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外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刎,自割其颈。即自杀。自刎是中国古代武将绝望时最常使用的自杀报国手段。
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C.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著名的寓言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破釜沉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D. 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廉由心生,心不廉,则无所不为。只有内廉于心,才能外廉于行,才能真正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
②最高人民法院每一次推出的改革方案都要被各方评头品足,这种“司法改革热”折射出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③冬季是中老年人中风病的高发期,如有突然眩晕或头痛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切不可置之度外,错失治疗的黄金时间。
④湖南衡山“局长替考案”尘埃落定。在一场意义重大的执法考试中翻云覆雨,这显然不只是“监考失守”的问题。
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唐代边将郝灵荃评价不高,他认为郝灵荃没有什么战功,只不过因人成事,利用突厥的失误向朝廷邀功。
⑥近年,学者在河北大学图书馆发现《赵城金藏》一书的善本,虽然书页有所缺失,但沧海遗珠能够再现世间,令人不胜唏嘘。
A. ①③④ B. ②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⑤⑥
3、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同学竞选高一(1)班班长,提及班风班纪不如人意,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慨叹。
B.某跨国企业招聘高层领导时,引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达期盼众多优秀人才加盟的意愿。
C.李阿姨经常回想起她童年时代“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乡间生活氛围,既安宁又不失生机。
D.这真是美妙的一天,约一二好友“纵一苇之所如,临万顷之茫然”,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 一去紫台连朔漠(通、到) 当与秦相较(倘若)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佐) 若知我不降明(如果)
B. 弦弦掩抑声声思(思念) 却坐促弦弦转急(更、越)
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木直中绳(符合)
C. 余嘉其能行古道(道理) 虽董之以严刑(监督,管)
思厥先祖父(相当于“其”) 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D.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拨动机件)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光景,状况)
5、下面给打乱次序的张籍《江陵孝女》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孝女独垂发 ②无家空托墓 ③起庐无旧邻 ④相吊有行客
⑤主祭不从人 ⑥江头闻哭处 ⑦寂寂楚花春 ⑧少年唯一身
A. ⑧①②⑤④③⑥⑦ B. 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C. ①⑧④③②⑤⑥⑦ D. 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多事芭蕉
张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
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1】【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A. 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 “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 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 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2】【2】作者在写怀素和尚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6分)
【3】【3】结合全文,请分条叙述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6分)
【4】【4】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8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的典故,表达自己招纳贤才热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描绘想象的世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云中仙人衣冠华丽和纷然驾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强调与其空想不如学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____________”的行为中,可看出子路急于表现自己,而孔子“___________”也含蓄地表达出对子路不甚满意的态度。
(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子路治理的国家饱经“_________,________”的外患内忧。
(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委婉含蓄地肯定公西华能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之情。
(4)《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诗中的这两句是景语也是情语,是实写也是虚写,极力渲染了浓重的悲秋情结。
(7)《诗经·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的细节和劳动的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8)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世人都说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
(2)在《离骚》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荷花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饮酒》(其五)中,陶渊明虽居闹市,却没有感到车马喧的原因是:“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两句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丝般缕缕回旋不止,给人美的享受。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酸菜以其特有的风味吸引了不少人, ① 。从管养学角度,还是吃新鲜的、未加工的蔬菜为宜,因为烹饪会损失很多营养素。酸菜虽然具有别样风味,但在腌制过程中一样会损失营养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丢失。此外,酸菜为了保鲜, ② 。目前已经明确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相关。“特别是我国北方人,盐摄入量每天可达到18到28克,因此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很高。”研究人员表示,对于健康人来说,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高血压、肾病等患者更是需要减量,因此这类人群要少吃酸菜。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也建议少吃酸菜。( ),进入胎儿的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作用, ③ 。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可以直接透过胎盘
B.由于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胎盘可以直接被透过
C.之所以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胎盘可以直接被透过
D.之所以亚硝酸盐的渗透力极强,可以直接透过胎盘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谱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北宋前期,中书省仅存空名,南宋时,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中书门下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2)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5】为解决河东之患,司马光提出了哪些建议?他认为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不是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五十多年来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为人类用科技战胜饥饿带来了希望和收获。除了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之外,他还有各种荣誉加身,但他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他仍有“两个梦”需要奋斗;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九十高龄的袁老还坚持下田,一直坚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60年前搭建第一张手术台开始,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医生。他谨遵师训,坚守医德,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即使手指变形,站立费劲,他也仍坚持一线,不肯休息。他说,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读了以上材料,作为青年学子的你有什么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