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武汉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汉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C.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完美地演绎了“三美”理论。

    D.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

  • 2、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蚓无爪牙之利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夫晋,何厌之有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3、选出下列加点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轮(使……弯曲) 金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参与检验)

    B.声非加也(强,宏大) 而闻者(清楚,明显)舟楫(借助、利用)

    C.而绝江河(泛指河流) 君子非异也(资质,禀赋) 神明自(愉悦)

    D.无以至千里(无法) 用心也(浮躁,不专心) 驽马十(驾驭)

  • 4、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

    A. 他登台献技,出神入化的拳法引来一片赞叹,表演完毕,他微微一笑,抱拳道:“献丑,献丑!”

    B. 本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品质过硬,价格优惠,即日起接受预订,欢迎顾客来电垂询。

    C. 阁下百忙之中光临寒舍,鄙人荣幸之至,若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D. 既然此次会议事关公司长远发展,各位董事又悉数参加,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 5、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鸿门宴》选自本书的《项羽本纪》。

    B. 《鸿门宴》人物性格的刻画是紧扣住情节的发展,通过人物间的矛盾和斗争以及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等来体现的。

    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成语,均出自本文。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究竟是在发展我们的精神能力还是相反呢?听听“好声音”、看看肥皂剧,果真能代替反复默诵与咀嚼、温习消化那些花朵般、金子般、火焰般、匕首与针刺般的言语、章节与名篇巨著吗?我们所说的信息,究竟只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呢,还是具有深度与品质的追求?视听信息能取代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吗?不,那是不可能的。恰恰是语言符号激活了思维与想象能力,取得融会贯通,最大限度地调动精神资源,能够发展延伸、突破已有的知识见解。只要语言文字没有消失,只要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联没有改变,只要语言文字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文学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英谚云: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黄鹤楼现在已不在原址,建筑材料也不理想,但是黄鹤楼仍然吸引了那么多游客,原因在于崔颢与李白的诗。以为3D4D视听节目与网络音频视频能代替文学,那就是以白痴的聪明来取代文化与智慧。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的评价,文学史的特点是看高不看低当然我们个人常常需要经历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文学史不会对各个时代都有的二三流作家多加注意。不要过于重视印数,不要过于相信炒作。传播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价值。当然会有许多人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我们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写作者,他们对于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有其贡献。但是从长远看,从更重要的意义上看,文学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是一个民族的品位与素质,是一个族群的精神史,是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与胸襟。我们写作者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恶俗化、碎片化、单纯搞笑、单纯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我们写诗的人心中应该有屈原、李白、杜甫、希金,我们写小说的人心中应该有曹雪芹蒲松龄巴尔扎克与托尔斯泰,我们写戏剧的人心中应该有关汉卿与莎士比亚。

    不要跟着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跑。要尽量维护文学这一行当的纯正风气其实所有的伟大作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克隆的。经典作家经典作品不是当世注定的,不是被任命的,也不是销售排行榜哪怕是获奖名单所能全部反映出来的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什么事都有一个过程。写得不好,不要怨天尤人。很欣赏网上的一句话:凡是把自己没有写出好作品的原因归咎于环境的人,即使把他迁移到日内瓦湖边的别墅里,他照样—我说的是他更加嘛东西也写不出来。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云亦云的胡说八道,不跟着起哄。一句话,除了潜心写作,干咱们这一行的人没有别的法门。

    (摘编自王蒙《说给青年同行》)

    1作者引用英国谚语“宁可失去英伦三岛,不能失去莎士比亚”,最主要是为了说明(  )

    A.英伦三岛和莎士比亚相比,莎士比亚作品的精神价值远远胜过英伦三岛的物质价值。

    B.莎士比亚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包括了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

    C.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有这种文化就有追求与生活方式,而这对整个民族至关重要。

    D.莎士比亚的作品与生活的密切关联还存在着,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文学的成败标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获取信息的便捷化与舒适化的时代,不能把印数、发行量看作标准。

    B.大家名家的经典作品往往最能体现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

    C.以当下市场效益为最看得见的成就的写作者对于文学发展也有其贡献。

    D.不能表现民族精神、民族品味与素质民族的智慧与胸襟的就不是文学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时代的条件下,我们的文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也产生了危机。

    B.经典作家经典作品要经过时间的检验而不是炒作、注定和任命得来的。

    C.文学有其根本性的特点,文学创作不要跟风,但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

    D.不管时代和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包括文学在内的有些东西不应该会改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中,词人盛赞刘裕收复失地、建立赫赫战功的一句是“______”, 描写刘义隆北伐惨败的一句是“________

