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兰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夸耀)   身(践踏)   江碧透(满)   不出户(满足)

    B.闻(琐事)   忌(触犯)   户晓(比喻)   惊人(鸟叫)

    C.文(写作)   约(到某处去)   高气扬(脚)   费苦心(极,很)

    D.高(拿)   责(过分严厉)   未干(嗅觉)   吹毛求(小毛病)

  • 2、(题文)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B. 高密方面将围绕莫言旧居,打造一个莫言旧居乡村文化体验区,内容包括莫言小说中提到的红高粱酒坊、蛙码头、会唱歌的墙、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酒缸塔等。

    C. 按照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对志愿者精神的理解,志愿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或收入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活动。

    D. 节日临近,商家打折促销,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平日里价格不菲的商品此时显得格外诱人。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A.育(bǔ)    怨(mán)    弥望    没精打彩

    B.贴(yù)    (nà)      风致    秋蝉嘶叫

    C.吸 (yǔn)  落(zhuó) 长春藤  急不暇择

    D.美(pì) 击(jū)    歧韵    蓊蓊郁郁

  • 4、下列诗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写景物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A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B.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C.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词类活用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①问君西游何时还②外连横而诸侯③其圣人也亦远矣  ④填然之⑤天下集响应⑥之以桑⑦五十者帛矣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⑨ 而学于师

    A. ①⑤/②⑨/③④⑥⑦⑧   B. ①③/②⑨/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②/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⑤/②/③④⑥⑦/⑧/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与全国9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节目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明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感知、易于接受、易于亲近。

    (摘编自201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

    材料二

    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离去。他是《国家宝藏》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既爱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看。”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自己不仅爱看《国家宝藏》,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

    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中梁家三代故宫人接力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存下来”。

    (摘编自2018年1月8日《中国教育报》《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

    材料三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济的一次间接激励。

    《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识”,要找到市场的“痛点”。

    (摘编自2017年12月25日《光明日报》《<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肯定了央视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目前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像《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材料一启示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家宝藏》中讲述的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激发了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可以说,《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是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B.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C.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D.《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2)庄子的《逍遥游》中说,到郊野去的人,只带一日之粮当天回来,肚子还饱饱的,到百里之外的人,则需要“______”;而去千里之外的人,就必须“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捞出,所谓“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干冽。

  • 8、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青年志士搏击时代风雨、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人长戚戚。《论语》

    (5)契阔谈䜩,心念旧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又是全诗的主旨。

    (3)《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滚滚长江,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以抒写自己漂泊异乡、晚年潦倒的悲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3)像我一样,像我地   。(戴望舒《雨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治城②潮。

    中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の治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客思”起笔、写“客思”如春日里的杨柳,愁绪万千。首联作为全诗情感的铺整,使全诗笼罩上一层浓重的伤感。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写自己流的泪快要淹没治城,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

    C.颈联中“朱”表示红色,通常在古代豪门、权贵オ会刷成红色的大门。“朱早凋”隐喻了作者官场的失利。

    D.尾联中轩冕”指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渔樵",即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2作者在这首诗中寄托了许多情感,请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句中的“师”字按用法和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惑而不从师 ②吾从而师之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而耻学于师 ⑥则耻师焉

    ⑦或师焉,或不焉 ⑧不耻相师

    A.①⑤/②/③④⑥⑦⑧

    B.①⑤/②/③⑧/④⑥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⑧/⑦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是由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废除六朝以来浮华的骈俪文,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一次文体改革运动。

    B.“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D.《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重要性,阐明了能者为师的道理,抨击了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

    B.韩愈主张以道为择师的唯一标准和能者为师的观点,针砭了当时以门第相尚、不重真才实学的弊病。

    C.作者引用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以弘扬师道为己任,既给人以师道不可违之感,又抨击了耻师之风。

    D.《师说》的语言简练生动,作者仅仅用了六个字——传其道解其惑,就把老师的职能作用准确地概括了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有人说,为人处事要懂得变通,有人则不以为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