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网络之上,不乏飞短流长者,他们热衷传播一些“小道”消息,以博人眼球,冲击法律底线,戏耍社会大众的认知,我们应坚决抵制。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中国彩电产业的发展,基本上己经形成了显示技术派、低价格派、用户派三大阵营分庭抗礼的格局,短期来看,这种竞争格局将会保持相对稳定。
⑤在颁奖会上,捧起奖杯的张玲说:“这次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手,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不虞之誉,我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⑥“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③④⑤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不如因善遇之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竖子不足与谋
C.趋而出 立而饮之
D.将军岂有意乎 公岂敢入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B. 这里的旧城改造,既保留了历史建筑的原有风情,又注入了现代的时尚元素,两者不可理喻地融合在了一起。
C. 阿炳遭受的磨难,以及其作品中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使一些人很容易地 把他和贝多芬同日而语。
D. 前有“南向政策”折戟沉沙,殷鉴不远,今有台商在东南亚四处碰壁,现实堪忧,可是台湾当局对“新南向”政策依然自信满满,不过是自我壮胆罢了。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日前发生的司法所所长打人事件,其情节极其严重、性质极其恶劣,败坏了干部作风,损害了干部形象,令人叹为观止。
B.高考像一座“围城”,考试的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解放,考场外的人们却津津乐道地谈论起作文题目,甚至跃跃欲试。
C.近日,数据显示,川南、川东北部分城市将会出现臭氧连片污染,强力建议居民朋友尽量减少出门,宜居家休养生息。
D.当荷花浮出水面,亭亭玉立于这世间的时候,那曾经生活在淤泥与黑暗中的生活细节就淡远了,化作一缕甜蜜的回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他凭借自己的想象,填写了生动、俏皮的歌词。从此,这歌声像插上了不胫而走。
B.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个黑人不能参加选举,只要纽约有一个黑人认为他投票无济于事,我们就决不会满足。
C. 九华山风景区公安局九华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指令:一名游客在九华山花台景区迷路,已精疲力尽,急待救援。
D. 辛德勒权衡良久,最终做出决定要尽力挽救那些即将遭灭顶之灾的犹太人。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二十多年来,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其主要任务就是在课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补差、培优”,以便他们能在升学考试中获得竞争优势。由于优质高中和大学的资源分布不均,供给也相对有限,而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又是多样化的,一些学生家庭在正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教育难以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时,就借助付费的课外补习教育以求子女能够进入好的中学或大学。在我国,儒家思想中重视教育、积极向学、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为课外补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毋庸讳言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课外补习而在学校课堂上睡觉,还有学生因为提前补习相关课程,导致教师正常教学进度受到影响。由于课外时间大部分用于各种补习,学生的业余时间受到压缩,影响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
基于学校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和教师职业伦理责任的考虑,目前政府层面已明令禁止正规学校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另外,政府可以发挥办学质量较好的课外补习教育机构的作用,通过提供补习券、补习津贴等公共服务方式,帮助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接受质量较高的免费或者低费用的课外辅导。这方面国外有成功案例,如韩国实施的“课外教育计划”以及通过卫星电视和广播放送等方式提供补习课程。
某种程度上,课外补习教育可以被看成是正规学校教育办学质量的影子或者镜子,从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正规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值得改进之处,进而更好发挥学校正规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摘编自刘清华《课外补习:禁与疏、利与弊之辩》《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材料二:
我国学生家庭参与校外教育情况调查表
表一
类别及学段 | 学科班 | 兴趣班 |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
参与率 | 33.4% | 40% | 40% | 27.9% | 16.2% | 13.2% |
生均费用 | 5021 | 3354 |
表二
类别 | 地域差异 | 城乡差异 | 城市内部差异 | |||||||
|
| 东北部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城镇 | 农村 | 一线 | 二线 | 其他 |
学科班 | 参与率 | 60.8% | 38.1% | 38.0% | 30.5% | 44.8% | 21.8% | 43.4% | 48.8% | 41.8% |
生均费用 | 3693 | 2535 | 1463 | 1308 | 2712 | 345 | 5739 | 3772 | 1635 | |
兴趣班 | 参与率 | 21.9% | 26.7% | 19.4% | 17.6% | 29.0% | 5.4% | 41.2% | 29.6% | 25.6% |
生均费用 | 744 | 1146 | 547 | 533 | 1082 | 81 | 2270 | 1208 | 809 |
表三
家庭背景 | 家庭经济状况 | 父母学历状况 | ||
学科班参与率 | 消费水平最低的5%家庭 | 消费水平最高的5%家庭 | 未上学 | 大学及以上学历 |
兴趣班参与率 | 7.5% | 54.3% | <20% | >70% |
0.8% | 45.7% |
(摘编自魏易,刘舒畅《谁在补,补什么》,2018年2月3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曾提出“三脚架理论”,这“三个脚”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再由这三个脚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三个支撑点的教育应围绕自我教育来设计、开展。这一提法自有新意:学生作为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家校外培训机构重要的存在,他们的重心在于探索未知世界,而不应止步于重复证实已知世界。
一个人的发展需要更丰富的内容,需要更多样的体验。一部分前沿的培训机构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从数数开始,打破以往我们对数学的印象,重新建立对数学的理解;从诗歌阅读开始,品味语言的神奇;在《诗经》中漫步……看似无追求,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追求?而这正与某些学校的探索不谋而合,何不由此探索公立学校与培训机构更好的互补形式?
