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苦于频繁加班的小陈终于辞去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他走出机场,看到麦田的那一刻感叹道:“ 。”(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以黄金二锭置其袖,曰:第归勿宣 第:只是
B. 德成敬诺,比出宫门 比:等到
C. 纳靴,佯醉 佯:假装
D. 上曰吾赐也,或尤之 尤:尤其
3、下列选项中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謇朝谇而夕替 幸可广问讯
B.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偭规矩而改错 何方圜之能周兮
C.芳菲菲其弥章 还部白府君 延伫乎吾将反
D.契阔谈讌 进不入以离尤兮 终老不复取
4、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以冷色调为主,描绘了萧瑟、凄清的秋江景色。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14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明的境界。
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的窸窣之声,长江的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宏”的对句之中,抒发了诗人虽年老多病、飘零他乡却仍然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刑人如恐不胜
A. 发尽上指冠 B. 群臣怪之
C. 范增数目项王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身后的眼睛
曾 平
(1)那是一头野猪。
(2)天高月爽,四周清亮空明,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3)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4)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苞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惟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5)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了。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它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6)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7)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野猪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8)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的猎枪。
(9)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10)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11)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12)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13)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14)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15)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16)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17)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18)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19)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20)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21)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22)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23)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嚎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24)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25)孩子继续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26)孩子似懂非懂。他只好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
(27)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1】文中第二自然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结合全文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
【3】说说你对小说的题目“身后的眼睛”的理解。
【4】孩子的父母本可以一枪打死野猪,可他们没有,为什么?请结合本文的立意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书写为报国君赏识之恩而甘愿战死沙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的是“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而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而晚上即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烛之武退秦师》中,子犯请求晋文公攻打秦军,晋文公以不能失去盟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联合盟友讲武德“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两点理由说服部下,于是退兵。
(2)在《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情节中,高渐离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和而歌,其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艰难困苦的境遇,更能显现人的高贵品质,正如《论语》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循循善诱,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3)“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酬“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鱼翔浅底,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在康河的柔波里,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4)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5)《鸿门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做大事可以不必在意细节,行大礼不必在意小谦让。
(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________”三类,相传为孔子编定,被列为儒家经典。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通史。
12、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怀念廉颇,痛感今天再也找不到廉颇那样的名将了。
B.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抒发了不被朝廷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C.作者怀念廉颇,用赵国不重用廉颇而加速灭亡的事实来影射南宋统治者。
D.作者以廉颇自比,指出朝廷若不重用主战的将领,必将重蹈历史上赵国灭亡的覆辙。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引用了哪两个人物的典故?作者通过这三句诗要表达什么观点?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D.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位于山东泰安,古称岱宗、岱山,又称东岳,为五岳之首。
B.古文中“阳”指山之南,水之北,如文中“泰山之阳”指泰山的南面。
C.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自汉武帝起古人常以年号纪年。
D.“戊申晦,五鼓”,晦,是指农历每月初一;朔,是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入山,越中岭,再循西谷到达山顶,第二天五更时分在日观亭观日出。
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描绘出泰山日出的万千气象。
C.作者在描写泰山日出景象时,采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描绘出一幅瑰丽、雄浑的日出图。
D.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其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5】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
14、作文
有人说,人生就是行走在天地间。
告别了懵懂青涩的少年时代,高中生正张开双臂拥抱五色斑斓的青春。一路走来,是谁在用心呵护照顾你,用理解的目光默默注视你?又是什么时候在感动和激励着你……
是亲人的关爱,师友的支持,还是知识的指引,美丽的憧憬,或者是……
在成功的路上,一路有你。一路有你,我的心中有春天;一路有你,我的天空有阳光;一路有你……
请以“一路上有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