    (2)在《书愤》--诗中,诗人以“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3)在《归园田居》诗中, 诗人借助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向往园田生活和自由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的人生态度。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___________中表达出自己思亲难归的忧愁。

    (3)韩愈在《早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早春时节,春雨的温润细柔和雨中春草的浅淡朦胧。

  • 9、诗文填空(任选四题)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多情应笑我,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想当年,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今两虎共斗,_______。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香气、姿态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莲清逸超群的品格。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经过一番主客问答,双方终于达成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主客同舟醉眠的画面。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了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

    (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君子为例说明人天性并无二致,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群仙好像列队欢迎诗人的到来。

    (6)《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高嵋山下”交代了故乡的确切方位,“是侬家”一挥掷地,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对故乡的自豪和对青年自我的信心。

    B. “物华”指自然风貌,“物华”前着一“斗”字,一方面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 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D. 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E. 全诗一改传统思乡诗灰暗凄婉的色彩,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颜真卿,字清臣,少孤,母殷躬加训导。既长,博学工辞章,事亲孝。开元中,举进 士,又擢制科。。再迁监察御史,宰相杨国忠恶之,乃出为平原太守。安禄山逆状牙孽,真卿度必反,阳托霖雨,增陴浚隍,料才壮,储廥廪。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纾禄山之疑。果以为书生,不虞也。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玄宗始闻乱,叹无一忠臣,及平至,帝大喜,谓左右曰:“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乃益募士,旬日得万人。贼破东都,遣段子光传李憕、卢奕、蒋清首徇河北。真卿畏众惧,绐诸将曰:“吾素识憕等,其首皆非是。”乃斩子光,藏三首。它日,结刍续体,敛而祭,为位哭之。十七郡同日自归,推真卿为盟主,兵二十万,绝燕、赵。史思明围饶阳,真卿惧不敌,以书招贺兰进明,以河北招讨使让之。会平卢将刘正臣以渔阳归,真卿欲坚其意,以子颇为质。禄山乘虚遣思明急攻河北,独平原、博平、清河固守。然人心危,不复振,弃郡度河,间关至凤翔谒帝。广平王平长安,辞日,当阙不敢乘,趋出梐枑。乃乘。王府都虞候管崇嗣先王而骑,真卿劾之,百官肃然。俄封鲁郡公。杨炎当国,以直不容,及卢杞,益不喜,将出之。真卿往而斥之,杞矍然下拜,而衔恨切骨。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诏可。既见希烈,希烈养子千余拔刃争进,诸将皆谩骂,将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以身捍,麾其众退,乃就馆。逼使上疏雪己,真卿不从。希烈乃拘真卿,传将坑之,复遣将积薪于廷欲焚之,真卿曰:“死生分矣,何多为!”后遂缢杀之,年七十六。善正书。、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选自《新唐书列传七十八颜真卿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B.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C.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D.赞曰/当禄山反/哮噬无前/鲁公独以乌合婴其锋/功虽不成/其志有足称者/呜呼/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科,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是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目的在于选拔各种特殊人才。

    B.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宋史•地理志》:“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

    C.梐枑,又称行马,官署门前为阻挡通行而设置的一种用木条交叉做成的栅栏。元稹诗云:“石压破栏干,门摧旧梐枑。”

    D.正书,书体名,一般指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汉字的演变大致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颜真卿声威卓著。他招募壮士,仅仅十天就聚集万人;他被推为盟主,拥兵二十万,截断了燕赵之间交通联络。

    B.颜真卿守正遵礼。他侍母至孝,来报答母亲的抚养教导;曾弹劾广平王的属下在其之前上马不合礼制的做法。

    C.颜真卿隐忍大义。他强忍悲痛,隐瞒将领被杀真相,而后装殓祭奠;为招揽贺兰进明,派儿子颜颇去做人质。

    D.颜真卿刚正忠直。他立身朝堂,屡遭小人排挤;不畏强权,怒斥卢杞,遭到忌恨;后被叛贼李希烈囚禁勒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所学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乃建遣真卿:“四方所信,若往谕之,可不劳师而定。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5颜真卿为什么受到唐玄宗的赞赏?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声音,也许来自天籁: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声音,也许来自生活: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声音,也许来自情境: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很多生活影像也许已经泛黄、模糊,然而,那些曾经叩击我们心灵的声音,会时常穿越时空,在我们的耳畔深情地想起,潮湿我们的眼眸, 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不得出现真实的学校、姓名和班别等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