这些课程的兴起,正是源自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的变化,不再计较分数的起落,更关心孩子的审美、兴趣的引导,回归教育的本义。如此,也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从目前专注于学科培训走向真正的兴趣培训,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从强化应试教育的“训练营”成为素质教育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新晓燕《从“训练营”迈向真正的“成长空间”》《光明日报》2018年2月3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小学课外付费补习教育能在国内迅速扩展,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并且供给有限,以及学生个体需求和发展水平多样。
B.中小学生课外付费补习教育盛行,对弥补学校教学的缺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能发挥积极作用。
C.目前课外补习教育会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其应该进行积极监管、科学引导。
D.儒家思想有注重纸笔考试的文化传统,黄全愈教授“三脚架理论”却主张强化孩子自我教育、重视兴趣培养,两者格格不入、难以兼容。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学段提升,校外教育学科班的参与率明显呈逐级上升趋势;而兴趣班的参与率则与之相反,且整体上低于学科班,生均费用也同样低于学科班。
B.中小学生的学科班与兴趣班的参与率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差异,其中城乡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学科班的参与率差别相对较小。
C.不同层级的城市在学科班参与率上存在差别,但都高于兴趣班的参与率;家庭花在学科班上的生均费用普遍高于兴趣班,一线城市要远高于二线及其他城市。
D.学科班与兴趣班参与率的高低跟家庭消费水平和父母的学历状况有直接的关联,父母高学历的中小学生参与校外教育的比例远高于父母没学历的中小学生。
【3】要推动课外补习教育科学发展,我们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4)_________,_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青年勇于拼搏、劈波斩浪的英雄气魄。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由梦境回到现实,抒发了浓浓的离情别绪。
(3)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博大的胸襟及远大的志向。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 ,在河之洲。(《诗经》)
(2)酒酣胸胆尚开张,________________,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戴望舒)
(5)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徐志摩)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徐志摩)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11、补写句子空缺部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锦鳞游泳。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准海对雪赠傅
李白
朔雪落吴天,从风渡溟渤。
梅树成阳春,江沙浩明月。
兴从则溪起,思绕梁园发。
寄君郢中歌,曲罢心断绝。
[注]①傅霭,李白的友人。②溟渤,此处指东海。③剡溪,《世说新语·任诞》云: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④郢中歌,指《阳春白雪》之类的高雅的诗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北方席卷而来的大雪铺盖着江南的天地,气势雄浑,奠定了全诗豪放的基调。
B.颔联写梅树在阳春时节开放,斗寒争艳;明亮的月光照在洁白的沙滩上,天地澄澈。
C.颔联红白色彩相间,景象妙不可言,营造了幽静的氛围,为下文抒情做了有力的铺垫。
D.颈联上句运用了王子猷访戴的典故,下句写到果园,点出自已思念远在梁园的朋友。
【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及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②,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节选自宋代秦观《<精骑集>序》)
[注]①暗疏:默写。②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
材料二: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然A负此自放B喜从滑稽C饮酒者D游E旬朔F之间G把卷无几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晦、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初一叫“晦”,月中叫“望”,农历每月三十叫“朔”。
B.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绝:本义为把丝弄断,后引申为“断开”“不连接”,如成语“韦编三绝”中的“绝”;又引申为“横渡”,如《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
D.《荀子》是中国古代儒、法、道、墨等诸子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其文说理透彻,气势充沛,语言质朴,句法简练,多作排比,善用比喻。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观在《〈精骑集〉序》中表达的读书幼时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却力不从心的心情,颇有“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意味。
B.秦观年长后开始发奋读书,但因智力衰竭了许多,一定要反复推敲多次才能懂,且还常常健忘,所以他认为不聪明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
C.《劝学》选文中的最后一段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方法和态度角度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D.秦观年少时凭记性好而贪图玩乐,读书时学时辍,属于不专心读书,不能积累学问,可以从反面论证荀子《劝学》中“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秦观为何将所编文集命名为《精骑集》,请作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时候,陶然“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诗歌启蒙;慢慢地,感受唐诗、宋词的美妙意境;而如今,纵情“向青春举杯”的诗性魅力。伴随我们成长,诗意与生活相融,诗情与生命相拥。
请从下面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不少于800字。
(1)围绕“诗意就在身边”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面向高一年级全体同学,题目自拟。
(2)只要你寻找,诗意就在我们身边。以“身边的诗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