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史记》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迁首创的纪传体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二十四史”全都是纪传体史书。
B. 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调。
C.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指帝王死亡,《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不禄,大夫曰薨,士曰卒,庶人曰死。”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 经理表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 近几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D. 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 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B.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全球范围的“汉语热”不断升温。尽管感慨汉字难学、难写,但全球有超过1亿多外国入学习汉语,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C. 从春节到中秋,世界各地的中国味儿越来越浓。中国传统节日“漂洋过海”,与各国友人分享良辰美俗,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D. 本届校园心理节以“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心理压力和和增强学习关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②秦武阳为人既无胆量,又少谋略,干大事而惜身,关键时刻引而不发,终不能成就大业。
③互联网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④《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⑤那时候,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就可把所学的那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
⑥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
B.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C.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D.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在当今时代,文学发展面临诸多不利或有利条件。就不利条件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不管我们在感情上是否愿意接受,文学的日趋边缘化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极为复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密化和资讯的日益发达,原先属于文学的天然权利正在逐步丧失。从文学的教育功能来看,社会教化的责任主要由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来承担。从文学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来看,现代媒体早已取代文学,成为无远弗届、无孔不入的信息终端。而从文学的娱乐功能来看,文学也已经有了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娱乐和文化工业体系。举例来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读小说还是日常生活中首屈一指的文化娱乐和消遣方式,而在今天,我们的业余时间大多为看电视、旅游、玩电子游戏、上互联网等娱乐方式所占据。
虽然文学不像过去那么重要,但我们无需为此感到担忧和悲观。因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从来都是一项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之所以会对文学在往昔的辉煌念念不忘,完全是因为文学黄金时代的出现。这里所说的“黄金时代”,指的是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差不多两百年的文学发展时期。在这个时间段中,由于现代小说的兴起,文学的声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在文学整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只不过是一个特例。也许会有人问,这个黄金时代怎么会突然出现,又很快消失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按照伊格尔顿的说法,文学之所以会忽然变得重要,首先是源于西方宗教的衰落,其次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人的异化和情感分裂。人们把文学视为治愈资本主义精神危机的良药。而在近代的中国,为了启蒙大众、抵御外侮、挽救危亡,文学的作用和功能也被大大强化了。众所周知,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把小说的作用归为“熏、浸、剌、提”四个方面,并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小说不发达。而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亦着眼于对社会的启蒙和疗救。
伴随着文学黄金时代出现的是一系列文学制度、写作机制、文学观念的重新确立。比如说,现代版权法的产生,从根本上规定了作者对作品的所有权,使得文学的商品属性凸显出来,原本无利可图的文学作品可以进入市场流通,文学作者终于可以获得合法和稳定的报酬。这也反过来刺激了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出版。再比如说,由于大学设立了文学专业,也使得原先处于“业余状态”且多少带有点神秘色彩的文学,成为一门科学。20世纪的文学理论空前繁荣,精彩纷呈,而文学的科学化始终是其重要内核。
不管怎么说,到了今天,文学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并未衰落,它实际上不过是重新回到了常态化的状态之中。如今的社会上,斥着“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对于这种看法,我们无需理会。其实,“文学已死”这类声音,早在150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文学在今天依然活得好好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黄金时代”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发展历史中,文学从来都是既非重要亦非不重要的事业,黄金时代的出现是个特例。
B.曹禺的活剧《雷雨》自发表后,一次次被搬上舞台,是文学处于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
C.一系列文学制度、文学观念等的重新确立,促使了文学黄金时代的产生和发展。
