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师遗留下的巨大精神财富, , , , , 。勇敢地承担起他们未尽的责任,这将是我们对大师最好的缅怀与纪念。
①只闻大师之名,不读大师之书,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②比之大师孤独的“存在”,更有意叉的乃是其智慧成果适时转化为普世价值
③不应该从此成为尘封的历史
④以此推动我们的民族、文明一路前行
⑤而必须经由我们之手推广普及、弘扬传承
A. ③⑤②④①
B. ③①②⑤④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①④②③
2、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民报》,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5月由宪章运动的领袖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厄·琼斯在伦敦创办。
B.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C.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看话剧<丹心谱>》)。《雷雨》在刻画人物时避免了脸谱化和扁平化,用多个细节充分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D.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 夫晋,何厌之有?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四大悲剧为《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倩女离魂》,四大爱情剧为《西厢记》《墙头马上》《汉宫秋》《拜月亭》。
B.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C.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柳永的《雨霖铃》就是一首慢词。
D. 《后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 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沛公安在 D.欲呼张良与俱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跨界,主要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形式或者说手段的跨界,二是观念或者说内容的跨界。
顾名思义,手段的跨界是指艺术手段的多元化。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行为等互相利用、综合,这或许是今天更多的人喜欢自称艺术家而不是画家、雕塑家或者摄影家的原因。观念或内容的跨界则是指当代艺术对哲学、文学、宗教、心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挪用。
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在今天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跨界无疑都是一个时髦的词儿。这么说当然不完全是贬义,文明的互渗化、信息的碎片化,观念的多元化、欲望的同质化等等,都要求我们要正视跨界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不理解跨界的意义,不懂得跨界规则的人,势必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必要的跨界,也是当代艺术关照,思考和表现复杂的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同时,跨界也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现代人的集体症候,这多少有点像崔健所唱《快让我在雪地里撒点野》中的那句“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正像今天的我们,看上去比过去有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可以观看,却越来越失去了感动和深思的能力与冲动,这好比我们现在每天都有无数的美食可供选择,却再也难有以前过年过节时对一盘红烧肉的迫不及待之感。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感动和深思的能力与冲动却在衰减。当代艺术的跨界,正是面对当代人麻痹神经时的无奈选择。这样的跨界将注定是一条看似绚烂的不归路,因为伴随着跨界程度的深入,现代人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将会愈发钝化。
毋庸讳言,有些当代艺术作品的确适合这种方式,也有大量作品不过是故弄玄虚,以掩饰内容和主题的空洞罢了。无论如何,跨界已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李逵和李鬼使用起来都得心应手。跨界所营造的语义的复杂化、多义化和视觉上的精致化、神秘化又容易让作品天然地拥有冥想气质和深邃等色彩,这是大批当代艺术家都十分热衷跨界的原因之一。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跨界成为流行,就需要警惕因为过分迷恋或者投机而造成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艺术杂耍。我们既要正视跨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要充分看清和尊重各种传统艺术门类的独立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摘编自邢千里《谈艺术圈的跨界现象》)
材料二:
近年来,涉足不同艺术领域尝试跨界的艺术家大有人在,而且涉及的领域几乎囊括了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在内的所有艺术门类,如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这些艺术跨界事件皆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当下艺术跨界热潮的兴起。
相对纯粹的艺术跨界不仅包括各艺术门类之间的交叉合作,更体现于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借鉴融合。因仍属同一艺术领域,艺术风格跨界可能不像艺术门类跨界那样涉及不同材质、形式或媒介,而是在共同艺术本体的基础上打破不同风格间的藩篱而尝试进行有效的对话,尽管对内容可能不会带来巨大的变化,却意味着风格的转变以及表达方式的创新,亦会为艺术的发展带来诸多可能性。这种风格跨界广泛存在于音乐,建筑、绘画等艺术领域。
无疑,艺术跨界作为一种混杂文化形态,在当今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图景中正愈演愈烈,甚至被某些前卫艺术家内化为其艺术理想与生活方式。随着其艺术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的日渐凸显,艺术跨界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新型路径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与效仿。
艺术跨界打破了现代主义艺术自说自话、相互分化的狭隘领域性观念,将艺术之外的社会、日常生活等其他价值领域纳入自身领域,改写了“艺术”概念和现代美学原则,从而使得后现代主义艺术更加多元,亦更具包容性。同时,艺术跨界拔除了横亘于各艺术门类间的藩篱,建立了艺术交叉共生的可能性,带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自由与空间,这对整个社会文化艺术生态的调节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跨界便是艺术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更不代表任何跨界皆是成功且完美的艺术创新之举。自艺术跨界诞生之日起它就伴随着坚守艺术纯粹性的艺术家或艺术批评家的质疑与批判,更何况众多的艺术跨界尝试中不乏失败的案例,因此我们需冷静客观地看待艺术跨界现象。
