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先河。《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表现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B.《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想
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长的长篇叙事诗,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誉为“乐府双璧”。结尾的化鸟情节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了人民对于婚姻自由和爱情幸福的向往。
D.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一篇千古美文,作者将写景、叙事、说明、抒情结合在一起,四者有机统一。它又是一篇书法名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
C.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职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更在于育人,因此有意识地把工匠精神渗透进日常的技能教学中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3、下面全部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③知明而行无过矣 ④金就砺则利 ⑤或师焉,或不焉 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⑦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④⑤⑥⑧ D.⑤⑥⑦⑧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顾方舟子十年打假,各个领域基本上杀遍,四面出击,替天行道,也常常处于八面受敌的局面,屡遭封杀。
B. 小强为了增强体质,一口气围着操场跑了十圈,直累得满头大汗,延口残喘。
C.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D. 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秦兵逼肥水而陈 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B.若属皆且为所虏 为之奈何
C.沛公则置车骑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道芷阳间行
6、阅读下面的文字( 9分 每小题3分)
每年农历7月初7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
A. 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B.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C. 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 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2】(小题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
A.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B. 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消散。
C. 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包装有关。
D. 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受清算。
【3】(小题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 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 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C.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7、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兵车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杜甫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2)《登高》中情境交融,意境阔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夜书怀》中,作者以沙鸥自况,抒发漂泊无依的感伤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岳阳楼》诗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限选其中5道题。)
①毛泽东在《沁园春 长沙》的上片中写到,“鹰击长空,____________”,描绘出一派生机盎然的寒秋景色。
②戴望舒在《雨巷》中刻画了一个有“丁香一样的颜色,___________,”在雨中哀怨的姑娘的形象,借此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
③《再别康桥》结尾再一次用叠词渲染别绪,呼应开头:“______,正如我悄悄的来;______,不带走一片云彩。”
④烛之武说服秦伯时首先承认郑国已处于危亡的地步,“秦、晋围郑,______”,但紧接着却以“______,敢以烦执事”来表明自己为秦着想的立场。
⑤“易水送别”是《荆轲刺秦王》中悲壮的一幕,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__________!”之后,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⑥《鸿门宴》中刘邦对项伯解释:“______,岂敢反乎!______。”
⑦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慨叹: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
9、按要求填写下面的句子
1) ,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2) ,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3) ,悠悠我心<<短歌行>>
4)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5) ,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6)《赤壁赋》里苏轼在表现箫声可以使蛟龙起舞效果的句子是: 。
7)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背景中的句子是: 。
8)《氓》写女子回顾少年未婚时与少年氓有说有笑的句子是: 。
9)《游褒禅山记》有一个写到“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句子是: 。
10)《兰亭集序》中写到聚会可以开阔心胸放目远眺的句子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在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形象地表现了万物都在秋光中竞相自由地生活着的动人景象。
⑵在《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两句,以萧瑟的景象衬托出悲壮苍凉的气氛,表现了荆轲英勇赴难、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
⑶在《论语·里仁》中,孔子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孔子善于向贤者学习以及勇于自省的精神。
⑷《大学》经一章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从主掌最高政权的人到一般平民,一律都以修养自身的德性为根本。
11、在横线处写作品原句。
(1)呦呦鹿鸣,_____________。我国首位获诺贝尔生物奖的学者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这句。
(2)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3)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4)熊咆龙吟股岩泉,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6)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7)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8)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_____
(9)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人生如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2)凭谁问:___________ ,尚能饭否?
(13)子曰:“饭疏食,饮水 ,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14)青少年要受一定准则的约束才可以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正如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唐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①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②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①翠华:天子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或车盖。②伏腊: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以刘备的故事开头,紧扣“咏怀古迹”,交代了咏怀的具体地点和所咏对象。
B. 诗歌首联先叙刘备进袭东吴失败而卒于永安宫,继叹刘备的复兴大业一蹶不振,表达对先人古事的慨叹。
C. 颔联两句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先写看到的旌旗猎猎,然后再写所看到的宫殿的荒芜破败。
D. “岁时伏腊”写出了如陆游《游山西村》里“腊酒浑”的丰年热闹,人们仍然祭祀着蜀主。
E. 尾联通过对先主庙和武侯祠临近的描写,进而赞颂了刘备,诸葛亮他们两人君臣际遇、同心一体。
【2】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绍兴三十二年,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乞依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诏委以规画。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书“克己复礼”“夙兴夜寐”,题其二斋室。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井,古代因井设市,人口集聚的地方常以“井”称之,如“井邑”“市井”。
B.夷獠,我国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轻蔑义。
C.迁,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出”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D.谥,即谥号,皇帝谥号多为一字,官员谥号多为两字,用来概括其生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弃疾施政宽缓,关爱百姓。在滁州任职时,面对滁州因战火而破败的景况,他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的流民,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
B.辛弃疾颇通军事,建言献策。他对军政之弊端有独到见解,认为应该仿照福建左翼军的例子,创建一支专门由帅臣节制调度的军队来威慑夷獠。
C.辛弃疾品性刚直,善于谋划。枢密院中某些人阻挠他建立飞虎军,他不为所动,这些人最终没有夺走他的权力,在他的谋划之下,飞虎军建成。
D.辛弃疾结交名士,重情重义。他曾经和朱熹一同游武夷山,朱熹去世后,门生朋友没有来送葬的,但辛弃疾却作祭文哭祭朱熹以表达哀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语文老师在任教的班级建立了微信群,以便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就语文教学问题进行交流。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开始在群里互相推荐文章和学生作品,交流讨论渐渐活跃起来,但也间或出现言辞龃龉、超出语文教学范围的话语攻击现象。在50人的群中,有四五个同学讨论问题常常“出界”,不局限于语文学习,而是涉及哲学、历史、社会问题,并且互相掐架(例如钻“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牛角尖)。语文老师再三提醒无效之后,终于在他们再次在微信群里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把这5位同学“踢”出群了。
就语文老师建群并“踢人”的事情,你有何看法、建议?请写一篇文章谈谈。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