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荷塘月色》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 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A. 作者遥想古代江南采莲胜景,虽不现实,但借助联想,使荷塘画面扩展,更显清新雅致。
B. 《西洲曲》是南北朝时期以爱情为主题的民歌,作者借此表达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和 追求。
C.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江南的美好回忆让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最终平静下来了。
D. 作者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这种复杂的心情隐约潜藏在字里行间。
2、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癸丑(kuǐ) 会稽(kuài) 修褉(xì) 崇山峻岭(chóng)
B. 流觞(shāng) 管弦(xuán) 幽情(yōu) 茂林修竹(mào)
C. 和畅(hé) 俯仰(yǎng) 骸骨(hé) 游目骋怀(chěng)
D. 静躁(zào) 嗟悼(jiē) 虚诞(dàn) 世殊时异(shū)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古代文人喜欢雅集,或因书而聚,或以文而会,以一种自发随性的方式走在一起,诗酒唱和、书画遣兴,颇有雅趣。______“以文会友”、“切磋文艺”,______围绕一个“文”字较量,多少正式了些。这时,一些游戏的加入,比如下棋,比如投壶,在字斟句酌的思虑中,在你来我往的对弈里,______能调节氛围、活跃情绪,起到了激发灵感、娱乐性灵的作用。文人们_______不缺乏读书的环境,也不乏酬酢唱和的同道,但在种种规矩束缚下的传统读书生活中,这独抒性灵的游戏之乐却显得尤为珍贵。
A.而/只是/就/虽然
B.只是/仅仅/就/即使
C.但/终究/反而/或许
D.但是/有时/还/哪怕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D.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运河两边,曾经经历风雨的杨柳依然飘拂,而丢弃在如今荒废的码头边的碎瓦片 ,只要你留心,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②清晨的牦牛屯就给人不一样的感受,来给朱爷拜寿的人 ,全屯子里的人似乎都沉浸在这样一个盛典的欢乐之中。
③圆明园里的宝物 ,可是经历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再加上后世军阀混战,战乱频仍,现在都荡然无存了。
A. 应接不暇 俯拾即是 数不胜数 B.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C. 俯拾即是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D. 应接不暇 数不胜数 俯拾即是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匆匆过客
路 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缩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下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单位走去。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质高尚的男青年形象。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突出主题。
B.在是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表现,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这种形式便于加快叙事节奏,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便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眼老人买车票的故事,“我”是事件的见证人,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起到线索的作用。
【2】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两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误会”是本文的一大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骨气是人之脊梁,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毅,都是骨气的表现。
(2)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
(3)“酒”与诗文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篇名句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送别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___,___ ”两句来作为曾皙所问“夫子何哂由也?”的原因解释。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 ____”。
(3)《庖丁解牛》中,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____,______ 。”
10、名篇名句默写。
(1)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11、默写。
①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
③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________。
⑥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⑨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久在樊笼里,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路初晴
雍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①喜闻无战伐,闲看游骑猎秋原。
(注)①行子:出行的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晚虹”“斜日”“青草”“残烟”“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有清新之感。
B. 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点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C. 颔联中的“乱”和“残”字写出边塞风光的“萧瑟残败”之景,暗含诗人对战争的痛恶之情。
D. 诗歌的前两联写景层次井然,色彩浓淡得当,绘形绘声、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描绘一幅边塞的风景图。
E. 颈联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是全诗的主干。“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汉将”即指唐将。
【2】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边塞风景?试作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光,字世明,略阳人,其先自沛迁略阳,因家焉。光以赵建武中生于枋头,夜有神光之异,故名焉。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而身长八尺四寸,目重瞳子,左肘有肉印,毅凝沈重,宽简有大量。人莫之知,唯王猛异之,曰:“此非常人。”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建元十九年,以光为使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率步骑七万讨西域。十二月至龟兹,龟兹王帛纯捍命不降。光军其城南,五里为一营,深渠高垒,广设疑兵,为木人,被甲罗之垒上,以为持久之计。二十年五月,帛纯乃倾国财宝,请救于狯胡。光迁营相接阵,为勾锁之法,精骑为游军弥缝其阙。秋七月,战于城西,大败之,帛纯逃奔,王侯降者三十余国。光入其城,城有三重,广轮与长安城等。城中塔庙千数,帛纯宫室壮丽,焕若神居,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诸国惮光威名,贡款属路,立帛纯弟震为王以安之。龙飞元年,群臣劝光称号,六月,僭即天王位于南郊,大赦改年,备置群司,立世子绍为太子。四年九月,光寝疾。十二月,疾甚,立太子绍为天王,光自号太上皇帝,以子纂为太尉,弘为司徒。诏曰:“吾疾病不济,吾终之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汝恭己无为,委重二兄,庶可以济。今外有强寇,民心未宁,汝兄弟辑睦,贻厥万世,若内相图,则祸不旋踵。”纂、弘泣曰:“不敢有二心。”薨,葬高陵。谥武皇帝,庙号太祖。
(节选自《十六国春秋别本·后凉录》)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B.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C.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D.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民夷惮爱/邻境肃清/迁鹰扬将军/以功赐爵关内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遗,又叫表字。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
B.建元,即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持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持节或假节的称号。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称卒。古人对“死”的称呼有严格规定。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光出生时夜里有神光照耀的异象,目有双瞳,肘带肉印。当时的人没有不了解吕光的,王猛也认为他异于常人。
B.吕光奉命讨伐西域,龟兹王抗命不降,并向绘胡求救;他巧妙陈兵布阵,大败多国联军,攻占龟兹王城,平定了西域。
C.吕光受群臣劝谏,僭越称“天王”,建立了后凉政权;他改换年号,大赦天下,并设立各个部门,立世子吕绍为太子。
D.吕光自知病重难愈,于是传位太子,并对其他儿子做好了职位安排;临终前他忧虑国家前途,叮嘱儿子们切莫内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十岁,与诸儿童游戏邑里,为战阵之法,童儿咸推为主。
(2)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蒲桃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
【5】请简要概括吕光的人物形象。
14、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