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均使用了修辞,选出与例句修辞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
B.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有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
C.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雷达、通讯导航等众多空管中心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D.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3、下列各项均都表明张良善于周旋的一组是( )
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A.
B.
C.
D.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危乎高哉 危:高
B. 开国何茫然 茫然:指时间久远
C.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 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渡过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今天能参加此次培训,有机会向各位就教,我感到非常荣幸。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王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她独特的讲课模式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赏识。
D. 本公司拟招聘行政秘书2名。要求本科毕业、有驾照,不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者免谈。
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我在上一篇里说明了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用另一句话来说,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还在熟悉的地方上长大。熟悉的地方可以包括极长时间的人和土的混合。祖先们在这地方混熟了,他们的经验也必然就是子孙们所会得到的经验……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再论文字下乡》)
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具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的。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家族》)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历世不移,在乡土社会生活的人大多相熟。
B.由于历世不移,每代人的生活环境都大体相似。
C.由于历世不移,祖先的有效经验可以世代重复。
D.由于历世不移,个人要为家族去经营各种事业。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族可以担负的社会功能,不仅限于生育。
B.家族的结构,可以从亲子扩大到邻里乡亲。
C.家族的大小,取决于它担负的事业的大小。
D.家族无论大小,原则上是差序格局的结构。
材料二
“聚落”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书·沟洫志》,最初是“村落”的意思。而现代广义的“聚落”,指人类各种聚居方式,且涵盖生产、生活、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
每个聚落空间一般都有一个中心。以浙江省楠溪江地区的乡村聚落为例,周宅村的中心由土地庙和一个长方形广场组成;塘湾村的中心由郑氏宗祠、五桂祠及松房祠组成,宗祠也兼做戏台;芙蓉村的中心由主街南侧的芙蓉池和芙蓉亭组成,芙蓉池西邻宗族子弟读书的芙蓉书院。这些聚落中心体现了乡土社会农耕文明的特点。
聚落中的家家户户,不仅体现为空间上的紧密相邻,更体现为文化、制度、血缘等因素的共同联结。浙江兰溪的诸葛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人数最多的聚居地。诸葛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村中很多人从事中医药业,如今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地处八座小山合抱中的诸葛村,以“钟池”为聚落中心,从“钟池”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八条主巷。主巷间的住户星罗棋布,并派生出许多连环交错的窄弄堂,外人进村犹如走迷宫。有趣的是,数百年来,诸葛后人浑然不觉身在“八阵图”,直到有人揭出“八卦阵”布局的奥秘。有学者认为,这种聚落空间布局,有利于一呼百应,从四面八方打击来犯之敌,这既是对祖先的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
世界其他地区也曾出现过许多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组成的聚落。比如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聚落佛罗伦萨,曾聚居了四百多个家族派别。这些家族派别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甚至相互敌对,于是,强势家族修筑塔楼,聚族而居,追随者则聚居于塔楼周围,以增强各自家族派别的势力,彼此防御抗衡,因此当时的佛罗伦萨塔楼林立。
工业革命以后,很多乡村聚落发展为城市聚落;城市聚落则从以血缘为基础的身份社会,发展为以法理为基础的契约社会。
(取材于倪震宇等作者的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落不仅表现为空间上的聚居关系,同时也包含了文化、血缘等社会关系。
B.楠溪江地区的乡村聚落中心,体现出农耕文明重视礼制、耕读传家等特点。
C.佛罗伦萨曾塔楼林立,有利于聚居的四百多个家族派别一呼百应共同迎敌。
D.很多现代城市聚落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并形成以法理为基础的契约社会。
【4】兰溪的诸葛村体现出乡土社会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2)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其可怪也欤!。(《师说》)
(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6)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孔子语录》)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____________,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史记·鸿门宴》)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扬文字,_____。(《沁园春·长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男子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表现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
(2)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 “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
(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作者抄书完毕后,“ 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活画出作者还书时的情形和坚守信约、决不耽误的精神。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但是由于出军草率,最终“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苏轼任凭小舟飘荡在浩瀚江面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江河之水与皎洁之月,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诗词中与之有关的语句有“______,______”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作品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平定叛乱。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繁华,前三句从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长期繁盛的历史三方面作总体概括。
B.“市列”三句写出商业的繁荣、市民的殷富,“竞”字凸显了杭州富民的比豪华、斗阔气,词人借此批判穷奢极欲的乱象。
C.下片前三句通过“叠巘”“桂子”“荷花”等意象写出湖山之美,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也为下文写民官之乐作了铺垫。
D.下片写笛声和歌声来表现百姓游湖的悠闲愉快,从宴饮之乐和赏景之乐来称赞官员的与民同乐和执政能力。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武王谓甘茂①曰:“寡人欲车通三川②,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乎?”甘茂对曰:“请之魏,约伐韩。”王令向寿辅行。
甘茂至魏,谓向寿曰:“子归告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攻也。’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
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为县,实为郡。今王倍数险,行千里而攻之,难矣。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南取上庸,天下不多张仪而贤先王。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乐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主君之力也。’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者挟韩而议,王必听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③之怨也。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果攻宜阳,五月而不能拔也。樗里疾、公孙衍二人果争之王,王将听之,召甘茂而告之。甘茂对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悉起兵,复使甘茂攻之。
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樗里疾挫我于内,而公仲侈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改动)
【注】①甘茂,楚国下蔡人,秦惠王时至秦为将,秦武王时任左丞相。②三川,韩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灵宝以东,此处指宜阳。③公仲侈,韩国相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B.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C.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D.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通三川,指秦武王欲开辟一条能够行车通往三川的道路,是攻打三川的委婉说法。
B.“今王倍数险”与《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两句中“倍”字含义不同。
C.再拜,指再次拜谢,古代一种隆重礼节,用于表达敬意,一般向尊贵之人施再拜礼。
D.曾子,即曾参,文中甘茂借“曾子杀人”一事说明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的道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王欲出兵攻打韩国,命甘茂与向寿前往魏国结盟。甘茂至魏后让向寿归告武王:已与魏结盟,但希望不要攻打韩国。
B.张仪帮助秦惠王攻取巴、蜀、河西、上庸等地之后,天下人并没有因此认为是张仪做得更多,反而都称颂是先王贤明。
C.曾参的母亲最初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杀人,但因为不断有人前来报信,才最终相信并惊恐万分地“投杼逾墙”而逃。
D.甘茂久攻宜阳不下,樗里疾和公孙衍对此有异议,武王虽有动摇,最终仍派甘茂继续攻打,也算知人善任,言而有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2)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
【5】甘茂起初为何不想攻打三川?请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当下的需要。近日,鹏城中学开展食堂“光盘行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师生吃完所购食物、不留剩饭剩菜的“光盘”行为。但是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有的同学说:“我自己花钱购买的饭菜,吃不吃完是我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还有的同学说:“食堂饭菜的味道不合我的口味,我吃不下,只能剩下。”……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见解。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少于800字;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