D.黄金时代已结束,文学重新回到常态,作者认为不必发出“文学已死”一类的悲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探讨了文学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发展状况。
B.文章在论证文学的重要性已大大降低时,使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C.梁启超把小说的作用归为四个方面,旨在证明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小说不发达。
D.文章引用了伊格尔顿、梁启超等人的观点,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文学为什么会忽然变得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日趋边缘化的原因是文学的教育功能,描述、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和娱乐功能在今天正逐步丧失。
B.孔子曾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表明在其所处时代文学也是既无所重轻又有一定地位的。
C.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文启蒙和疗救社会,说明文学的作用和功能在那个时代被大大强化了。
D.根据文中伊格尔顿的观点,随着未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不排除文学再次出现“黄金时代”的可能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之悲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来。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对子路“率尔而对”的反应是“____________”;而对于曾皙的回答,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
(4) 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从容不迫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2)《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和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的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凋伤
败落的秋景,营造萧森阴沉的意境,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
能够“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3)《定风波》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认为图画也难以完备展现江天“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的走廊和屋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的《六国论》中,指出燕赵的君主刚开始还有长远的谋略,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对这两首诗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都是即兴之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B.项诗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悲歌,刘诗是英雄得志的凯歌。
C.项诗表达了“千载不平之余愤”,刘诗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一种磅礴的激情。
D.两首诗的风格都豪放,只是表达感情时在用词上有很大不同。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
刘元珍,字伯先,无锡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进郎中,亲老归养。起南京职方,厘汰老弱营军,岁省银二万有奇。三十三年京察,吏部侍郎杨时乔、都御史温纯,尽黜政府私人钱梦皋等。大学士沈一贯密为地,诏给事、御史被黜者皆留,且不下察疏。元珍方服阕需次,抗疏言:“一贯自秉政以来,比昵憸人 ,丛集奸慝,假至尊之权以售私 ,窃朝廷之恩以市德,罔上不忠,孰大于是!近见梦皋有疏,每以党加人。从古小人未有不以朋党之说先空善类者。所关治乱安危之机,非细故也。”疏奏,留中。时员外郎贺灿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继论察典。而主事庞时雍则直攻一贯欺罔者十,误国者十。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俄御史周家栋指陈时政,语过激。帝迁怒元珍等皆除其名。然察疏亦下,诸被留者皆自免去。光宗即位 ,起元珍光禄少卿。时辽、沈既没,故赞画主事刘国缙入南四卫,以招抚军民为名,投牒督饷侍郎,令发舟南济。议者欲推为东路巡抚,元珍上疏言:“国缙乃李成梁义儿,成梁弃封疆,国缙为营免,遂基祸本。杨镐、李如柏丧师,国缙甫为赞画,即奏保二人,欲坐杜松以违制。创议用辽人,冒官帑二十万金募士兵三万,曾不得一卒之用。被劾解官,乃忽拥数万众,欲问道登、莱,窜处内地。万一敌中间谍阑入其间,何以各之?”疏下兵部巡抚议,遂寝。未几,元珍卒官。初,元珍罢归,以讲学为事。表节义,恤鳏寡,行义重于时。
(选自《明史 ·刘元珍传》,有删减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B.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C.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D.帝得疏/怒命并元珍及灿然贬/三秩调极边/顷之/庆远及御史李柟等申救/帝益怒/夺其俸/谪元珍等极边杂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古代常称呼兄弟排行中的老大为伯,兄弟中的排行顺序:伯、仲、叔、季。
B.礼部是我国古代官署名称,六部之一。主要负责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等事。
C.官帑,我国古代常常用来指国库里的钱财,也可以用来指国库。
D.鳏寡指没有劳动力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老而无子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元珍治军有方 ,仕途稍有波折。任南京职方后 ,他淘汰老弱军士,每年节省两万多两银钱;曾经被皇帝削除名籍,到光宗登位后才被起用为光禄少卿。
B.刘元珍正直敢言,不惧得罪权贵。大学士沈一贯秘密地进行活动,让被贬斥的人留任,正辞官守丧的刘元珍上书直言 ,指责他们互相勾结、结党营私。
C.刘元珍关注国事,心系国家安危。他在上书中说,看到钱梦皋呈上奏疏,总是将结党的罪名加在别人身上,以排挤走好人,这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安危。
D.刘元珍表彰节义,颇有操行道义。他在罢职回乡后,以讲学为事业,他表彰具有节操和道义的行为,抚恤鳏寡之人,他的操行和道义在当时被人看重。
14、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每个人都曾许过诺言,但诺言的履行未必都很顺利,有的可能要经历一些波折。
请以“一个终于履行的诺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