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 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薄酒,敬请各位光临。
C. 情景对话:“令尊贵庚?”“家父今年54岁。”
D. 求教用语:您之大作已拜读,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实在奇绝
②好似一条粉红绒毯
③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④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
⑤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
A.②③①⑤④ B.②③⑤④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④②③①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 年轻的律师与诸多租客共用一个厨房,他发现自己放在冰箱里的食物经常不胫而走。
C. 警方搜集了歹徒所留下的线索,按图索骥,很快抓住犯罪嫌疑人,宣告案件告破。
D. 在今天的表彰大会上,主持人请一位劳动模范介绍自己的事迹,这位劳模却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说了一句话:“其实很多同事干得比我更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低碳”——这个原本有些陌生与拗口的词开始走进公共生活,“我为全球减斤碳”的口号得到大众的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
B. 近日,很多网友吐槽“中国校服丑到爆”。有教育工作者回应指出,统一校服能防止学生不再穿名牌来互相攀比。
C. 这部由新锐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主人公拒绝平庸、追寻梦想的励志故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面对电商领域投诉激增的现状,政府管理部门和电商平台应及时联手,打击侵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下列语句表达得体、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交大的抗疫工作中,不仅有着全校师生沆瀣一气、团结向前,还有无数校友为交大捐赠物资。
B.多谢您惠赠的大作,听闻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我定当细细拜读并望不吝赐教。
C.细心研读该论文后发现其数据不够准确,内容较浅显,恐难刊登,真可谓不刊之论。
D.面对媒体镜头,上海的领导们没有叫苦叫累,而是闪烁其词,朴实的话语让老百姓们不忍卒听。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讽谏,意指古代臣民运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对君主或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就讽谏的一般动机与性质而言,它与犯颜谏诤的直谏相同,都属于出自忠诚,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提出的补阙和匡正意见,也都是君主专制制度下自我调整、自我补救的方式和手段。
以柔顺为特征,讲究进谏策略和语言技巧的讽谏,在补察时政、防范君主决策失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乃至约束君主生活小节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然而,乾纲独断,权力无限且无任何力量制衡的专制制度,从根本上又制约着讽谏功能的有效发挥。讽谏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限制和制约君主专制的政治机构、政治制度,讽谏及其他方式的进谏都只是君主专制制度自我调整、自我修正的补救手段,是君主囿于一人之智慧、精力、经验难以妥善决断天下大事,而不得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以避免丧权亡国的辅政行为。一方面,它是君主授权、恩赐,依附于君权且为维护君权服务的工具;另一方面,带有民主色彩的进谏又与君主个人独裁的专制制度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君主专制的基本特征是君主的尊严、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讽谏则意味着君主不是万能的,不是绝对正确的,并将批评、纠错的矛头指向君主。因此,不论进谏者是怎样的委婉含蓄、小心翼翼,或长袖善舞、巧舌如簧,都可能被敏感的君主看作是对君权的亵渎和挑战。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讽谏等谏议活动,除了言事内容上有禁忌外,进谏能否取得实效,最终还取决于被谏君主的情感、性格、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进谏者必须取得君主的信任,谏言才有可能被采纳。《论语·子张》载子夏言:“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其次,君主的志趣、性格、识见等个性因素导致进谏的效果往往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一般而言,君主创业艰难时易纳谏,得志顺利时易拒谏,励精图治易纳谏,懈怠放纵易拒谏。在人治社会,明君少见,昏君多有;即使是明君亦未必能善始善终地纳谏,未必能事事明理地容谏识谏。汉代“常以谈笑讽谏”取效得志的东方朔就曾深感:“谈何容易!非有明王圣主,孰能听之矣?”韩非更精辟地指出,即使“以至智说至圣,未必至而见受”。至圣之主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昏庸之君,“至智者”的讽谏艺术再高明也无异于对牛弹琴!
