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 潇洒 精悍 箜篌 引亢高歌
B. 繁冗 篇幅 融洽 旁证博引
C. 弥漫 文采 诧异 大汗淋漓
D. 苍茫 戌守 酣畅 神彩奕奕
2、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农历的一些日期是根据月亮的情况来称呼的,比如每月的初一称“朔”,每月的十五称“望”,十六称“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称“晦”。
B.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早年做官,后弃官归隐,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色和农村生活的作品,开创了田园诗一派。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
C.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法名帖,又是一篇“序”的佳作,流传久远。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与“跋”同属一类,列于卷首叫“序”,列于卷末叫“跋”。主要内容是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等。
D. 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苟余情其信芳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多谢后世人
C.靡室劳矣 王事靡盬
D.莫知我哀 岁亦莫止
4、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B. ①③/②⑤/④/⑥⑧/⑦
C.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们认为,贸易保护措施将使金融危机下本已严峻的经济形势更加困难。各国不应以邻为壑,而应加强合作和磋商,这才符合各国的利益。
②九寨沟景观非常独特,是一片如画的天地。这里的瀑布虽没有黄果树大瀑布壮观,却因飞短流长,有一种让人亲近的风韵。
③两年来,叙利亚国内战争持续不断,造成大量的平民百姓毁家纾难,流离所失,这一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④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到见贤思齐,何愁不能事业有成?
⑤在珠宝商城,部分摊主采取鱼龙混杂的手段将染色的石英冒充翡翠出售。
⑥过去五年,西方势力粉墨登场,对中国进行围追堵截,妄图毁灭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
A. ②⑤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小炕笤帚
刘心武
他们是大二男生,一天在宿舍里,引发出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几个舍友里,只有两位备有扫床工具,一位富家公子有个非常漂亮的长柄毛刷,一位来自穷乡的小子有个高粱穗扎的小炕笤帚,其余几位收拾床铺时会跟他们借用,一来二去的,都觉得还是那小炕笤帚好使,最近就连那富家公子,也借那小炕笤帚来用。
那天熄灯后,都睡不着,各有各的失眠缘由,绰号“蜡笔大新”叹口气提议:“夸克,随便讲点你们乡里的事情吧。”其余几位也都附议,绰号“唐家四少”的富家公子更建议:“从你那把小炕笤帚说起,也无妨。”
因为物理考试总得高分,绰号“夸克”就讲了起来:那年我才上小学。村里来了个骑“铁驴”的,“铁驴”就是一种用大钢条焊成的加重自行车,后座两边能放两只大筐,驮个二三百斤不成问题。那骑“铁驴”的吆喝:“绑笤帚啊!”我娘就让我赶紧去请,是个老头,他把“铁驴”放定在我家门外的大榆树下,我娘抱出一大捆高粱来,让他给绑成大扫帚、炕笤帚和炊帚。他就取出自带的马扎,坐在树下,先拿刀把高粱截了,理出穗子,然后就用细铁丝,编扎起来了……“蜡笔大新”叹口气说:“不好听,来个惊人的桥段!”上铺的一位问:“会闹鬼吗?我喜欢《黑衣人》的那份惊悚!”“夸克”继续讲下去:你们得知道,高粱有好多种,其中一种就叫帚高粱,它的穗子基本上不结高粱米,专适合扎笤帚炊帚什么的,我娘每隔几年就要在我家院里种一片帚高粱,为的是把以后几年的扫帚、炕笤帚、炊帚什么的扎出来用,扎多了,可以送亲友,也可以拿到集上去卖。
那是个星期天,午饭后,我在屋里写作业,我娘忽然想起说:你去问问那大爷,他吃晌午饭没有?他大概是转悠了好几个村,给好多家绑了东西,还没来得及吃饭呢。我就出去问,那老头说:“不碍的。我绑完了回家去吃。”我进屋跟我娘一说,我娘就从热锅里盛出一碗二米饭,就是白米跟小米混着蒸出的饭,又舀了一大勺白菜炖豆腐盖在上头,还放了两条泡辣椒,让我端出去……“唐家四少”说:“情节平淡,我得去趟卫生间。”“夸克”就提高声量说:呀!出现情况了!我娘忽然叨唠:“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啊……”就往门外去,我跟着,只见那老头已经从马扎上翻下地,身子倚在榆树上,翻白眼……他是被饭菜给噎着了,喉骨哆嗦着,嘴角溢出饭粒和白沫,但剩的半碗饭并没有打翻,显然是刚发生危险时,他就快速把那碗饭菜放稳在地上了……我娘赶紧把他的手臂往上举,指挥我用手掌给那老头轻轻拍背抚胸,没多会儿,那老头喉咙里的东西顺下去了,松快了,娘让我去取来一碗温水,让那老头小口小口喝,老头没事儿了……讲到这儿“唐家四少”去卫生间了,回来时候只听“蜡笔大新”在感叹:“哇噻,两毛!两毛能算是钱吗?”原来,那老头绑扎东西,大扫帚每个收五毛钱,炕笤帚、炊帚只要两毛钱。绑扎出一堆东西,“夸克”他娘才付他四块钱。那老头说:“你们真仁义,给我饭吃,还救了我。这些剩下的苗苗不成材,可要细心点,多用些铁丝,也能扎成小炕笤帚,今天我没力气了,让我带走吧,过几天扎好了,我给你们送过来,不用再给钱。”“夸克”娘说:“连那些高粱秆,全拿走吧。扎的小炕笤帚,你自用、送人都好,甭再送来了。”
