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时值盛夏,清凉山却似刚进四月,桃红李白,绿草茸茸,身处其中,顿觉如坐春风,心旷神怡,真叫人留连忘返。
②韩愈排佛,他认为佛教不如圣儒讲得好,这无可非议,但是他要让所有的和尚都还俗,把所有的佛经都烧掉这就过分了。
③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上的“中国结”造型鬼斧神工,很少有人注意到“中国结”附近桥面中有一片是折叠式材料铺设的。
④即便是编写网络“百科全书”,也需要有历史的高度,一个颠倒黑白、泥沙俱下的“百科全书”,必将被人们唾弃、被历史淘汰。
⑤办好农村教育需要更新观念,更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的优势,要靠农村教育工作者自己鼎力相助,而不是复制城市教育模式。
⑥跟《三面夏娃》《搏击俱乐部》《黑天鹅》等影视剧的多重人格角色相比,《柒个我》中七重人格的主角,堪称大方之家。
A.②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3、下列选项中的特殊句式与例句一致的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C.大王来何操
D.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燥,追名逐利,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吸引众人的眼球。
B.医患关系紧张非一日之寒,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的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远的回忆。
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意动用法,认为有罪过
B. 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失败、垮台
C. 我从去年辞帝京 辞:离开,辞别
D. (姜氏)亟请于武公 亟:急忙,赶快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河床(节选)
昌耀
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来。
白头的雪豹默默卧在鹰的城堡,目送我走向远方。
我老远就听到了唐古特人①的那些马车。
我轻轻地笑着,并不出声。
那些马车响着刮木、像奏着迎神的喇叭,登上了我的胸脯。轮子跳动在我鼓囊囊的肌块。
那些裹着冬装的唐古特车夫也伴着他们的辕马谨小慎微地举步,随时准备拽紧握在他们手心的刹绳。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
他们说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
是的,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枯干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
我的令名如雷贯耳。
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
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
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
我刺肤纹身,让精心显示的那些图形可被仰观而不可近狎。
我让万山洞开,好叫钟情的众水投入我博爱的襟怀。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同时看到你们。
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
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
是纵的河床,是横的河床,是总谱的主旋律。
我张弛如弓,我拓荒千里。
我把龙的形象重新推上世界的前台。
而现在我仍转向你们白头的巴颜喀拉。
你们的马车已满载昆山之玉,走向归程。
你们的麦种在农妇的胝掌准时地亮了。
你们的团圞②月正从我的脐蒂升起。
……
【注释】①唐古特人,蒙古族人的一部分。②圞(luán):方言,圆。
【1】下列对诗歌中所用人称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指河床,诗人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消弥了河床与阅读者之间的隔膜。
B.“他们”指唐古特车夫,也泛指熟悉河床,与河床们过“亲密接触”的人们。
C.“他”指兀鹰,“她”指母狼,诗人把动物拟人化,能更加生动形象地突出它们的精神。
D.“你们”指人类,诗人把河床和人类并举,不分你我,使读者更能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同身受。
【2】下列对诗歌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事物,富有气势地表现内心的激情。
B.诗歌意象丰富,构成独特,虚实相生,既不拥塞又不空洞,使河床既有质感又有体积感。
C.诗中短促诗句多,诗行长短不齐,语言通俗明白,丰富了诗歌节奏,增强了诗歌抒情性。
D.诗歌几乎每句都标以句号,限制语流速度,使每句都形成一个环境,一个嶙峋、自足的空间。
【3】诗人以辐射性的构思勾勒了“河床”这一形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的“_________”描写出周瑜的儒将装束,而“_________”则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在《沁园春·长沙》中,用本形容山势的词语来形容那些不平凡的日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诸峰来衬托日观峰的高峻。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短歌行》中作者借用典故,表示自己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声音暂停的时候,只觉得另有一种深藏的愁绪和恨意产生。
⑶《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把周瑜当作“千古风流人物”的典型形象来刻画,“_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但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三句,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2)《齐桓晋文之事》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庖丁解牛》中,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鸿门宴》中表明大丈夫应该不拘小节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1、名句默写。
