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②库姆塔格沙漠在以每年以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古城敦煌首当其冲,正面临被库姆塔格沙漠吹来的沙尘吞没的危险。
③经挑选,50名正值豆蔻年华的女孩踏进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大门,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8岁。
④早年,吴氏兄弟以敏学多思、博闻强记而闻名京师,被选入宫中任教。
⑤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
⑥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A. ①②⑥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园日涉以成趣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⑦序八州而朝同列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⑨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A. ①⑦/②⑧/③④⑤/⑥/⑨ B. ①③⑤⑨/②④⑥/⑦⑧
C. ①⑤/②⑧/③⑦/④⑥/⑨ D. ①⑤⑦⑨/②⑧/③④⑥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梁观世界》栏目对社会上一些假恶丑的现象进行评论、批判,使广大人民明辨是非,起到激浊扬清的效果。
②独立橘子洲头,眼前是广阔壮丽的沧海桑田,毛泽东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忆起自己在这里战斗的峥嵘岁月。
③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夕阳西下,动听的葫芦箫声又响起来了,不知有多少阿昌青年用这神奇的葫芦箫引来美丽的姑娘,结为秦晋之好。
⑤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现象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⑥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④⑥ D. ①⑤⑥
4、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 )
A. 仰天太息流涕 B.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一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
B.《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C.《登高》中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因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风格豪放,一是表现在所写之景的雄壮,二是表现在直抒自己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的习题
对 手
明人敲门而入。老领导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地注视着明人,眸子里混杂着欣喜、探询、怜爱,或者还有一丝担忧……
老领导这些日子不太好受,仿佛自己又进入了一个人生的十字
路口。说十字路口并不为过,远比当年自己处于职场的抉择时刻更为严峻。当年自己在学院高薪聘请和机关留任两者之间,徘徊过、矛盾过,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做官。在这个国度,做官似乎是最能体现个人价值和被社会认可的职业。他从学院来机关挂职半年,就强烈感受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决定又是迅速和果断的。他一干就是二十年,最终成为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在行将退休之前,他迟疑良久最后向组织推荐了三位他继任的候选人,天天、小涂和明人。这三位都是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组织部门采纳了他的意见,并通知他启动考察工作时,他还为之欣喜若狂,回家和老伴儿说了,还破天荒要老伴儿陪她喝了一瓶一斤半的茅台。
但没过三天,他就开始烦恼了,又过三天,心里已是烦恼不堪。
考察接近尾声时,他简直苦不堪言,痛不欲生了。他强烈自责,自己走了一步臭棋,三选一,这是逼迫他们仨赤膊上阵,也是自找苦吃呀!组织部已向他透了口风:三个人测评不相上下,但天天去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一个挺有威望的老前辈,小涂则无声无息,表现得镇定自若。“那明人呢?”老领导问。组织部告知:“有写他的举报信。从内容看,没什么东西,核查了,也不属实。”
老领导听罢松了一口气,但随之而来的消息,又令他血压骤升了:“据分析,写匿名举报的,多半是小涂。”
老领导脑袋嗡的一声,他真有些懵了,怎么在这当口,相煎何太急呢! “三个人平常关系都不错,难道就为了这个职位,钩心斗角,明枪暗箭,由朋友变成对手?”