实际上,艺术跨界包含着对传统艺术体制的含蓄的依赖,尽管跨界艺术家一直试图遮蔽这一事实。只有在现存的或者原来占主导地位的边界意识仍然受到尊重,至少是被普遍认可的时候,跨界艺术的乌托邦空间才能存在于各种媒介之间,其革命性也才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所以,跨界并非彻底的无界,而是在谙熟各艺术分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超越性尝试,或者说,艺术跨界需要维持一个“度”,需在“有界”的基础上进行“跨界”,以实现自身身份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摘编自李雷《消费文化时代的艺术跨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跨界可分为手段的跨界和内容的跨界,艺术家们往往钟情于手段的跨界,忽视内容的跨界。
B.跨界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代艺术创作的跨界,是一种表现复杂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C.跨界在某种程度上彰显出现代人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不断钝化,这需引起我们的关注。
D.当代艺术跨界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甚至被某些前卫艺术家内化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代许多艺术家之所以沉迷于跨界,只是因为跨界能够使作品拥有冥想的气质和深邃的色彩,在视觉上更加精致化。
B.与现代主义艺术相比,后现代主义艺术更具魅力,更加多元化,因此艺术跨界是实现艺术创新的必要手段。
C.一些艺术家或艺术批评家坚守艺术的纯粹性,质疑和批判艺术跨界,我们也应对跨界现象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
D.艺术跨界需要以尊重艺术现存的或者原来占主导地位的边界意识为前提,在此前提下跨界的革命性就可以充分体现。
【3】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相对纯粹的艺术跨界体现于不同艺术风格之间的借鉴融合”观点的一项是( )
A.日本知名艺术家村上隆按照樱花的样式设计图案,并用于LV产品,销售额得到提升。
B.英国女高音歌唱家莎拉·布莱曼用古典音乐的演唱技法演绎流行歌曲被广为接受。
C.北宋时期写出《梦溪笔谈》一书的沈括兼有文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等多重身份。
D.伊夫·圣·洛朗将画作《红黄蓝构图》的三色块印在连衣裙上,设计出了蒙德里安裙。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根据材料,简要谈谈青年艺术家如何避免过度追求跨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蝶恋花》中用烘托手法,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同病相怜的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⑵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自述婚后每天从早到晚辛勤劳作的情况。
⑶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意象叠加法,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后人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 中化境”。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3)宋濂少时勤苦好学,他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达了自己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9、根据要求填空: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度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
(3)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向往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5)及尔偕老,老使我怨。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女子对男子到来的期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表达了与《论语·卫灵公》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人生价值取向相同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烘托箫声的哀婉缠绵,凄侧动人。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当年的遗迹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风雨早已不复存在。
(2)《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阐述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思才能智慧明达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5)韩愈《师说》阐述了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都会有疑惑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红楼梦》中的两支曲子,完成后面的题目。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对这两支曲子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金玉良姻”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木石前盟”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B.《终身误》中的“俺”和《枉凝眉》中的他都是指贾宝玉。
C.“阆苑仙葩”指薛宝钗,“美玉无瑕”指林黛玉。
D.“凝眉”意指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2)关于这两支曲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
B.《枉凝眉》是写林黛玉的,最后一句照应小说第一回的“还泪”之说。
C.“都道是金玉良姻”的“都”说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得到贾府封建家长的赞同和支持。
D.这两支曲都运用对比,写出了贾宝玉在宝钗、黛玉两个中间徘徊,难以选择。
(3)请结合《红楼梦》的相关情节赏析《枉凝眉》中最后一句:“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中的“尽”的含义与妙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B.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C.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相传《左传》的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 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不榖等。
D. 古代臣子的自称有:臣、下臣、小臣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 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 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 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这一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