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明同学在学校举办的《乡土中国》读书征文评比活动中名落孙山,小鱼同学想要鼓励他积极面对、不要放弃,以下哪句最合适?( )
A.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D.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钱别校书叔云))
2、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种。
B.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开始,到清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
C.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
D.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包括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
B.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非二三子之罪也
D.①秦伯说,与郑人盟②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项是( )
A.太子迟之 B.群臣怪之
C.稍稍宾客其父 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电子工业要迅速进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
B.8月13日16时许,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境内凤凰至大兴机场公路正在兴建的沱江大桥,在拆除施工脚手架时全部垮塌,造成22人遇难。
C.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全国每一所大学周边,至少有20家以上的网吧几乎昼夜开放,尤其在周末,网吧里更是座无虚席。
D.加快西部地区进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努力进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一条能否进展西部经济的重要路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着眼的,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权力,依这种观点说,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冲突的性质并没有消弭,但是武力的阶段过去了,被支配的一方面已认了输,屈服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甘心接受胜利者所规定下的条件,非心服也。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从这种观点看去,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凡是握有这种权力的,都是统治者的工具。跟下去还可以说,政府,甚至国家组织,只存在于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如果有一天“阶级斗争”的问题解决了,社会上不分阶级了,政府,甚至国家组织,都会像秋风里的梧桐叶一般自己凋谢落地。——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的,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因为这是经济的基础,人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劳力是成本,是痛苦的;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享受固然是人所乐从的,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独善其身,不能不管“闲事”。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同样,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这样就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各人都有维持各人的工作、维护各人可以互相监督的责任。没有人可以“任意”依自己高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得遵守着大家同意分配的工作。可是这有什么保障呢?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如果不愿意受这种权力的限制,只有回到“不求人”的境界里去做鲁滨逊,那时才真的顶天立地。不然,也得“小国寡民”以减少权力。再说得清楚些,得抛弃经济利益,不讲享受,像人猿泰山一般回到原始生活水准上去。不然的话,这种权力也总解脱不了。——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这两种看法都是有根据的,并不冲突的,因为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而且在事实层里,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原因是社会分化不容易,至少以已往的历史说,只有合作而没有冲突。这两种过程常是互相交割,错综混合,冲突里有合作,合作里有冲突,不很单纯的。所以上面两种性质的权力是概念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我们如果要明白一个社区的权力结构不能不从这两种权力怎样配合上去分析。有的社区偏重在这方面,有的社区偏重在那方面;而且更可以在一社区中,某些人之间发生那一种权力关系,某些人之间发生另一种权力关系。譬如说美国,表面上是偏重同意权力的,但是种族之间,事实上,却依旧是横暴权力在发生作用。
有人觉得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人有“权力的饥饿”。这种看法忽略了权力的工具性。人也许因为某种心理变态可能发生单纯的支配欲或所谓残酷的嗜好,但这究竟不是正常。人们喜欢的是从权力得到的利益。如果握在手上的权力并不能得到利益,或是利益可以不必握有权力也能得到的话,权力引诱也就不会太强烈。譬如英国有一次民意测验,愿意自己孩子将来做议员或做阁员的人的比例很低。在英国做议员或做阁员的人薪水虽低,还是有着社会荣誉的报酬,大多数的人对此尚且并无急于攀登之意,如果连荣誉都不给的话,使用权力的人真成为公仆时,恐怕世界上许由、务光之类的人物也将不足为奇了。权力之所以引诱人,最主要的应当是经济利益。在同意权力下,握有权力者并不是为了要保障自身特殊的利益,所以社会上必须用荣誉和高薪来延揽。至于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统治者要用暴力来维持他们的地位不能是没有目的的,而所具的目的也很难想象不是经济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为而治》
材料二:
“无为”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无为而治”,“无为”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是要“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妄为。即,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即“道”在其间。离开了这个“道”,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道”,事半功倍。“无为”,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要通过“无为”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无为而治”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摘编自王爱群《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横暴权力是基于统治阶级为贯彻自身意志而强制维系压迫关系的一种权力,只要还存在阶级斗争,横暴权力就不可能消失。
B.人们达成契约,互相产生权利和义务,共同授予人们干涉他人的权力,即“同意权力”,有利于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顺利进行。
C.“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既是概念上的区别,也是事实上的区分,有的社区偏重前者,有的偏重后者,一般不出现在同一社区。
D.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即“休养生息”的惠民政策,这正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的例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力的阶段过去后,为了维持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这时候同样需要使用权力手段。
B.人们得到经济利益,贪图享受,导致每个人不能自足,不能独善其身,也不管“闲事”。
C.人们更希望能够像鲁滨逊那样顶天立地而不受权力的限制,并回到“不求人”的境界。