是的,对手! 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的推荐,让他们仨由原本热络友好的朋友关系,变成了残酷竞争的对手! 他不无悲伤地叹了一口气。
今天周末,三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来探望老领导了。他们应该都知道,老领导的一票至为重要,此刻是最后的拼搏。
一早,天天就来了,还带来了老领导嗜爱的一套景德镇陶瓷,虽然并不值多少钱,但这是天天的一片心意。天天的细腻、用情,是老领导所赞叹的。不过,在这节骨眼上,天天的作为,令老领导并不畅快,他心里已把天天给否决了。
中午是小涂来了,小涂本来话就不多,问了问老领导的身体情况,向师母(老领导的太太)也问候了几句,喝着师母泡的绿茶,小坐一会儿就告辞了,这与他平素的风格颇吻合,沉稳而又不啰嗦。老领导向来偏爱这一点。倘若举报不是出自他的手,老领导一定会重点举荐他的。但这事情应该是明摆着的,老领导心有疑虑。
一个下午,明人没来。老领导有些疑虑了,论人品与才能,明人都是不可比拟的,但明人有些孤傲,有些不近人情。你想这段时间,他都不找老领导,他难道不知道老领导也力荐了他吗? 他相信明人
一定会找自己的,这个位子有多少人觊觎呀!
老领导焦虑地等待着,他心里嘀咕,如果明人出现在他面前,他就只推荐他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明人敲响了他的门。
老领导站起身来,迎过去,握着他的手,想与他好好聊聊。
明人开口了,说:“老领导,我有一事相求。”
“我知道,我知道,你别担心,你尽管说。”老领导想,你终于表述自己的愿望了。
明人笑着说:“谢谢老领导的抬举。我想说,就别提任我了。我与组织部也说了,我真不是什么谦虚。”
“你,这是真话?”老领导注视着明人,疑惑不已。
“是的,我是真话。”明人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么一个职位,你看不上?”老领导又问。
明人又笑了,说:“不是我看不上,只能说人各有志,老领导,你信任我,就支持我别干,有的人只有不在这样是是非非的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多成绩来,我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明人的口吻是诚挚的。当他转身离开,并消失在老领导的视野里时,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6期)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第一自然段叙述明人拜访老领导的场景,接下来却讲述老领导退休、推荐继任候选人的情况,这是一种补叙的写作手法,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老领导在退休前向组织推荐他一手培养的、也是他最为欣赏的三位候选人时“迟疑良久”,说明他当时也没有想好哪一个更优秀、更适合做自己的继任者。
C. 老领导的心情由“欣喜若狂”到“烦恼不堪”“苦不堪言”再到“悲伤地叹了一口气”,源于三个候选人为了职位变得不择手段,由朋友变成了对手。
D. 天天为了争到职位找了老领导的领导,他最早来拜访老领导,还带了老领导嗜爱的景德镇陶瓷,为了竞选煞费苦心,他是三人中最有头脑的竞争对手。
E. 小说结尾写到“老领导忽然觉得,明人的形象在他的眼里清晰明朗起来,他咧着嘴呵呵地笑了”,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联想空间,又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2】小说以“对手”为题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3】请简要概括小说中的明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小说塑造明人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文本和学过的作品探究这种写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7、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
(1)《登岳阳楼》颔联“______,________”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被世人千古传诵。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说六朝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时只剩凄凉秋色,反映词人吊古伤今的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8、(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曾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的追求十分赞赏。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对自己治国能力的不足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直接说出“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
(2)何以解忧?____________。
(3)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
(4)肴核既尽,____________。
(5)匪女之为美,____________。
(6)采之欲遗谁?____________。
(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
(8)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我爱这土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黎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应考点链接】诗中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诗歌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注]①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②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B.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C.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D.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
【2】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羞耻)
B.是故圣益圣(圣明)
C.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最初)
D.一切委之俗吏(把事情交给别人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节选部分运用对比针砭时弊,批判了当时人们“耻学于师”的风气。
B.韩愈认为当时的士大夫这类人观念陈腐,批判了“士大夫之族”的错误心理。
C.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要培养优秀人才,还应该提供治理天下的手段。
D.黄宗羲认为朝廷上的官员相比民间百姓而言更应经受学校的教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5】黄宗羲为什么认为当时的学校连培养人才的作用也失去了?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由地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从小你们就在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何冰《奔涌吧,后浪》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冯骥才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去想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海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戴望舒
面对徐徐展开在你面前的人生画卷,迈入青春门槛的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如何让青春更有价值”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上述文字,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