此外,就讽谏本身的局限性而言,讽谏如若曲笔太过、迁回太夸张,则不仅“无益劝诚”,相反还会起刺激助长不正之风的消极作用。这种状况以汉代的赋讽最为典型。两汉时期司马相如、扬雄、杜笃、班固、张衡等赋家,承袭先秦诗赋“主文而谲谏”的传统,虽苦心孤诣地创作了大量讽谏帝王游猎、声色、营造、求仙的赋作;但由于专制的帝王在接受和欣赏汉赋作品时丝毫没有纳谏的意识,加之“曲终奏雅”的讽谏曲笔过于委婉含蓄,且极尽推而隆之,铺陈华丽奇特辞藻之能事,“逐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不仅没达到赋谏的目的,反而起着“欲讽反劝”的消极作用。
总之,在君主专制时代,“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讽谏能取效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因此,其劝诫、补救过失的作用是极为有限、不可高估的,更不可盲目地推崇或讴歌。
(摘编自袁礼华、王华兰《论讽谏艺术及其历史局限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讽谏,是古代臣民出于忠诚而对君主或上司的过失提出批评和规劝的一种进谏方式。
B.封建社会君主一人有时难以妥善决断天下大事,就需要通过讽谏等形式来自我修正集思广益。
C.臣民的进谏带有民主色彩,是对君主的尊严与权威的挑战,两者之间带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D.在君主专制时代,谏议活动劝诫、补救过失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不可盲目地推崇或讴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自身和讽谏方式三个不同方面,采用并列的结构论证了讽谏的历史局限性,条理清晰。
B.文章以汉赋为例论,指出汉赋的作者表达过于含蓄,更注重作品的文学价值而忽视了讽谏意义,论证了讽谏方式的局限性。
C.文章通过引用子夏、东方朔、韩非等人的言论,证明了君主层面的因素对讽谏效果的影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由讽谏的内涵入手,然后就讽谏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我们应如何看待讽谏,层层递进,辩证而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讽谏虽然在补察时政、约束君主、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只要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改变,其具体的功能发挥就有局限性。
B.如果讽谏者能够得到君主的信任,并且讽谏的内容与君主的志趣性格等个性因素不违背,那么讽谏的内容就能够被君主接受并予以施行。
C.封建社会的君主在得志顺利时不易虚心地纳谏,这是造成讽谏目的难以达成的因素之一,而在创业阶段大多可以做到积极纳谏。
D.讽谏在表达上讲究进谏策略和语言技巧,表现出柔顺的风格,这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维护君主的尊严和权威,但也产生了“欲讽反劝”的消极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
(2)苏轼的《赤壁怀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问题的视角不同,那么体验也不同。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说,学习持之以恒,再艰深的知识也可获得,就像雕刻,坚持不止,那么“_______________”,但中途放弃的话,“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写出了琵琶女演奏乐曲的节奏变化,又以形写声,摹写出了乐音的清脆。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庄词媚”历来被认为是诗词的分界,宋代婉约词更能见出词的柔婉的风格。“愁”是婉约词中 常见的抒情主题,其中有许多直接点“愁”的名句,请试着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2)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武陵春》
(3)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 《浣溪沙》
(4)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丑奴儿》
(5)____________,几年离索。错错错。 陆游 《钗头凤》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3)韩愈《师说》中提出择师学习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①,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②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注:①魏阙,古代宫门上高出的观楼,后借指朝廷。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D.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2】下列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与"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不同的一项是()
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①代:解释为____________。
②诗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一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猜测
B.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接纳
C. 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D. 沛公起如厕 如:往,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张良出,要项伯
B.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3】下列句中,画线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D. 秦兵旦暮渡易水
【4】下列画线字与其他三项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 拔剑撞而破之 B. 素善留侯张良
C. 项伯杀人,臣活之 D. 烛之武退秦师
【5】下列关于古代文学常识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项羽没做皇帝,但司马迁认为他实际上有着和天子等同的地位和作用,故将其列入本纪。
B. 古代的很多地名和现在是不同的,如关中,它是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C. 古代人乘车,主帅居中,驭手居左,称车左;参乘(陪侍或保卫人员)又称车右,“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即为此义。
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室内最尊的座次是东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体现了项羽、项伯尊贵的地位。
【6】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 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 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 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欧阳修在《准诏言事上书》中说:“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以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大意是说:有才能有大志向的人,不要把他们放在较低下的位置上;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不要用武艺来考核他们;在民间的英豪俊杰,不可因他们贫贱而看轻他们。
近期,笃行中学新入职的教师名单曝光,引发网友热议。该中学本次新入职教师共计56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或博士。有网友质疑:顶尖高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到中学教书,是不是大材小用呢?假如你是笃行中学的学生,你将如何回应网友的质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与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