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潍坊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的面前有两个门,左门和右门,你必须在它们之间选择

    ②这里我们不考虑道德因素,你将如何选择

    ③这时候,屋里突然失火,火势很大,无法扑灭,此时你想逃生

    ④但问题是,其他人也要争抢这两个门出逃

    ⑤一天晚上,你参加一个派对,屋里有很多人,你玩得很开心

    ⑥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么你将因人多拥挤、冲不出去而烧死

    ⑦相反,如果你选择的是较少人选择的,那么你将逃生

    A. ⑤③①⑥⑦②④   B. ⑤①④③②⑦⑥

    C. ⑤③②①④⑥⑦   D. ⑦⑥①④③②⑤

     

  • 2、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故有“五音不全”的成语。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它们被称为“春秋三传”。

    C.我国史书有几种编写体例,《左传》是属于编年体史书,《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史书,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属于纪事本末体史书,《史记》属于纪传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史记》的刺客列传。

    D.春秋爵位有公、候、伯、子、男五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郑伯皆是用爵称。

  • 3、下列选项中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客有吹洞箫者  ③而又何羡乎  ④固一世之雄也

    ⑤有碑仆道  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⑦不敢与忤视 ⑧何为其然也

    A. 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 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C. 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 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 4、下面各项中短语的结构类型都相同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       刻骨铭心       亦步亦趋        和蔼可亲

    B.峥嵘岁月       全神贯注       出类拔萃        巧夺天工

    C.激浊扬清       瞻前顾后       理直气壮        雷厉风行

    D.书生意气       跌宕起伏       废寝忘食        格物致知

  • 5、下列句子中 “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小学而大遗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顺风而呼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  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A.①⑥/②③/④/⑤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②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桐城“三祖”游观之作,徜徉于山水之间,情寄于山水之外,心中之境多由此生发。

    方苞学宗程朱,文效韩欧,超迈自然之论,标举雅洁之风,山水诸作或借景述怀,或因景说理。《游雁荡记》见“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顿生“严恭静正之心”;《记寻大龙湫瀑布》感慨“先王之道榛芜久矣”,述探幽之路而及先王之道,以明理为归。龙眠山水、江南诗音会于心,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清新秀美的山水之作由此成为感悟道德旨归的桐城文章之别体。方苞弟子刘大櫆不得意于科场,悠游暇日遂多,于山水之文中隐含透彻之悟。时弟子姚鼐初隽进士,一行人登上光明顶,见远山可数、云海涌动、日光下照,渺极天际。文中所记幽泉异石、奇峰秀色较方苞游山诸作多了一些灵动之美。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师法,往往借游迹抒写怀抱。《登泰山记》则叙作者在大风扬积雪、无鸟兽音迹的除日登临极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红日喷薄而出,回看众山如偻。文章有柳宗元山水游记之至味,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櫆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

    从方苞至姚鼐,桐城派早期山水文章皆恪守程朱理学之入世精神,涵融天地正气,简淡的写景文笔展现出登览者的顿悟与灵性,雅洁的感慨之辞寄寓着作者的淑世情怀。

    (节选自萧晓阳《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

    材料二:

    “桐城派”要求语言“雅洁”,指语言雅致简洁。为什么要求“雅洁”呢?

    这个散文流派的作品内容,宣扬程朱理学。在语言情感的表达上,早期的儒家思想主张“发乎情,止乎礼”,强调情感表达要有所节制,但只是节制而不是禁绝。因此,无论是《史记》中常见的“夹叙夹议”或“太史公曰”的片段,还是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其间都有抒情或议论,有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有的尽管“笔力曲折”,但也“无不尽意”。程朱理学之后的散文实在乏善可陈,幸亏明代有位归有光在撑着。他的“小品文”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质朴自然,更主要的是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我们看姚鼐的《登泰山记》,语言“雅洁”到令人怨怒的地步。比如“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这哪是在写“游记”?简直是在记账,面无表情,心如止水。然而,阅读这样的段落,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姚鼐隐藏在“雅洁”背后的情感,“暗流”在涌动,“骚气”在勃发。半句“雪与人膝齐”,分明在说泰山大雪之深厚,登山道路之危险,看日出之艰辛。

    可是,他为什么不表达出来呢?同一个单元的《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哪一篇不是有话就说,有情就抒?因为桐城派秉承程朱理学思想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把所有的情感都禁绝在内心,即使是文字表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儒家思想中“发乎情,止乎礼”是可取的,因为人不仅是动物,还是人,是社会的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但人毕竟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思想。因此,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禁绝情感的表达,实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何为《桐城派为什么会“雅洁”?》,有删节)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科学与民主虽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但其实质性的工作却是定位在了文学与道德上。