(1)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空间;“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刘义隆草率出兵,意图像汉朝大将霍去病那样建立“_____________”的功业,最终却落得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词人在对孙权和刘裕进行赞扬的同时也对刘义隆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3)《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呈现出琵琶声“暂歇”时的韵味。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战城南
佚名(两汉)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
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
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
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中“战城南,死郭北”,互文见义,是说城南城北,到处都在进行战争,到处都有流血和死亡。
B.诗歌中清凉的河水流淌着,茫茫的蒲苇瑟瑟着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宁静祥和,似乎在向战争中死去的战士默哀、祈祷。
C.“为我谓乌”中的“我”可以指“诗人”,也可以指“死去的战士”,都可理解为“我”或者“死去的战士”在乌鸦啄食之前对乌鸦有所请求。
D.这是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但诗中也运用了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诗中死人居然说话了,这就是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的例证。
【2】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度尚字博平,山阳湖陆人也。家贫,积困穷,乃为宦者同郡侯览视田,得为郡上计吏,拜郎中,除上虞长。为政严峻,明于发擿奸非,吏人谓之神明。迁文安令,遇时疾疫,谷贵人饥,尚开仓廪给,营救疾者,百姓蒙其济。时冀州刺史朱穆行部,见尚甚奇之。
延熹五年,长沙、零陵贼合七八千人,自称“将军”,入桂阳、苍梧、南海、交址,交址刺史及苍梧太守望风逃奔,二郡皆没。遣谒者马睦,督荆州刺史刘度击之,军败,睦、度奔走。桓帝诏公卿举任代刘度者,尚书朱穆举尚,自右校令擢为荆州刺史。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诸蛮夷,明设购赏。进击,大破之,降者数万人。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而阳、鸿等党众犹盛,尚欲击之,而士卒骄富,莫有斗志。尚计缓之则不战,逼之必逃亡,乃宣言卜阳、潘鸿作贼十年,习于攻守,今兵寡少,未易可进,当须诸郡所发悉至,尔乃并力攻之。申令军中,恣听射猎,兵士喜悦,大小皆相与从命。尚乃密使所亲客潜焚其营,珍积皆尽。猎者来还,莫不泣涕。尚人人慰劳,深自咎责,因曰:“卜阳等财宝足富数世,诸卿但不并力耳。所亡少少,何足介意!”众闻咸愤踊,尚敕令秣马蓐食,明旦,径赴贼屯。阳、鸿等自以深固,不复设备,吏士乘锐,遂大破平之。
尚出兵三年,群寇悉定。七年,封右乡侯,迁桂阳太守。明年,征还京师。时荆州兵朱善等,征戍役久,财赏不赡,忿恚,复作乱。于是以尚为中郎将,发诸郡兵,大破之。复以尚为荆州刺史。尚见余党南走苍梧,惧为己负,乃伪上言苍梧贼入荆州界,于是征交址刺史张磐下廷尉。磐因自列曰:“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殄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刺史度尚惧磐先言,怖畏罪戾,伏奏见诬。”廷尉以其状上,诏书征尚到廷尉,辞穷受罪,以先有功得原。尚后为辽东太守,数月,鲜卑率兵攻尚,与战,破之,戎狄惮畏。年五十,延熹九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度尚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B. 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C. 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D. 桂阳宿贼/渠帅卜阳/潘鸿等/畏尚威烈/徙入山谷/尚穷追/数百里遂入/南海破其三屯/多获珍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史,“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史”为御史。汉武帝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州),每州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部(州)的郡国。
B. 延熹,东汉皇帝刘志的年号。年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是封建王朝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 文本中“拜”“除”“迁”“擢”均和古代官职的提拔任免有关,其中“迁”“擢”是提升官职的意思,“除”是免去职务的意思。
D. 卿,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名称,也是对人的敬称,有时也用于上级对下级,如文中的“诸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度尚为政严峻,赈济积极。他出任上虞长,善于揭发坏人坏事;后任文安县令,遇到时疫,他开仓放粮,百姓因此得救。
B. 度尚计激士卒,善于机变。在军中士卒骄纵富足、没有斗志的情况下,他设计烧掉了军中的珍宝积蓄,激起士卒的斗志,一举歼灭贼寇。
C. 度尚谎报军情,推卸责任。他见贼寇余党南逃苍梧,担心成为自己的负累,于是向朝廷上报谎称是苍梧贼侵犯荆州地界。
D. 度尚状告失败,接受责罚。因度尚状告,交址刺史张磐接受审讯,并辩称是度尚诬陷他,度尚因此受到责罚,随后又因建军功才得到张磐原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躬率部曲,与同劳逸,广募诸蛮夷,明设购赏。
(2)当须诸郡所发悉至,尔乃并力攻之。
(3)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