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 夫晋,何厌之有?
2、下列有关《芣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常用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B.这首诗表现了妇女们在田野边采车前草边唱歌的欢快的劳动景象。
C.“薄言袺之”中的“言”是“说”的意思。
D.这首诗在重章叠句中展现出车前草采摘的全过程,诗中的几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不能调换位置。
3、下列各句中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 大王来何操
C. 虽董之以严刑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名树人,作品有《呐喊》《彷徨》,《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呐喊》的第一篇。
B. 魏徵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年间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下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直前诟虏帅失信 道海安,如皋
B. 小则获邑 穷山之高而止
C. 入深林,穷回溪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诡踪迹,草行露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筑除了它的实用性,处处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调,表现在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手法和将诗歌一般写意的建筑景观布局运用到建筑中去。
人类的历史是与自然斗争的历史,但人类也依赖自然而生存,艺术就是在这个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中不断的孕育、生长着。人们很早就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并渴望离开大地,飞翔天宇去探寻甚至拥有驾驭自然的神秘力量,《庄子·逍遥游》中有“御风而行”的自由逍遥,《太平御览》中有“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的夸张想象,也有将一些动物植物幻想成为瑞兽神明在冥冥中驾驭着神秘的自然的寄托。这些浪漫的遐想来源于现实,通过艺术的抽象表现出具体的形式,形成理念,运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古人将各种神明、瑞兽或吉祥纹样以彩绘或雕刻的手法运用在建筑的檐枋、斗拱、柱列中,祈求平安或寓意吉祥。汉代画像砖上的四神纹样,唐、宋时期寺庙中的万字纹、八宝纹,清代福禄寿喜题材的纹样,都是建筑装饰中常用的纹样。
在建筑的布局上,浪漫主义体现在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生命感即象征涵义,如“秦始皇营建咸阳,以阿房宫前殿象征太极,渭水灌都象征天河,以终南山峰象征宫阙大门,筑土为山象征蓬莱仙境,又仿造六国宫殿建在咸阳北山,象征天下统一。”又如:清,圆明园,虽然咸丰十年遭英法联军掠夺焚毁,几乎全部建筑已经被损坏,但所幸它的遗址以及人造山峦及湖水基本上保留下来,利用文献资料以及当时有关园景的具体描述我们仍能想象出那奇伟瑰丽的院子。圆明园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通过河水把这些大大小小的水面变成一个完整水系是人工与自然巧妙的结合,也成了全园的主线。人工制成的假山和水系巧妙结合在一起,把园子变成了山水乐趣的自然空间。每个景致都精心加工,大多模仿制造了江南园林、西湖风光和兰亭等名胜。如园内的“坐石临流”一景,通过三面人工筑山、引水成小溪的布局来浓缩摹写浙江绍兴兰亭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之意。将众美景在一个皇家园林中巧妙的融合为一体。而“乾隆皇帝说的‘水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为高下,故因山构屋者其趣恒佳。’”体现在园林水榭楼台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的构图结构上,就映射着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对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情景交融,是浪漫主义的充分体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摘选自张晏滋《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材料二:
含蓄美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对审美的传统追求,也代表了中华民族古典的审美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方向。所谓有生于无,讲究“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概莫能辨,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对虚实结合有了完美的呈现,化有限为无限,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艺术特色。园林建筑在空间的布局方面很好的展现了虚实结合的构思技巧,利用建筑群体在空间的组合,很好地呈现了传统建筑的内敛美。建筑布局往往借助自然表达一种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思想境界,给人一种曲径幽深、豁然开朗的感觉。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不追求高度,主要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这固然与建筑材料是木材有关,由于木材承重能力比较小的原因,影响了建筑设计中对高度的追求,这也形成了古代建筑的离散型布局,主要借助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来达到延伸空间的效果。传统建筑在布局方面表现的多层次感,主要通过过渡、分割以及假借等形式来完成。建筑物通过虚实的互相掩映,使虚实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展现。建筑以及建筑风格代表了“实”,建筑布局形成的空间以及呈现的意境代表了“虚”,通过走廊、舞榭歌台、亭台楼阁等对空间的分割,呈现了一种灵活多变、若隐若现的内在美。这种通过建筑群表现出来的曲径通幽的内在美,正是中国传统建筑含蓄美的完美呈现。
中国古典文化着重内敛层面的表达,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处事圆融而不张扬,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体现的就是这种思想内涵。这种观念也影响到了人们对建筑的审美追求,传统建筑往往有比较强的封闭性,不刻意直露,有着内在的含蓄美,细细品味方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正所谓“物有尽而情有余”,给你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传统建筑中,在室内往往摆设着屏风、花窗等装饰元素。窗户的样式多种多样,像板棂窗、支摘窗以及遮羞窗,窗框大多为月牙形、圆形和方形等,窗棂上大多都配有花草树木的图文,窗户的开向往往也特别注重室内外景色的布局,增添欣赏的意境,陶冶情怀。
(吴晓楠《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各种神明、瑞兽或吉祥纹样运用在古代建筑中以祈求平安或寓意吉祥,体现了建筑装饰手法的浪漫主义情调。
B.圆明园内的“坐石临流”一景浓缩摹写兰亭的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之意,体现了建筑布局方面的浪漫主义情调。
