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张家口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 若入为寿

    B. 头发指,目眦尽裂

    C.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D. 是时以大中丞.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有泉 (《游褒禅山记》)

    B. 项伯杀人,臣 (《鸿门宴》)

    引以为觞曲水(《兰亭集序》)

    C. 樊於期乃曰(《荆轲刺秦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

    D. 问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越国以鄙 (《烛之武退秦师》)

  •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B.“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即季春。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第三个月。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五日。

    D.“华山之阳”指华山的南面,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五四”时期重要作家之一。《匆匆》 《绿》 《背影》 《荷塘月色》等是其散文创作的经典作品。

    B.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其诗气魄宏伟、慷慨悲凉,鲜明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是《诗经》的精华。

    D.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 5、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送一朵荷花

    余显斌

    将军离开家的时候,年龄不大,只有十四岁。

    将军说:娘,我走了。然后,将军就走出去,走向山的拐弯处。两里多的路,将军走时说,一顿饭的时间就回来了。可是,将军这一走啊,就再也没有回来。

    将军因为有点事去舅舅家,从舅舅家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就遇见了一群兵。这是一群国军士兵,拉壮丁的。

    他被一绳子绑了,拉着就走。他急了,挣扎着大喊:让我回去,我要回去。可是,这些兵仿佛没有听见,连拉带扯,将他扯入军营。

    他穿上军装,拿起了枪。

    他哭了,泪水哗哗的,不想打仗。他告诉军官,他娘在等着,他要回去,回到家里照顾老娘。可是,谁敢放他啊?他于是随着部队,一路打一路败一路撤退,最后过了海峡,去了那座孤岛。

    他想娘,想自己的家。

    他想,娘还在家里等着呢,一定以为自己在舅舅家玩忘记了,一定会去舅舅家找的,没有找见,一定会哭天叫地的。他想到这些,心中如刀划过一样,带着一种薄薄凉凉的疼痛。

    时间,在思念中慢慢消失,他也慢慢做到了将军。

    可是,他的心一直牵系着一个地方——金湖。梦里,将军会经常回到金湖,仍是小孩子的时候,拉着娘的手,走在金湖的夕阳下,走在一片荷叶和荷花间,嘎嘎地笑着,醒了,却是一个梦。外面,月亮白亮亮的照着山,照着窗子,他的泪水流了出来。

    有时,他会坐在书房里,悄悄打开保险箱,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仔细地抚摸着,那一刻,他的脸上一派肃静,一派庄重。

    妻子见了,满眼疑惑。

    儿子见了,也满眼疑惑。

    可是,大家都不问是什么。

    慢慢的,将军老了,头发雪白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最终瘫痪了,再也难以独自去书房了。有时,他会让儿子用轮椅将自己推入书房,推到保险箱前。然后,他会慢慢地掏出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一个盒子,抱在怀里,就那么紧紧地抱着,一动不动,一坐就是半天,不言不语。随后,又将盒子慢慢锁进保险箱,小心地收起钥匙。

    很多人猜测,盒子里一定是无价之宝。

    也有的说,可能是祖传的东西。

    一直到有一天,将军不行了,睡在床上,颤巍巍地伸出手指,指着那个保险箱。儿子明白了,点点头,拿了钥匙将保险箱打开,拿出里面的盒子,按将军的示意,慢慢打开,顿时睁大了眼睛。盒子里并没有什么珠宝,也没有什么贵重东西,只有几粒莲子。

    莲子下面,有一张纸条,儿子拿出来,上面记载着几粒莲子的来历。

    将军当年去舅舅家,是去拿一种莲子的。

    舅舅不知从哪儿弄到了九眼莲,那是一种新品种,开出白白红红的花瓣,如女孩的微笑。最为奇怪的是,别的莲藕都是八个眼,这种莲藕竟然九个眼。因此,舅舅称之九眼莲。

    金湖的莲啊,无边无沿,尤其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到处荷叶片片,荷花朵朵,成为一片碧绿的世界,一片香气馥郁的世界。

    这儿,人人都有养荷的习惯,有了好品种,更是视如珍宝。

    这几粒莲子,将军当初没能拿回家,一直带到了孤岛,放在保险箱里。每次,将军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盒子看看摸摸,想到里面的莲子,就如同回了一次金湖,见了一次娘。纸的结尾,将军叮嘱:将莲子带回去,种在金湖里,莲花开了,就等于我回了一次家。儿子读罢,流出了眼泪。

    将军看着儿子,嘴唇轻轻嚅动着,一句话也没留下,停止了呼吸,眼睛却大大地睁着。儿子俯下身子轻声道:爹,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地闭上眼睛吧。说着,他轻轻抹上将军的眼皮。将军眼睛闭上了,两滴泪却缓缓地流出。

    而今,五六月时,金湖一如既往,荷叶田田如云,荷花点点如星,其中有一种荷花,开得格外红,格外润泽。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众人猜测的“无价之宝”,其实只是“几粒莲子”,这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使情节波澜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将军少年离乡,但一生不忘家乡的故事,多处运用伏笔,使文章结构严谨。

    C.小说运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将梦境与现实相结合,表现出将军对故乡深沉的思念。

    D.小说最后用将军留下的纸条补叙将军当年的经历,既凸显了将军的人物形象,又使小说结构完整,主题突出。

    【2】小说是如何塑造“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全文分析。

    【3】小说结尾处描写金湖荷塘的景象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   

    (4)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2)在《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概括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背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5)古诗词中的“猿猴”,意象并非信手而用,实则寄寓了多种情怀。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借猿啼表达凄凉之情;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则描写了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猿啼凄清的环境。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中“谈笑里,定齐鲁”一句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均笔力雄健,大有豪杰之气魄。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6)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 1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师说》中,写士大夫这一类人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是:“____________。”

    (4)世上没有天生的“君子”,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比喻分析,总结出普通人成为君子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注]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的挚友。此诗写于作者因宰相武元衡遇刺事件被贬江州途中,而元,已于5个月前被贬通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句中三用“灯”字,意在强化一种黑夜的环境,同时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

    B.诗歌字面上“读君诗”,主题则是“忆斯人”,同时抒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C.诗歌通过“灯残”“暗坐”等词语所展示的氛围、色彩等把“凄苦”之情渲染得十分浓烈。

    D.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2请简析诗句“逆风吹浪打船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赤壁赋

    (宋)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今安在哉

    2下面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第③段写曹操攻破荆州,又率军队浩浩荡荡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遮天蔽日,目的是赞美曹操乃一世英雄。

    C.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赋作传统的主客问答手法,形式活泼,避免呆板说理,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了一种情、景、理互相融和,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蓄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3根据第③段,“客人”之悲源于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4南宋俞文豹评论说,“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认为《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气象”。请从该角度赏析这两个句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