从上铺传来评议:“不是大片儿。小制作。表现些民间微良小善。比《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浅多了。”“夸克”说:没完呢。过了几天,本是个晴天,不曾想过了晌午,也不知道怎么的忽然下了场瓢泼大雨,放学回家路上,听人说下大雨的时候有个骑“铁驴”的老头栽沟里了,路过那沟,“铁驴”挪走了,只留下痕迹,还有一把小炕笤帚,落在沟边,脏了。我心里一动,捡起那小炕笤帚,回家拿给娘看,娘说,一定是那大爷要给咱们家送来的。那年月乡里有绑扎笤帚手艺的人,大都跟我爸一样,进城打工了,剩下的,有的扎出来的东西没用几时就散了,可这老头扎得又结实又好用,除了铁丝,还都要再箍上一圈红绒线。我们听说摔断腿的老头被卫生院收治了,娘儿俩就去看他……“蜡笔大新”评议:“诚信,很健康的主题。”“夸克”继续讲:到了医院,见到他,我们就慰问,道谢,可是,那老头当着医生说,他不认识我们,他那“铁驴”里的小炕笤帚,不是带给我们家的。我跟娘好尴尬。我们只好退出,在门口,恰好跟那老头赶过来的家属擦肩而过……最后,我要说明:这小炕笤帚当时就洗净晒透了,一直搁在躺柜里,没舍得用,来大学报到前,娘才取出来让我裹在铺盖卷里,带到这儿来以前,我进行过消毒,请放心使用。
宿舍里安静下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小炕笤帚的故事,叙事角度很巧妙,时而用第三人称叙述,时而用第一人称叙述,叙述角度的转换十分自然。
B.“夸克”娘儿俩给绑笤帚的老头吃二米饭,当他发生危险时又及时抢救,老头为报答这娘儿俩,绑扎了一堆东西,才收了四块钱。
C.“夸克”娘儿俩及时抢救吃饭被噎的绑笤帚老头,这一情节为下文老头送小炕笤帚遭大雨栽进沟里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D.这篇小说故事简单,情节也不太曲折,没有什么矛盾,但文中人物淳 厚、质朴、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品性让人感动。
E.绑笤帚的老头来给“夸克”家送小炕笤帚,不幸栽进了沟里,“夸克” 通过笤帚上的红绒线判断这个老头就是之前给家里帮笤帚的老头。
【2】小说对舍友们的描写贯穿始终,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骑“铁驴”的老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写“夸克”娘儿俩去医院看望绑笤帚的老头,可老头当着医生说不认识他们。作者的这种处理是否合适?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________,宽则得众,________,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6)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积善成德,___________,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自古以来都有着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表明君子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赤壁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2)《赤壁赋》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饮酒吟诗的情景。
(3)《赤壁赋》中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留、增减的辩证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2)《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风”“雨”意象来抒发情感的名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南宋]蒋捷①
梦冷黄金屋②。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③。空掩袖,倚寒竹。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南宋覆灭,隐居不仕。②黄金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③开元曲:唐开元盛世的歌曲。
【1】按字数划分,这首词属于___________;主要抒发了___________(情感)。
【2】从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请具体说明其婉曲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
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 九年,以病罢 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小康”一词的最早出处。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在西汉初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成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材料二: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时任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在20世纪末我国要进入“小康社会”的构想。
材料三: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这一年,我们每位中国人都会体会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学校举办“我身边的小康故事”征文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感受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