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揾泪 南渡 气吞万里 遥岑远目
B.愤概 断鸿 玉簪螺髻 脍炙人口
C.流年 理睬 谋取利益 胪鱼堪脍
D.频繁 祭祀 鸠占雀巢 栏杆拍遍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大环境如此,大操大办的绝非我一个,前有车后有辙,别人能办得我如何办不得?
B.对于消费文化的前两种定义,学术界大多采取和稀泥的态度,或各行其是,兼容并包;或既承认两者具有区别,又要求对两种定义所涉及的对象加以综合研究。
C.苏秦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刮目相看,嫂子跪拜谢罪。
D.整体来看,现代配置的大型乐队掺入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达到了为开幕式表演推波助澜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听说贵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困难,如需帮助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B. 某政府民意网留言板块回复网民留言:收到您冒昧的留言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将立即调查处理。
C. 我校校友在校庆典礼上发言说:“作为学子,我愿为母校的发展繁荣尽绵薄之力!”
D. 女儿生日快到了。作为妈妈,我将为我千金精心挑选一只小宠物作为生日礼物。
4、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枫叶狄花 添酒回灯 转轴拨弦 低眉信手
B. 轻拢慢捻 间关莺语 凝决不通 银瓶乍破
C. 整顿衣裳 秋月春风 暮去朝来 呕哑嘲哳
D. 忧愁暗恨 年长色衰 飘沦憔悴 恬然自安
5、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青年男女把头发扎成发髻,叫总角,后来就用“总角”
表示青年时代。而生活中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则指女孩十三四岁。
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通称为
《诗》或《诗三百》。它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 写作手法主要有赋、比、兴。
C. 癸丑、戊戌都指年份。古人常用“天干”(即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
(即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D.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为建 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诗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其诗作《短歌行》 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香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在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含鸡舌香伏奏事”。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宋朝的税收,仅仅市舶司香药税率收入一项,从宋初的1600余万,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余万,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唐宋时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饰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生活上,书中置芸香草避虫而有“书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树皮作纸而有“香纸”,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摘编自《中国香文化概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石器时代,古人通过燃烧木柴等祭品来祭祀天地诸神的形式,可以看作是香文化的起源。
B.春秋时期,香木香草的种类虽然不够丰富,但人们发明了许多使用方法,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C.《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体现了古人使用香药香草的智慧。
D.文人偏爱香木香草,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屈原就曾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借香草来讴歌忠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时期,政治局面的稳定,丝绸之路的开通,为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B.《汉官曲制》规定,向皇帝奏事的尚书郎事先要用香薰衣,奏事时还要口含香料。
C.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东南亚、欧洲等地的香料开始传入我国,香药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
D.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些装有香药的熏囊、熏炉等物品,说明熏香风习在民间已较为普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代,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宗教用香等因素使得香药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
B.宋朝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促进了香药的进口,使香药成为主要进口货物。
C.唐宋时期,“香”已经渗入到文人的生活中,其不仅是芳香之物,更能启迪性灵,濡养身心。
D.香文化萌芽于石器时代,成长于春秋,发展于汉,鼎盛于宋,伴随着民族的发展,是留给后
人的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寡人之于国》孟子形象地说明民饥而死、民不加多的根源不在荒年,最后向梁惠王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过秦论》卒章显志,篇末得出中心论点,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
(4)《蜀道难》中以山中激流和石头滚动的巨大声响烘托蜀道之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5)《琵琶行》中用描写环境氛围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技艺之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以“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乐声浊重沉响、节拍急促,以“______”来表现乐声流畅悦耳、悠扬婉转。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湖心亭看雪》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写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刚正不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5)相得益彰____________
(6)薄暮冥冥____________
(7)去国怀乡____________
(8)树林阴翳____________
(9)兀的不晒杀人____________
(10)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_________
(11)避席拱手谢曰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听蜀僧濬弹琴》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这个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用典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文中也常常被用来含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曹操《短歌行》中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人才的思慕与渴望。
(2)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现作者与琵琶女有着相似处境,因而有一见如故的亲切之感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历史人物刘裕北伐时豪迈气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式,表现客之洞箫声的强大感染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2)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展现出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
(3)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塑造了一个头发稀疏、衣衫单薄的词人形象,“_________________”则刻画出词人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坚定,绝不动摇的形象。
12、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南乡子①
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②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②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睛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蒙故业,因遗策 ②因利乘便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D.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字与“则耻师焉”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吾从而师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3】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⑧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
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⑥⑧/②⑦/③⑤/④
D.①⑥⑧/②/③⑦/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开端是(事情的)开头。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开端;清晨,是一日生活的开端。万事皆有开端;开端蕴含希望……
要求:①以“开端”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②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③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