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威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B. 以为死,或以为

    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 以为得之矣

  • 2、下列选项中的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得事之

    A.是以君子庖厨也

    B.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

    C.则获邑,大则得城

    D.如会同,端章甫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   ,结果落选了。

    A. 流传乞求不负众望   B. 留传乞求不负众望

    C. 留传祈求不孚众望   D. 流传祈求不孚众望

     

  •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反问)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拟人)

    D.粪土当年万户侯       (比喻)

  • 5、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①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

    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

    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体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

    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文字。

    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与“文字”都是思维的外化,如同可以通过古代语言来考察原始思维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古文字来考察原始思维。

    B. 创造文字的时代里,人们常需要依赖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抽象思维。那时候,人们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

    C. 概括让人们认识到了事物的共性,没有概括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因而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

    D. 古人类充满智慧,能够从众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之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

    B. 文章在论证古代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C. 古代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代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底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D. 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文字是考察原始思维的宝贵资源,因而,当下对古文字的研究与保护,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尊重。

    B. 古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这说明古代东西方人的思维中存有相同的因子。

    C. 文字的产生是以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因而,如果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不太发达,人类就不太可能创造出文字。

    D.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辩证地发展,推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使人类更好地认识世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5) 她静静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 8、补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秦国开发蜀地“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登高》一诗,浸透着杜甫人生遭际之悲,其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诗人漂泊天涯、老病孤愁之凄凉况味。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君子)“ 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且尔言过矣, ___,___   ___,是谁之过与?

    (2)____ ___,鱼鳖不可胜食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4)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  

    (5)皇览揆余初度兮,  

    (6)____ ___,力行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

    (7)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 。

    (8) _______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沉沉的云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动描绘出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同时又表现了他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

  • 11、填空。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仁》)

    (2) 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3)____________________,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____________________,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5)大直若曲,大巧若拙,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

    (6)非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孟子》)

    (7)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引发后人共鸣。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注】郭沫若,我国著名诗人、文学家、考古学家、革命活动家。此诗写于五四以后1921年留学日本期间。

    【1】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中的能不能换成?请谈谈理由。

    【2】请把第一节诗中的优美画面描述出来,并结合全诗,简析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B.越国以鄙

    C.晋函陵

    D.且君尝为晋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壮也,犹不如人/是寡人过也

    B.以无礼于晋/吾还也

    C.其无礼于晋/乱易整,不武

    D.以其无礼晋/佚之狐言郑伯曰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追溯晋国曾背叛秦国的历史,瓦解秦晋联盟,是烛之武说服秦国撤军的策略之一。

    B.晋文公拒绝了子犯请求攻击秦军,并说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吾其还也”,表现了他对秦穆公当年帮助自己回国当上国君的答谢,也有面对秦军违约撤退的无奈。

    C.秦晋因“利”联合共伐郑国,盟约在前,但泰军又因郑国“利”诱而单方面撤军,违背了“礼”。由此可见,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在逐“利”之时已完全不受 “礼”的约束。

    D.烛之武对郑文公的请求先“辞”后“许”,虽有对自己有才华而不被重用的埋怨,但也表明了他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情况下,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

    【4】请把文中划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5】本文的对话描写极具艺术效果,不仅暗示了事件的发展,还渗透了作者的褒贬,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各高校2021届毕业典礼中,许多校长留下了或睿智或温暖的毕业寄语。

    ①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把行胜于言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在久久为功、止于至善的奋进中成就更有高度的人生。

    ②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廖祥忠:我们必须守住心灵的温度,提炼良知的纯度,增强情感的浓度,拒绝异化,拥抱理性,守护好人生的价值。

    ③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很多时候,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比战胜困难本身来得更加重要。考验如火,淬炼真金。不往前走,根本无法轻易定义成功和失败。

    ④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希望你们始终保持阳光心态,想得开,看得淡,拿得起,放得下。如果你不会被自己打败,就没人能打败你。

    以上话语一经发出就上了热搜,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带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你从中选择两个人的讲话进行立意,并结合自身的发展要求写一篇文章,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