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比较
B. 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文饰
C.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衡量
D.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互相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B.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每况愈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C.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峰,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D.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以次充好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3、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数:密
B.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孝敬父母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制止,约束
D.王无罪岁 罪:归罪,归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我国政府的态度历来是明确的,一定要通过“六方会谈”来协商解决。
B.问责庸官毫无疑问值得叫好,但它是不是一个新的政策,政策力度到底有多大,仅凭媒体提供的单一数据很难作出定论。
C.鉴于城管局今年在全市群众中的恶劣影响,市委市政府决定免去城管局局长张时农,任命李天华为新局长。
D.来参加座谈会的同学很多,他因为个头不高,性格也不太活泼,所以张老师一直没有特别注意他。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着意描绘人物语言,文中烛之武凭借天花乱坠的辞令,智退秦晋联盟,显现出他娴熟的外交技巧。
B. 安倍远访欧洲,游说亚洲,用的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老套:通过攀亲戚、套近乎,试图从道义上围堵中国,让中国人在钓鱼岛问题上让步。
C.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D. 司马迁是一位勇猛的斗士,他敢于标新立异,走自己的路,因而《史记》处处闪烁着他那创造性的火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
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
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的学术空间。
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
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
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俗语。
(2)韩愈的《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是“ , 。
, ”。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杜甫的《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为了达到规劝女子不要沉溺爱情,以鸟作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的美好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认为“师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师说》中写出士大夫之族不相互学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认为老师胜过学生或者学生胜过老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指出,广泛地学习并能自省,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的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没什么不同,然而最终能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
(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
10、默写。
⑴《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⑶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送元美①
(明)李攀龙
白羽②如霜出塞寒,
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
多少征人马上看。
(注)①元美即王世贞(字元美),与李攀龙齐名,同为“后七子”领袖。②白羽:羽书,又名羽檄,古代紧急军事公文,插有鸟羽,表示要迅速传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运用比喻,以“霜”喻“白羽”,既形容鸟羽之白,又烘托塞外之寒,还暗示形势逼人。
B. 次句运用拟人,以“胡烽不断”比拟异族频频入侵,战报立入朝廷,局势之严峻尽在不言中。
C. 前两句选用白羽、寒塞、胡烽、长安四组意象,强调军情的紧急,为元美的出行渲染气氛。
D. 第三句把边塞的月夜写得非常静美,既衬托情意,暗示时间,又与下文“征人”看月相照应。
【2】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古书没有标点,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的短暂的停顿为读。
B.六艺文中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C.中使,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年幼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
B.韩愈曾作《进学解》,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等官职。
C.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不因别人处境的好与坏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他和孟郊、张籍的友情便是典型的例子。
D.韩愈颇能奖掖鼓励后辈,而且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他礼部尚书的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5】韩愈为什么上书反对“迎佛骨”?请简要说明。
14、书籍,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的过程,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因为读书,我们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读书,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请以“读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