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白银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采薇》诗中没有表现的思想感情倾向是( )

    A.对周天子的愤怒 B.对战争的厌恶

    C.对和平的向往 D.思乡自伤之情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兰芝、仲卿为追求婚姻爱情自由而死,实质上是他们为追求生命自由、维护生命尊严,为追求幸福人生而死。仲卿、兰芝屈从焦母、刘兄两个封建专制家长的安排,等于屈从了强权的支配,结果就放弃了婚姻爱情的自由,放弃了人生美好的感情,同时放弃了生活的自由、生命的自我。活着,各自再嫁再娶,是在没有自由、没有尊严、没有自我的状态下活着。这样的人生失去了精神、灵魂,没有情感守持,没有生活自由,生命处于被奴役、被禁锢的状态中。

     

    A

    因为

    所以

    不只是

    更是

    虽然

    B

    如果

    不是

    而是

    即使

    C

    因为

    所以

    不是

    也是

    虽然

    D

    如果

    不只是

    也是

    即使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  

    有泉 (《游褒禅山记》)

    B. 项伯杀人,臣 (《鸿门宴》)

    引以为觞曲水(《兰亭集序》)

    C. 樊於期乃曰(《荆轲刺秦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赤壁赋》)

    D. 问其,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越国以鄙 (《烛之武退秦师》)

  •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中国人的就业环境早已不再是大同小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

    而对于创作者、策划者来说,现代职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则是再典型不过的畅销元素,也就必然成为作者们重要的创作素材。

    市场经济带来的外资、民资企业等新型的就业环境,是此前的中国人从未面临过的新事物。

    职场小说的流行有必然的原因。

    这些新经济机构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沉淀下来的传奇和故事,当然值得文学作品去反映;

    另一方面,读者也期待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经验或激励,以缓解自己在职场中面对的巨大压力;

    A. ④③⑤①⑥② B.④③⑤⑥①②   C.④①③⑤⑥②   D.③⑤④①⑥②

     

  • 5、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新闻传媒日益瞩目的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正取决于中国今天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印度学者谭中教授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文化巧妙地融合了中外文化。

    中国以文化立于世界,通过文化展现了其独特性。没有文化的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中国文化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一是包括法老文明和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在内的地中海文明,另一个则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尽管人们知道中华文明的存在,但由于语言、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并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人们对其内涵的了解仍不深刻。

    古代中国文明在工程、医药、军事、交通和音乐等方面的伟大贡献,中国造纸术、印刷术、水转翻车、浑天仪与地震仪、独轮车等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这些特点在当今世界仍散发着独特的人文光辉。中国人从古代就会依据文化而不是战争准则生活并治理自己的国家,这是他们的智慧之处。

    中国文化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在东亚形成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成为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尤为巨大,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以何为代表?一项关于中国文化符号的调查显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外国公民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是长城和龙。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符号,外国公众的认知普遍比较分散,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惊的新式建筑、高度物质化的生活方式等。从积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使文化能够以直观的形象体现出来,但是从消极的意义上讲,文化符号也限制了国外民众对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中国文化的全面认识。应该让外国民众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以便全面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同时,中国文化符号不能一成不变,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如龙的图腾“需淡化其‘威严’的一面,而呈现其和善的一面。”

    1下列对“中国文化是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本质特征的体现”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B. 中国凭借自己的文化立于世界,通过中国的文化展现了自己的独特性。

    C. 中国文化的形成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

    D. 中国文化蕴含着独特的人文价值,影响整个亚洲,惠及欧美。

    2下列各句中,不能证明“中华文明是一盏从未熄灭并永远照亮人类的明灯”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 人类文明从两大文明开始,其中一个就是包括佛教、孔子哲学、道教在内的亚洲文明。

    B. 在东亚形成的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圈是东方文明的核心体系。

    C. 中国文字、文学、思想、宗教,以及造纸术、印刷术等的传入,为日本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 古代中国文明的伟大贡献和中国古代发明为欧洲农业、工业革命提供了灵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中国文化在国家整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彰显。

    B.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的角色和地位,决定了未来中国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影响力、话语权。

    C. 中国文化没有被世界广泛认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内涵了解得不深刻。

    D. 龙作为中国文化符号,要注入一些必要的现代性要素,这样才能更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传播自己的文化。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以桑树凋零比喻夫妻间情意淡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强调人们各有各的追求,而自己则把修身养性作为毕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兰亭集序》中阐述王羲之生死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阐述了天地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 ”;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美好图景:暮春时节,“____________”,成人和童子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吹风,然后“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手法,感伤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樊哙在鸿门宴上勇闯军帐,怒斥项王,迫使项王“未有以应”。他认为行事不能因为因小失大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汤显祖《游园》)

    (3)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用盲人搀扶者的失职来比喻冉有、子路作为季氏家臣而没有尽到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仍需学习,对于宗庙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并序》中,借明月和寒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________

    (2)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这种情况可以用《出师表》中 “_________”来形容。

    (3)《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夜咏怀①

    (唐)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屡遭贬谪的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途中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此后两年在洛阳守丧,《岁夜咏怀》约写于居丧期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应该是写于除夕之夜。首联中“新岁又如何”句表明作者虽然遭遇多年来的坎坷不得意,但对新年来临仍会寄寓新的希望。

    B.颔联中“昔”与“今”的对比,“有几多”表明朋友所剩无几,这两句蕴含着作者伤悼众友早逝,更主要的是对挚友柳宗元的痛悼。

    C.颈联写作者闲居,自由自在,只想长寿,是以反语抒发愤懑之情。

    D.尾联表面是说年年的春色皆同,在贬谪幽居时也是如此。真正的含义却是:自然界的春天是无所谓的,可惜的是看不到政治的春天降临人间,看不到国家兴旺景象的来临。

    2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请简要分析在对待谢混家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谢弘微什么品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易中天教授在《闲话中国人》说,人生有三“得”,即:学习时沉得住气,成功后弯得下腰,失败时抬得起头。这三“得”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必备的素质。

    对上述“三得”,你有何体验或思考?请选择其中的“一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