D.“道”存在于包括人类社会的世间万物间,我们只要不违背“道”,就能“大有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人定胜天。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结合材料二简要解释“无为而治”这一概念的内涵。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的《短歌行》中,引用《诗经》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____”写周瑜的儒将装扮;用“___________”表现出曹军惨败的情景。
(3)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故国建筑和当年宫女,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
(4)荀子的《劝学》中,以雕刻为喻,正面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在少年时代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
(2)《氓》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 ,______。”
(3)《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名句名篇默写
《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从畜牧业方面阐述了“王道之始”的措施。
《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比喻句,生动形象的批判了两个学生辅佐季氏的失职。
我们经常引用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朋友的惺惺相惜之情。
柳永《雨霖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推及到一般人的离别之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之中去深深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10、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不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暗示“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其景色。
11、补写出下列理解性默写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
(2)《饮酒》诗人对永葆清高,正直的情操的原因的解释的句子是: , ?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①
[清]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②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③,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①词人扈从北巡塞上之时,惊讶于塞上的雪不同于中原,便有感而发。②谢娘;是谢道媪,后人多用“谢娘”指才女。(本词中,又一说指词人所思念的女子。)③笳(jiā);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子,是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等,而虞美人和鹊桥仙都是曲牌名。
B.首句倒卷而出。先设想一种责诘,然后对此作出答复:词人所爱的雪花不是爱它的轻盈姿态,而是爱它那种冰雪精神。
C.词中的“富贵花”,指牡丹或者海棠之类的花。词中词人把雪花当作“花儿”来歌咏,表现了词人天马行空的高超才调。
D.这首词写得颖异别致,景象阔大,气韵沉厚,寄托了天涯行役之苦,如雪花之漂泊无依般,体现了词人心中的清高孤傲无人同与的悲凉之感。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词。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操将击乌桓①,诸将皆曰:“深入征之,万一为变,事不可悔。”郭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操从之。行至易,郭嘉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趋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②,又即绶将军印,使安辑所统,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操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门人曰:“昔袁公慕君,礼命五至,君义不屈。今曹公使一来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畴笑曰:“此非君所识也。”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
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畴曰:“此道,秋夏每常有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为难久矣。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③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
八月,操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
公孙康欲取(袁)尚以为功,斩之。操枭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牵招独设祭悲哭,操义之,举为茂才。
时天寒且旱,二百里无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余丈方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
(注)①乌桓:我国古代民族之一,本属东胡,汉初匈奴冒顿灭其国,余众退保乌桓山,因以为号。②无终:地名。③蹋顿:人名,乌桓首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B.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C.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D.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军/不得进/操患之/以问田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辎重,古代军事用语,指行军作战时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后来语义扩大,亦指平民百姓。
C.治严,指整理行装;汉代为避明帝刘庄讳,改“装”为“严”,后来沿用。
D.礼命,国家记载名位尊卑的礼籍和君王封官授爵的策书,也指礼聘与任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长于纳谏,精于谋划。征讨乌桓前,能够聆听部下不同意见,作出自己的判断;行军至无终,又能够采纳田畴的建议,及时调整进军方略。
B.曹操威名远播,招纳贤士。当初袁绍曾多次招纳田畴都遭拒绝,但见到曹操派遣的征召使者之后,田畴非常痛快地随之来到军营并为曹操所用。
C.曹操用兵有法,决断果敢。曹操与胡人相约在白狼山作战,当时士兵们都产生畏战情绪,曹操敏锐察觉到敌军阵营漏洞,果断出兵,一战告捷。
D.曹操通晓人情,处事灵活。曹操赦免了违反军令为袁尚设祭悲哭的牵招,并举荐他为茂才;又在征讨乌桓凯旋后重赏了当初劝阻他出兵的部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可破灭也。
⑵虽得之,天所佐也;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ofo萌起校园,直至2016年10月,已来到全国22座城市、200多所高校,累计提供超过4000万次共享单车出行服务,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校园交通代步解决方案,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便捷经济、绿色低碳、更高效率的校园共享单车服务。
在城市,低效率的出行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半径和不断加速的城市改造,让外来人融不进来,因此,ofo共享单车怀揣“随时随地有车骑”的朴素愿景,试图满足人们短途代步的需求。
在未来,ofo以开放平台和共享精神,以互联网创新模式提高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城市节约更多空间;让人们在每一个角落都可以随时随地有车骑,满足短途代步的需求。
然而,现实中我们却看到了许多与这种美好愿景背道而驰的行径:有人无缘无故把好好的小黄车扔到河里,有人残忍地把小黄车剖腹斩首(扒掉车胎、拆掉车座、拧断车把),至于有人把小黄车随意丢弃或隐藏在本不该存放的地方……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3)可以联想想象;或说明,或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4)写出事理的真是和自己的真情。(5)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