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邢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起于隋唐,盛于宋,又叫诗余、曲子词。按照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夏衍,优秀剧作家,杰出的新闻记者。主要作品:剧本《法西斯细菌》《赛金花》《上海屋檐下》。

    C.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人尊称其荀卿,先秦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荀子》,为荀子与其门人所著。主张性恶论,认为“人定胜天”。

    D.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自谓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以载道”。谥“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

  •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 不拘于时   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3、下列各有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舒同与毛泽东都是书法家,但风格不同。舒体含蓄善藏,筋力老健,风骨洒脱,而毛体则春引秋蛇,流动飞舞,恣意磅礴。

    ②《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樊哙与项庄,都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③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对法西斯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④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学者兼作家,他的批评兼论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他的诗并传新旧两体,但家喻户晓的却是他的散文。

    ⑤初唐的书法家们对王羲之顶礼膜拜,却丢失了王羲之藐视权威的创造精神,胶柱鼓瑟,一味模仿,难以达到新的高度。

    ⑥无论是现代史上还是当代史上,在评价蔡元培先生时都说他是中国教育界的泰山北斗,他在北大的创举影响深远。

    A. ①④⑥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 4、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园春(qìng)  天) 天tāi)   色(mínɡ

    B.嵘(zēnɡ)   时(jiào)   澹(dàn)   水(

    C.恼(zhuó)   寥kuò)   层diān) 战

    D.鸟(luán) 魂裳(

  • 5、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①③⑤⑥/②④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①③⑥/②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提到冯其庸,人们就会想到《红楼梦》和红学。的确,冯其庸先生是以红学名世的。是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红学大家。

     冯其庸先生从一开始就十分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尤其是在《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十分引人注目。早在1975年3月,他与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合作研究新发现的三回又两个半回的《红楼梦》抄本,发现这就是己卯本的散佚部分,并从此抄本中避“祥”字、“晓”字的讳,因而考证出此抄本原是清怡亲王允祥、弘晓家的原抄本,而怡亲王又与曹雪芹家有着重要的联系,所以它的底本有可能直接来自曹家,这一惊人的发现对《红楼梦》早期抄本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77年7月,冯其庸先生完成了《论庚辰本》一书,这是最早的一本系统研究已卯本与庚辰本关系的学术专著。在书中他论证了现存庚辰本不是由四个本子拼凑而成的,而是据己卯本过录的,是仅次于作者手稿的一个抄本,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而确立了庚辰本特殊珍贵的地位。

    冯其庸先生更是一位知识渊博、兴趣广泛的学者,是一位才思敏捷的诗人,是一位堪称一流的书画家。他除多部红学著作外,还出版有戏曲论文集《春草集》、古典文学论文集《逝川集》、散文序跋集《秋风集》,以及《蒋鹿谭年谱、水云楼诗词辑校》《吴梅村年谱》《朱屺瞻年谱》,大型摄影集《瀚海劫尘》等等。今天像冯老这样知识渊博、虚怀若谷、视野远大、多才多艺的学者真是太少了。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云:“红学专门众所宗,画书摄影更能工。何人一手超三绝,四海堂堂独此公。”

    冯其庸先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读他的诗会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他写过许多旧体诗,尤其是纪行诗,写得气势磅礡。例如1990年11月到武威北面的腾格里大沙漠中调查新发现的汉代古城时,他赋诗云:“大漠孤城雁字横,红河东去杳无声。汉家烽火两千载。我到沙场有余温。”

      冯其庸先生不仅诗写得好,而且能书善画。他的草书行云流水,飞逸倜傥。有人说他的草书深受王羲之、王献之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束,别具一格。而他的青藤、泼墨花卉,更是兼有吴昌硕齐白石的风格。而他更爱画葫芦、葡萄,那真是一绝。刘海粟老人就曾称赞冯其庸先生的画“全是青藤笔意,此诗人之画,学问人之画,气质不同,出手就不凡,故不与人同也。”冯其庸先生的书法、绘画被称为文人书画的代表,尤其他的画运古入新,自出新意,而且往往是诗、书、画融汇一体,堪称文人画的上品。

     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他强调做学问要肯下苦功夫,肯吃苦,要实事求是,他十分强调多读书,同时又十分重视实际考察。他常常说中国的学问是无穷无尽的,有如大海,有如高山,个人的学识再渊博,也是沧海一粟,因此任何时候都没有理由自满。他是这样的告诫年轻人,也是这样地要求自己,他八十多岁的时候还是晚睡早起,常常是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作文读书。说到冯老的严谨和刻苦,人们自然想到他对玄奘取经回归古道的确认,这无疑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重大贡献。而说到玄奘,人们就会想到一个词——百折不挠,玄奘百折不挠的取经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标志性的符号。冯老正是以玄奘百折不挠的精神,十次去新疆考察,八十三岁高龄时还穿越罗布泊,深入楼兰遗址。冯老不懈的追求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同他的著述一样,是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相关链接】