C.中国文人士大夫追求含蓄美,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使中国传统建筑在设计上实现了虚实结合完美的呈现。
D.中国传统建筑利用屏风、花窗等装饰元素营造若隐若现、虚实相生的氛围,注重室内外景色的布局,体现含蓄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画像砖上的四神纹样,唐、宋时期寺庙中的万字纹、八宝纹,清代福禄寿喜题材的纹样是源于人们渴望拥有自主驾驭自然的力量的浪漫遐想。
B.将园林水榭楼台建成蜿蜒曲折峰回路转的形状,将审美主体的主观情感融入客观环境中,赋予冰冷的建筑以生命感,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C.离散型布局的建筑群通过走廊、舞榭歌台、亭台楼阁等对空间的分割,使建筑主旨灵活多变、若隐若现,从而体现曲径幽深、豁然开朗的含蓄美。
D.中国传统建筑往往不追求高度,不直白显露,有比较强的封闭性,有着内在的含蓄美,究其根源,是受中国古典文化着重内敛层面的表达的影响。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浪漫主义情调的一项是( )
A.和珅的恭王府建筑群绘有9999只蝙蝠。
B.苏州园林青砖灰瓦与水石花木搭配产生水墨画效果。
C.江南园林的假山堆叠出崖壁洞窟,峰峦叠嶂。
D.太和殿中设计了650组上承屋顶下接立柱的斗拱。
【4】请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阅读下面文字,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拙政园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哪些方面的美。
拙政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空间开阔,广植花木,有松岗、山岛、竹坞、曲水之趣。中部是全园的主体,水池居中。池南厅堂亭榭较为集中;池北则以山水树木为主,明净疏朗,形成自然山林境界;池中垒土石成东、西两山,满山遍植林木,岸边藤萝拂水,颇有山野气氛。西部建筑临水傍岸,高低参差,园西设盆景,有桩景七百余盆。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愁意随风起,皆因故乡情,事物的落纷飞更能勾起诗人的漂泊之苦,北宋灭亡,孤身南渡,李清照用零落的菊花以表内心的凄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同样的,秋日落叶飘零,江水东逝,辗转飘零十年的杜甫借“______,______”来传递迟暮的悲凉。
(2)文人的愁情悲意,有不同的表现。李清照直抒胸臆,她愁得深重,“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从时空的角度以自身经历抒发,他悲得繁重,“______,______”,这八层愁苦在读者心里挥之不去。
(3)以古写今,借古抒怀。辛弃疾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与现实相辅相成;苏轼笔下的周瑜,“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一个年轻有为、儒雅从容、指挥若定的形象,与现实中诗人苏轼“______”的形象相反相成。
(4)________,心念旧恩。
(5)月明星稀,________。
(6)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
(7)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
(8)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
(9)携来百侣曾游,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柯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柯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使人思绪万千,不禁问道:“ ,谁主沉浮?”
(2)《雨巷》中,诗人通过写姑娘的消失来写美好毁灭和希望破灭的句子是: ,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再别康桥》中,作者在写康桥的美时,运用了“柳”这个意象,这两句诗是: , 。
(4)《再别康桥》中,作者用沉默代替歌声,写出与康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缱绻难舍: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感慨道,六国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力抗秦,则秦国也会担心地吃饭也难以下咽。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日来临,万物复苏,雨水渐多,“雨”也常作为意象出现在古诗词中,作为文人的情感寄托,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打仗,首先要讲求师出有名。《烛之武退秦师》中交代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却师出有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读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们常常会想起司马迁《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
(4)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晚次陵口
清·厉鹗
绿遍千村叫杜鹃,余寒犹未脱吴绵。
暮云青草夹冈埭,春水小风陵口船。
旧事六朝残梦外,客程十载夜镫前。
白头不奈间愁搅,拟向空门问老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 首联描写了早春陵口清新秀美的景象。早春时节,寒意尚存,千村万户的树木已经葱绿,杜鹃鸟凄凉的叫声不时传来,让人更添凉意。
B. 颔联采用名词意象的组合,构成了远近结合、动静相宜的景象,天上的云笼着山脊和绿油油的小草,春风吹拂水面,小船随之轻轻起伏。
C. 前两联视听结合,写到了错落有致的绿树、暮云、青草、冈埭、春水、小船,画面富有层次感,杜鹃的叫声打破了环境的宁静,生机顿起。
D. “暮云”呼应题目中的“晚”。诗人在傍晚时分来到陵口,面对所见所闻,不禁诗兴大发,描
绘了一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春景晚图。
E. 由暮而夜,随着时间的推移,六朝旧事进入诗人梦境,在梦中诗人还想到自己客居他乡不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是古代纪年的方式,按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称作干支纪年法,“壬”是天干,“戌”是地支。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美人,代指有美貌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文中指所思慕的人。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明月、白露,水波之美。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有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的感情。
C.第②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愉悦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D.第⑤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九大报告写到: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你们是见证中国由大到强的一代人,见证中国富强梦想的一代人。
请以“奋斗的青春”为题目,写一篇在新时代你的理想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抄袭,不要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