景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圆缺增减的辩证关系为例,形象地揭示了世间万物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听者的反应表现了洞箫演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诗经·氓》中写女子控诉男子行为没有准则,反复无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默写
(1)《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晳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曾晳的理想社会是在“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谐的社会里。
12、苏轼《赤壁》中写到“饮酒乐甚”时即兴而歌,歌词模拟屈原《湘君》《思美人》中诗句的骚体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思。阅读歌词,回答问题。
桂棹兮兰桨,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联系《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具体说说“渺渺兮予怀”中“怀”指什么?歌词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心情?
【2】歌词继承了中国诗歌“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请依据歌词概括地说说你对“香草美人”艺术传统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劝 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对“而”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关系)
B.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关系)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顺承关系)
D.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转折关系)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木与金石相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14、提炼材料的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