      ①冯其庸少时家境贫寒,读到小学五年级时还曾回乡务农。抗战爆发后,家中经济更是窘迫到了极点,经常靠好心邻居送南瓜维持生计。后来,冯其庸成为著名红学家,还屡屡提及友邻的善举,并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

    ②我做学问的原则就是,能够调查的,必须亲自去调查。(冯其庸)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冯其庸少时家贫,抗战爆发后家境更加窘迫,靠好心邻居接济维持生计,成为著名学者后,将书斋命名为“瓜饭楼”,意在不忘乡邻善举。

    B. 冯其庸非常注意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他由避讳考证出己卯本为怡亲王府原抄本,而怡亲王府与曹雪芹关系特殊,所以底本来自曹家。

    C. 钱仲联在《题冯其庸教授书画摄影展》一诗中盛赞冯其庸的博学多才,既肯定了他红学“盟主”的地位,也强调了他的书画摄影成就。

    D. 冯其庸的诗源于他深厚的国学功底和非凡的才华,“大漠孤城雁字横”是冯其庸创作的一首纪行旧体诗,写出了气势磅礴的塞外景象。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冯其庸在《红楼梦》版本研究方面成绩显著,他完成的《论庚辰本》一书论证了现存庚辰本是仅次于曹雪芹手稿的一个抄本的结论。

    B. 冯其庸能书善画,他的草书深受二王影响,气韵飞动;他的画兼有吴昌硕与齐白石的风格,又能推陈出新。他的画更具有文人气质。

    C. 冯其庸做学问注重调查,他曾十次去新疆考察玄奘取经回归的路线,最终确认了取经古道,这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史研究的一大贡献。

    D. 冯其庸在许多领域均有建树,红学研究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大家,书画别具一格,诗歌具有盛唐气象,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也有所作为。

    E. 所谓“红楼内外”是指冯其庸在红学研究领域以及在红学研究之外的诸多范畴,涵盖了他在红学、文学、书画、摄影、考察古迹等方面。

    3文章说,“冯其庸先生治学的最大特点是刻苦和严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冯其庸任何一个治学特点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引用秦国开发蜀地“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登高》一诗,浸透着杜甫人生遭际之悲,其中“ 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诗人漂泊天涯、老病孤愁之凄凉况味。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君子的本性和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君子)“ 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塑造了一个衣饰鲜艳,散发芳草香气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以此来表明高洁美好的品格。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世之雄”曹操对江斟酒,橫矛吟诗的情景。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报效君王的雄心壮志。

     

  • 9、名句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2)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节选)》中用三组比喻论述了学习重在积累的观点,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道理。

    (4)《劝学(节选)》一文阐述了“学”与“思”的关系,强调既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节选)》中,以良马设喻,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始得西山宴游记》文中写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功在不舍。(《劝学荀子》)

    (2)古人写文常注重针砭时弊。如韩愈《师说》中“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判了士大夫以“从师为耻”的风气。

    (3)“赋”是一种讲求文采和韵律,主张体物写志的文体。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4)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5)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1],诗人例作水曹郎[2]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3]

    (注释)[1]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2]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3]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后两句反话正说,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B.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C.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D.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

    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

    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B.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C.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D.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

    【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国殇》中:“左骖殪兮右刃伤。”左骖,左边的骖马。古代战车由四马驾驭,中间两匹马驾辕叫“服”,辕外两匹马助力叫“骖”。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体制不一,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

    D.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乘,车辆。如“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苟晞治理政事有才华。他先后担任过司隶部从事、尚书右丞、尚书左丞、北军中候、兖州刺史、青州刺史等官职。

    B.苟晞带兵打仗有谋略。东海王司马越以苟晞为前锋征讨并平定汲桑,后讨吕朗,破公师藩,败石勒,时人把他比作韩信、白起。

    C.苟晞为人处事较圆滑。在朝廷政事混乱时,他担心遭到祸患,广泛结交朋友,每次得到珍贵物品,都快速运送,拿去送给京城中的权贵和亲友。

    D.苟晞治人执法很严明。其弟做督护时被砍头,之后他穿丧服去哭丧,吊祭时称杀弟弟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

    (2)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回忆过去,不平凡的岁月很多。回忆过去,有父母对我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有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有朋友对我们的无私帮助;回忆过去,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我们看到了最美逆行者的英勇无畏,我们看到了嫦娥五号带回了月球样品……回忆过去,我们总会想起很多事,很多人。

    请以“忆往昔”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