    当道德与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们关注的真正对象时,桐城派也就到了自己的末路。从文学的角度看,桐城派是近代中国“旧文学”的正宗,要破“旧文学”就必破桐城派。从道德的角度看,桐城派也是旧伦理、旧道德在近代中国的代言人。桐城派以程朱伦理为依归,所谓桐城之“义”的核心就是要把宣扬程朱义理作为桐城古文的中心思想。当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目标瞄准“旧文学”与“旧道德”时,桐城派自然会成为最好的批判靶子。不否定古文学的正宗地位,也就不可能树立其白话文学的正宗地位,桐城派作为古文学的代表,自然成为新文学家们的批判对象。在道德方面,坚守旧道德的桐城派自然也不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所容,钱玄同在与桐城派末流辩驳时就说:“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不破旧道德,共和国也就立不起来,言辞中丝毫不给桐城派在新时代“共存”的机会。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被斥为“桐城妖孽”,一定程度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发起的需要。当这场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以后,对于桐城派的批判力度自然会逐渐减弱,桐城派是否应该被彻底否定就成了一个可以被质疑的问题。

    (节选自曾光光《桐城派的宿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桐城“三祖”的山水文章写景文笔简淡,感慨之辞雅洁,寄寓着济世情怀,融合了天地正气。

    B.程朱理学违背了儒家“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C.新文化运动需要一个集中了“旧文学”“旧道德”特征的批判目标,桐城派正好符合要求。

    D.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桐城派斥为“桐城妖孽”而彻底否定,这一做法引起了后人的质疑。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的山水游记独具一格,语言清新秀美;其有意阐发道德,与他以儒道玄理、顺康世风端正思想有关。

    B.刘大櫆在科举考试中失利,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游山玩水,其山水游记因而隐含着对人生、社会的透彻之悟。

    C.姚鼐的游记文字峻洁、境界澄明,是因为他将柳宗元、方苞、刘大櫆三人山水之作的长处融合于一炉。

    D.归有光在明代散文作家中首屈一指,其“小品文”感情真挚,质朴自然,打动人心,因此为人称道。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评价的一项是( )

    A.欲以不通之典故,肉麻之句调,戕贼吾青年。(钱玄同)

    B.其伎俩惟在仿古欺人,直无一字有存在之价值。(陈独秀)

    C.桐城家者,最不足观,循其义法,无适而可。(傅斯年)

    D.他们甘心做通顺清淡的文章,不妄想做假古董。(胡适)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桐城派的写作理论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表明他对贤才的渴慕,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官场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于景,不仅描写了壮阔、萧索的秋景,而且也传达出诗人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琵琶行并序》中,白居易运用环境描写从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革命者劈波斩浪的气魄。

    (3)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 9、将下列句子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的胸怀。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的“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承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己的过错。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在城墙角落焦急等待女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歌罢花如雨。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回首青门路。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注:《金缕》即《金缕衣》,是一首曲调柔媚的歌曲。青门:古长安城门名。

    【1】这首词上片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从虚实的角度对全词进行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

    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B.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C.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D.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B.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历史。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严光淡泊名利,曾与刘秀同窗。刘秀即位后,严光隐姓埋名,避至他乡,后隐于富春山耕读垂钓,终身不仕。

    B. 严光提出“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主张,应该算是一个颇具远见卓识的人。

    C. 严光性格刚直,当光武帝问他自己和以前比怎么样时,他直言不讳的说光武帝比以前差一些,光武帝没有计较他的不逊。

    D. 严光还具有“不屈于帝王”的抗争精神,他没有依从刘秀的意旨,坚决不出来做官,这在封建士大夫中是难能可贵的。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②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2003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备受关注的颁奖仪式隆重大气,真挚感人。

    2021年初,在应对石家庄突发疫情时,社区志愿者做出了巨大贡献。社区举行隆重仪式,为志愿者颁发证书。

    我国重视传统年节,不少地方现在仍然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仪式,即使对每日相守的父母长辈,也要磕头行礼。

    也许你还见证过很多其他仪式:升旗仪式、誓师仪式、婚丧仪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仪式,但是对于各种仪式,人们又存在不同的看法。班级计划组织一场“仪式与文化”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对于“仪式”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